资讯中心
开智 | 周凯:数字时代下文化科技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在2022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大会主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时间:2022-11-14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163      分享:


11月3日下午,“2022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大会”主论坛在南昌国际博览城绿地铂瑞酒店会议中心顺利举行。论坛主题是“引领行业发展,满足时代需求”。 南京大学教授、曲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凯以“数字时代下文化科技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南京大学教授、曲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凯主旨演讲

周凯引用了IMB CEO兼董事长罗睿兰的一句“未来是认知的,而我们正朝着一个认知的物联网前进”,开启了他的演讲。

他讲到,新的社会大环境需求推动数字经济文化异军突起,政治、经济、文化的支撑,加上科技的迭代,给数字经济文化创造了发展的温床,我们应该从认知上做改变,从技术上求突破,从模式上寻发展,在融合时代里创造机会。

一、政策红利叠加,文化科技融合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路径

2020年,新基建政策出台,5G网络、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网络技术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进度,将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管理与监测的全链条革新。文化与科技融合构建了一个复杂交织的系统,技术的经度和文化产业的纬度相互交织,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之间,形成一个覆盖全要素、全过程、全周期的经纬图。

未来,伴随文化科技融合的持续深化,更多的技术门类、应用场景都将以非线性的复杂形式加入到二者的耦合之中,产生更多元丰富的产品、服务乃至产业类别。

二、文化科技融合的产学界热点分析

文化科技融合领域已经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基于对中文文献的检索,项目组通过绘制关键词共现图、关键词词频图和关键词时区图呈现近五年来学界关注的文化科技融合版图。

人工智能是学界最为关注的关键词,其次依次为智慧图书馆、媒体融合、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云计算、5G等技术是近五年以来学界较为关注的技术方向,文化产业和传媒业则是学者最为关注的两个主要领域,智慧图书馆、媒介融合、大数据应用场景是学者所关注的三大融合趋势。

文化科技融合的“动力市场生态”三维模型。基于对2020年文化科技融合的产业热点案例分析,项目组梳理出文化科技融合的三个核心逻辑,尝试来解释文化科技融合的本元规律,在多元创新上提炼共识:

一是技术的创新应用,这是文化科技融合的“动力”逻辑,体现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形态和载体随着数字技术的更新不断迭代发展,而且文化终端“器官化”,终端算力不断提升,“在场”和“具身”交互体验日益逼真。

二是文化生产、商业模式和管理手段的再造与创新,这是文化科技融合的“市场”逻辑,体现在平台型生态开启大众创意者“产消一体化”新时代,以社交+IP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成为文化企业主流,文化企业改造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来适配数字化实践要求。

三是业态的边界不断融合,这是文化科技融合的“生态”逻辑,体现在技术变革推动产业融合,边界消融催生新业态;而且在文化科技融合的这一层次中,文化科技融合已经彻底打破原有文化产业范畴,进入以强调外部效应为主的数字文化经济层次。依托这三层逻辑,按照从内涵到外延,从内核到衍生的层次,项目组提炼了文化科技走向深度融合的三维模型

三、数字文化经济的三大核心特点

文化的要素化生产:文化作为生产要素进入更多行业,“文化+”成为行业标配,文化要素化作为数字文化经济最为显著的特征,主要是指数字技术、数字创意手段、数字传播工具等方式助力文化资源转化为数据资产形态的生产要素,注入更多行业的生产要素之中,成为更多行业的标准配置。

创意的工业化转化:文化产业新基建成型,赋能内容生产工业化数字文化经济时代的内容生产工业化,典型特征是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形成内容生产流程的数智化、创作主体专业化、创意转化规模扩张和效率提升等,实现创意性艺术创作与工业化规模生产的结合。从而打破文化产业边界,推动文化要素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升相关产业的经济附加值,形成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实体产业融合的产业链条。

文化的价值化引领:文化为数字技术注入更多人文向度,文化科技积极向善。不同于物质消费,文化消费有其特殊性,它主要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无论技术如何变化,商业如何发展,文化内容传递向上向善的人文精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追求的作用不会改变。在各级政府多措并举拉动文化消费的政策牵引下,在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提质升级文化产品的供给拉动下,在数字空间多样态网络用户的消费示范下,不同的文化消费理念、偏好和习惯都能更好的得到向善引领,形成文化消费的水平升级、格调升格和温度升温。文化科技融合大背景下的数字文化经济,更加强调价值理性”,超越科技的工具理性维度,为人类塑造更多向善力量

四、开拓文化科技融合新道路

虚拟真实化:线上增强线下,感知和场景走向真实化。场景呈现真实化,从“部分沉浸“向“到场体验”在场化体验,开启工艺美术的沉浸式观演。当前沉浸式媒体形态,以3DO24的沉浸式媒体体验为主,观看限制较大,互动性较弱,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体验相对割裂,尚处于部分沉浸状态。

全息互联网构筑时空连接能力线上、线下互联,多方位展现工艺美术魅力。文化科技融合重塑人的感知,技术设备的升级和场景的重建使得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实现了通感。同时具备塑造人的认知体验、回忆想像等意识层面的能力,为现实再现、昨日重现、未来呈现提供了可感可知甚至可触摸的可能性,实现了跨越时空维度的场景弥合。

现实虚拟化:虚拟世界有望形成全新的现实世界。游戏成为承载现实世界的超级数字场景。根据美术品的不同呈现方式,可与游戏进行适度嫁接,实施多元化创取。伴随着技术的演进,以数字化形态呈现的电子游戏正在成为一个超级数字场景,有望承载和创新现实世界的更多功能。

工艺美术发展可参照“虚拟人”,借力元宇宙,实施新发展。在重构新的现实世界场景基础上,人也可以实现更加真实的数字化生存。当前这种数字虚拟人已经展示出在主播、客服、教育、陪伴场景的潜力空间,尤其是陪伴场景可根据用户形成千人千面的虚拟人形象,有望成为跨物种社交的主流载体。

五、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趋势决定新世界宽度

文化科技与公共管理融合:数字应用示范服务新开端

通过公共管理的角度对科技创新和文化建设进行了分析,打造一站式服务场景,对于促进科技进步,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等措施,以促进协同创新的特续发展,构建各具特色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区域创新开端。

文化科技与大数据融合:网络强国建设和数字中国建设

贯彻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依托现有工作基础,对全国公共文化机构、高等科研机构和文化生产机构各类藏品数据,分门别类标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成果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建设物理分散、逻辑集中、政企互通、事企互联、数据共享、安全可信的文化大数据体系。

文化科技与农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和科技是乡村振兴的两种重要力量,以文化赋能乡村发展,以科技驱动产业振兴。“文化+科技如同两张翅膀,缺一不可,少一张都飞起来,更难飞出去。文化+科技”也是乡村振兴的两种手段,是链接和融合多要素、多场景、多价值、多链条、多渠道的手段,赋能乡村发展。

文化科技与文旅融合:迈向数字文旅新时代

从媒介、供给、需求、服务以及政策五个方面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新路径。同时也应该在促进科技文化旅游融合、优化文旅产业结构、打造高质量文化旅游产品、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扩容提质、发展城市周边文旅产品、引导资本市场投入文旅产业等方面。

文化科技与物流融合:打通最后一公里”

未来以“卡车租售”+城市配送”的创新跨界模式,同时嵌入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搭建物流信息化平台,坚持物流科技与文化并重,管理与服务相融发展,用科技赋能物流。

文化科技与文化娱乐融合:文化领域创新应用

加强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等环节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文化资源分类与标识、数字化采集与管理、多媒体内容知识化加工处理、V虚拟制作、基于数据智能的自适配生产、智能创作等文化生产技术研发;开展文化产品多渠道发布、多网络分发、多终端呈现等文化传播技术研发。

文化科技与教育融合:跨越式发展新能力

通过文化传承与保护、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开展合作。丰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内容,建立中小学及大学生艺术讲堂,提高全年龄段艺术素养: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课程,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学会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把握科学本质,养成科学精神,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并通过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发展社会生产力,改良社会文化,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处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