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 | “传承·创新” 2022年春季沙龙雕塑艺术作品网展(第四期)
时间:2022-03-19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
32 分享:


主办单位: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我形我塑
支持单位:山西宇达青铜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
总策划:孙伟
策划委员会(按年龄排序):
宋伟光、孙伟、蒋铁骊、吴永平、董书兵、仲马、张松涛、刘红立、李惠东、谭勋、郅敏、陈晓春、宿志鹏
组织委员会(按年龄排序):
马天羽、印洪、韩文华、宿志鹏、刘巍、柳青、程辰、刘瑞昭、孙菁
艺术总监:宿志鹏
策展人:付孝勇

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主办,我形我塑承办的“传承·创新”2022年春季沙龙雕塑艺术作品网展的征稿活动圆满结束,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等全国120多个城市1000余件的来稿,将精选300余件入选作品参加本次网展。
传承与创新,无疑是其中最受观众与艺术家自身关注的问题之一。征集作品中,将玉与文字进行融合,实现古典意象当代性转译的作品《百家姓系列之周吴郑王》(钱亮),以榫卯的构造形式,将木与陶这两种传统材料组合的作品《陶木结构——中国窗系列》(何镇海),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作品《黄土地的儿子》(石村),为时代发声为历史塑像的作品《战疫》(赵秀),以钢的材料视觉化长征路线图的装置作品《转折》(王世朋)……都可见艺术家在传承与创新命题上运转的匠心。新的内容,渗入传统的形式,从细微处逐渐改造这种形式,使之与当代融合,表现时代主题,展示文化自信,征集中的不少作品都是可资分析的样卷。
传承不是唯古是从,创新也不是无源之水。文化自信必然包括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传统与现代、普及与提高、学习与消化、继承与发展,须相得益彰、互补互证。此次征集,正是放眼以中青年艺术家为主体的中国雕塑领域的多元创造。新时期的中国雕塑将日常生活经验与大众媒介融入雕塑创作,多元的形式语言与观念创新在变换的展示空间中为雕塑艺术建构了多重阐释维度,拓展了雕塑本体的内涵。如今新一代的雕塑艺术家们,以强大的文化自信,以“传承与创新”的理想,集聚起面对现实、反映现实、回应现实的精神力量,对于过去的具象、抽象争论不再纠结,而是更加重视运用多元的手段,以真诚的创作理念来传达思想、观念与情感,成为走向世界、通行世界、浸润世界的艺术语言。
当前,中国艺术的发展正处于前所未遇的波澜壮阔之大时代。这种大时代的巨浪,将创造无限生机、无限可能,从而成为艺术推陈出新、化茧成蝶的千载之机。并不是每一个艺术家都能有幸亲历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能够努力的就是,抓住机遇,将时代创造的无限可能化为艺术创新的不竭动力,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品说明:一种非正常的铆隼制作,将材料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这种看似满是裂痕的木材表面用本地的陶瓷做为填充材料,用纯天然的桐油等材料进行粘接,以一种回归自然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心态。结绳与之间的陶件也寓意着对远古的一种崇敬。

140×140×140cm-木、铁、铜等-2020年作品说明:作品以柱体形成一个放射性立体空间结构,有向外冲击之力。柱子间隙间的四个方位用四个扁圆形浮雕镶嵌其中,生命的跌宕起伏在这种空间中起舞,有如因缘的变幻,在各自界层中飘荡。

沈允庆-四川雕塑艺术院
《东北大白菜》
58×40×36cm -纸、木-2020年
▼

模型来自东北的朋友寄来的一颗大白菜。体积是本地白菜的两倍,体现出地域的不同物种的差异。


沈允庆-四川雕塑艺术院
《蔬菜系列》
尺寸可变-卷纸-2019-2020年
▼

以蔬菜为模型,用卷纸来呈现。这是我这几年创作作品用的卷纸材料。两种日常品,吃的蔬菜,用的卷纸。纸的纹理,表达自然禅境,具有极强的偶然性和不可复制性,如同自然造化。用造型所蕴涵的勃勃生机,呈现出真实、低碳、环保而可观的艺术品。


作品说明:生命是一个负殇的过程。以图腾感的代入,将作品置于当代语境下,重新审视人类社会的变化,世间沉浮的各种生灵对生存方向的重新寻求,来映射人的存在与对世界的影响。

作品说明:作品对不同材质的器物用书籍纸张进行修补,包括枕木、木箱、混凝土梁、菜板等,是一种精神再生和物质循环。


作品说明:作品受《盘古开天辟地》的启发,神话中盘古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世界中的万象——双眼变成了日月、四肢变成了世界的四个方位、血液变成了河流等等。作品以此作为线索展开。人工自然是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一种自然界中不存在人类文明。作品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移山、降水、水柱、舌图、腿图,影像与雕塑共同呈现出一种对于世界起源的想象。以身体为元素,探索自然与身体的关系进行创作,试图思考人类本身与世界的关系。

作品说明:乍看都是熟悉的笔画,熟悉的汉字体系,却不明白其意义。作品利用文字本身传递信息的功能和待考文字尚不明意义的反差性,从而与观者产生一种互动,一种思维或情绪上的关联,表达对于文化的一种知无涯的认识与敬畏。

作品说明:根据钢筋的形状和机械零件的形状,想象着机械生命体的形态,展现未来世界的一种可能性。


作品说明:通过运用磁性材料的自然形成状态与人为的干预,呈现出人与周围世界的一种“关系”。
作品说明:2020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独处了很长时间,在这期间我与社会距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似乎到处都空无一人,又到处都是人留下的痕迹。《樵夫与蛇》就诞生在这种微妙的距离中。
450×50×300cm-石膏、废旧竹签、钢-2017年作品说明:用市场上串肉串用的竹签制作出盆景植物,安置于钢筋博古架之上,再搭配残墙、泡沫、石膏、石块等现代都市常见的材料,按照园林造景的方式,营造出一个后工业时期的园林小景观。


作品说明:《she is the boss》这件作品我只聚焦到女性的乳房也就是想自此出发也是从自身出发,意在消解自身从小到大的乳房焦虑,也是一件纪念自己在24岁这年能够勇敢悦纳自己的礼物。作品以24块白色汉白玉浮雕呈现,其中的23块是用于表现她人,一块用于表现自我,白色代表了我对神圣的一切向往,也代表了我对自己的自我救赎。其中我表现了不同的年龄段的(包括少女、孕期、年迈等)、不同形态、不同姿势,甚至找到了身患乳腺癌的女性勇敢展示自己的样子,我所希望的是这件作品不但可以让我本人得到自我救赎,也可以让它进入大众的视野一个公共讨论领域,成为一份图鉴让女性们知道,美丽是具有多样性的,不要被社会建构的审美规训了,美丽是属于各个年龄的,各个形态的。

作品说明:150多岁的老木门,在其边框手工雕刻花边,赋予装裱与纪念意义。 

作品说明:“生长”系列呈现的是一组超现实主义的植物雕塑。即使你不懂雕塑,看到每一件作品的形象,都仿佛在生活中见过。这些作品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也许作品细节并不能栩栩如生,但却被注入了灵性与神秘。




85×75×20cm-链条、木材、亚克力-2021年作品说明:作品为动态雕塑由金属链条和木质齿轮构成可转动。冰冷金属链条和木头,亚克力的组合,链条形状有着高低起伏山体的感觉,链条的转动有流水般的节奏。链条的转动带动两个红点的摆动,形成一幅生机勃勃的机械山水画面
作品说明:作品传递了对于生命的追寻和探索,是对个人情感的浓缩和表达。有着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官记忆,同时它又想冲破现实的捆绑与束缚,达到精神状态的自由。是涵盖了生命,自然与力量,体验与现实所交融的综合形式语言的探索。是对生命体的尊重与热爱。


283×72×235cm-砖、铁、现成品-2020年作品说明:这件作品我选用屏风和砖作为主要媒介,配合砖雕形式雕刻出了原乡的一些景貌,屏风具有文人情怀也有中国一般性的大众的普遍记忆,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它这一特定的传统符号可以唤起大众对于原乡的记忆和思考,它和原乡题材相契合,选择砖作为中间媒介,一是利用传统砖雕的形式进行突破创新,改变传统砖雕的造型规则,透视、排列方式以及构成材料,砖质材料和现成品进行结合使之两种材料进行对比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城市化步伐加快,原乡的景貌也渐渐消失,反思传统的同时我也在寻找当代的意义,聚焦本土也使我探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作品说明:打喷嚏 为了模糊空气、风很尴尬 不知道怎么关门、温室 是植物的模范空间、梦是遗失之物的沉积层、作品希望踏着浪漫、走向永眠 走向岸边。

作品说明:请不要把“我”带到月亮面前,月亮平静,抗拒平静,就站在平静的背面。女人体,眼睛和突起造型组合,利用多种不同颜色不同质感的釉色对比,在陶瓷主体烧制后增加黑色的羊毛,强化对比。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