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师
观点 | 李立新:建构中国设计价值观
时间:2025-08-07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0      分享:
人作为社会主体在审视物、自然、环境这些客体对于主体的生存、发展的意义时,原本作为特殊价值的设计问题必然上升为一般价值哲学问题,价值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

设计价值观不是一种先验的存在,而是在实践中持续建构形成的,是基于历史规律和人类设计实践的一种自觉建构。改革开放 40 余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生活的迅猛变革促进了中国设计艺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国设计价值观的重构提供了基础条件,新兴的设计艺术学学科的建立也迫使我们重新考察自己的设计价值观。因此,建构科学的适应社会生活发展需要的设计价值观日益紧迫,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标题.png


设计价值观建构的根源在于设计的社会生活实践。在当前,面对我国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面对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设计价值观的冲击,面对中国设计的现代性困境与价值危机,研究设计价值观、构建当代中国的设计艺术价值体系,是中国设计艺术实践的核心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支撑这一设计价值观建构的哲学依据应包括创造生活的认识论和整体性的方法论。

首先是认识论依据。设计创造生活的认识论。“创造生活”这一设计认识论的主要思想有以下几点:(1)人类的生活史就是一部设计创造史;(2)设计艺术是创造的艺术,不仅是物的创造,更是人的生活的创造;(3)任何一种设计艺术都应该是生活化的,都是对生活的帮助或改造;(4)创造是人的本质特征,生活是设计艺术的根本指向,设计在创造中发展,生活在设计中提高。


微信图片_20250721141357.jpg


其次为方法论依据。整体性方法论。整体地、全面地、历史地对待设计问题,是建构设计价值观的方法论依据。从辩证哲学和系统论的观点看,整体是由若干部分构成的一个结构总体,部分与部分、整体与部分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缺少某部分就不能构成完整的总体。整体性方法论可以让我们深刻地理解设计活动的出发点是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整体性方法论可以为中国设计价值观建构提供又一坚实的哲学依据。

标题2.png


在设计中,设计价值观的核心价值观念应体现在设计整合能力上,涵盖设计内外结构要素的协调,以及各种设计思想的趋同或共存,最终使人的社会生活融洽、和谐。设计是一个各种因素稳定的复杂的关系模式,在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各部分、各系统间的协调问题,合理的协调能将各种因素所具有的功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因此,和谐设计也蕴含着整体性设计方法和设计思想。

从设计系统上看,整体性需要多样的和谐,造型要和谐,色彩要和谐,功能形式要和谐,实用审美要和谐,设计的形式法则就是为了达到和谐而特定的。从设计与人和社会生活的关系看,也需要和谐,要有家庭生活的和谐、社区群体的和谐、交通旅游的和谐、文化娱乐的和谐、安居乐业式的和谐,等等。和谐能为大多数人所推崇和接受,其内涵、特征、价值可衍生出以和谐为核心的设计价值群。


图片2.png

苏州博物馆新馆 贝聿铭

中国新的设计价值观建构也要自觉投入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建设之中,从大的方面看,价值问题是贯穿许多学科的具有一般性的问题,和谐价值观正是中国当代社会所需的价值观念。当代设计要为民众的小康社会服务,并积极促进社会文化的融合、沟通和发展。所以,设计的和谐核心价值观有着雄厚的社会思想基础,它不只是当前中国设计所需要的观念,也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所需要的观念。


标题3.png


设计价值的多元化以及相互冲突、相互影响是社会发展、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客观现象。那么,面对设计价值的多元与冲突,我们应该择取什么样的设计价值观,放弃什么样的设计价值观呢?为避免一元的甚至不合理的“价值失范”现象,当前重构设计价值观要突出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坚持以突出人与生活的和谐价值观为主导,把各种设计思想观念纷争限制在最低程度,保证设计行为活动的正常发展;其二,突出适应中国设计发展要求的新思想和新观念,保留符合当前设计状况且已经证明能发挥作用的价值观;其三,弘扬优秀的中国设计传统价值观,并赋予其时代新意,将其与现代设计价值紧密融合,以此对传统价值观进行改造,建构新的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价值观念。


微信图片_20250721141732.jpg


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各种设计思想、各种意识观念层出不穷,共生观念能打破地域性的界限,开阔设计视野,将各种设计思想结合在一起,所谓“和而生物”;即各种设计思想在和谐相处中产生新的东西,新旧还存在于延续的共生关系中,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本土与外来的共生互补甚至融合是新的设计价值观建构的核心观念。这也许是中国设计发展有效的途径和较好的模式。有了这种“共生”的设计观念,才能发展出一种良性的设计互动机制,才能建构出一种合理的中国式的新设计价值观。

标题4.png


设计价值观是在人们的设计实践中不断地被建构起来的。新的设计价值观的建构是否科学、合理,能否促进设计艺术的发展,是否有益于中国设计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只能由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生活实践来检验。

设计价值观的生活判断表征着设计艺术的学术自觉,同时,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感性的生活状态本该是设计艺术的出发点和重心所在。对于设计价值观的生活判断,我们应该判断什么?一是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是否冲突。价值观的理论建构总是以探索创新知识、创建新理论的理性追求为目标,而应用实践则是运用理论和相关知识解决设计问题。二是本土化价值与国际性价值是否冲突。设计艺术是生活化的艺术,总会受到所在文化情景的文化限定,中国设计艺术要站立于世界设计艺术之上,就需要本土化,需要树立“中国设计”的主体意识。三是创新性价值与规范性价值是否冲突。创新性是新价值观建构的重要部分,也是设计价值体系生命力的体现。规范性价值是一种共识,创新思想在初始时期常被否定,无法成为共识。


图片3.png

西村大院 刘家琨

如何判定一项创新设计价值观的意义?只有以生活实践而不是以专家作为判断依据。生活实践的判断包括生活者的意见、社会公开评价、多元渠道的言论等,以此来避免单一独断所造成的判断失误、评价失范的现象。

李立新,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工业大学特聘教授、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澳门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设计智库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