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师
观点 | 长北:科技进步与髹饰工艺
时间:2024-06-25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59      分享:

一、漆的被发现与被利用

长北教授以髹饰工艺发展中的七个节点,阐述科技进步对髹饰工艺的影响与推动。

她首先从华夏先民对漆的发现与利用说起。早在新石器时期,华夏先民已经发现漆树液具有高度的粘合性,可以用于器具的粘连加固,涂刷在木器和陶器上,便留下了一层致密防水且坚固耐磨的保护膜,延长了器具的使用寿命。中华先民最早用天然漆,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将天然漆髹饰工艺推衍成为博大精深的手工艺体系。

生漆髹涂的漆弓|跨湖桥遗址出土

生漆髹涂的木墩|九连墩楚墓出土

青铜工具的普及及铁工具的使用

商代出现了青铜工具。青铜工具的使用使西周木器加工直接受益。西周髹漆木器造型多仿自青铜的礼器。春秋时代铁工具的使用以及春秋晚期钢工具的出现,大大推进了木器精加工工艺。战国时期,髹漆木器造型极大丰富,举凡生活用具、娱乐用具、祭祀用具......不一而足,针划工艺证明了钢针问世。战果荆楚漆器以木材雕镂成多种象生造型,以迥异于中原漆器的华彩风貌,成为中国漆器工艺史上传达生命本真的最强音。由此可见,青铜工具、铁工具、钢工具的出现与普及对于髹饰工艺的有力推动。

彩绘漆木虎座鸟架鼓|湖北省博物馆藏

战国彩漆凤鹿木雕座屏|湖北省博物馆

汉代,以木、皮、竹、藤、麻布等材料为胎骨的漆器,以轻便、美观、耐用、抗腐蚀等优点成为新兴地主生活用具的主角,夹纻胎的发明尤其有划时代的意义。各地出土的漆器、举凡家具、炊具、食具、兵器、乐器、文具玩具、丧葬用具、交通工具......莫不尽有,汉代成为实用漆器具的黄金时代。

扬州杨庙出土汉代漆器
松涛美术馆藏
风鸟云纹漆盒|湖南博物馆藏

生漆炼制、不干性植物油熬制技术

秦汉有了较大规模的炼漆活动,秦二世欲漆其城而优旃言“顾难为荫室”可为明证,因为,用炼制成的推光漆髹涂,才需要放入荫室等待干燥。熬熟干性植物油的技术,已知典籍记录见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荏子秋末成……收子压取油……涂帛,煎油弥佳”,北齐《颜氏家训》记“煎胡桃油炼锡为银”,齐梁间陶弘景《名医别录》记紫苏“花状如苏……笮其子作油,日煎之,即今油帛及和漆所用者”,可知魏晋南北朝时先民用苏子油、胡桃仁油等熬熟炼锡、涂布或入漆髹饰。

用推光漆髹涂的龙蛇座豆|九连墩楚墓出土
用掺油之漆髹涂的方豆|九连墩楚墓出土

三代秦汉,木器有用生漆髹饰,有用掺油之漆髹饰,有用推光漆髹饰。钢铁工具的问世,使楚国人发明了针划、金属釦、贴金银片等新工艺,因此可以说,是荆楚漆器开启了汉代漆器的辉煌。从此,一个以祭祀礼乐为主要髹涂目的的时代结束,一个以日用为主要髹涂目的的时代降临。

研磨推光与磨显填漆

东晋王羲之《笔经》记:“有人以绿沉漆竹管及镂管见遗”。只有以推光漆髹涂笔管干固以后再研磨推光,漆面才能如沉入水中般地明澈。可见,东晋,研磨推光的漆器被士大夫视为时髦之物。

推光漆漆器|朱然墓出土

唐代诞生了一门崭新的髹饰工艺—“填嵌”,如螺钿平脱、金银平脱、末金镂、犀皮等,《髹饰录》以《填嵌第七》章予以记录。填嵌工艺的共同要领是:用稠漆起纹或将装饰材料贴、撒于漆胎形成纹样,全面髹漆待干固,磨显出纹样,推光。磨显推光工艺的成熟,是填嵌类髹饰工艺诞生的必备条件。

唐琴髹饰为世人所重,正因为唐人将鹿角煅烧成块、粉碎成灰、拌入灰漆髹涂,等待干固再磨显推光。鹿角分子结构中有大量微隙供生漆钻入,形成漆与灰的高强度粘合,同时使琴透音好,鹿角灰磨显出漆面,推光后呈黄褐色晕斑或是闪烁的色点,十分好看。

唐代九霄环佩琴
唐代落霞式彩凤鸣岐琴|浙江博物馆藏

“末金镂”三字,最早出现于日本奈良时代“东大寺献物帐”,正仓院唐代“金银钿装大刀”刀鞘上的纹样正是用“末金镂”(中国称“斑洒金”)工艺制成的。奈良时代,日本漆工学习中华“末金镂”用金银鑢粉(即金银锉粉)制为“平尘莳绘”,空海大师从唐朝归国所用的“海赋莳绘袈裟箱”被东京国立博物馆作为国宝收藏。此后,日本漆工不断创新,卒成以播撒金银丸、片后固粉、髹漆、待干固、磨显、推光为基本特征的莳绘工艺体系。日本学界承认,莳绘工艺的嚆矢正是唐代末金镂。

金银钿装大刀刀鞘
海赋莳绘袈裟箱

金银平脱具体工艺是:将金银片镂刻的花纹图案粘贴于研磨平滑的漆胎,髹漆数重没过金银片,待漆干固,磨显出与漆面相平的金银图案,推光,《髹饰录》记为“嵌金银”。

盛唐金银平脱工艺臻于极境。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藏有唐朝金银平脱漆琴、篮胎银平脱漆胡瓶、银平脱八角菱花形漆镜盒、金银平脱漆皮箱、银平脱圆漆盒等一批极其精美的中国金银平脱漆器,美国纳尔逊博物馆藏有唐代“金银平脱漆盒”,大英博物馆藏有唐代“银平脱连枝花纹银胎漆碗”。

唐朝金银平脱漆琴|正仓院
篮胎银平脱漆胡瓶|正仓院

以填嵌为要领的嵌螺钿(螺钿平脱)也成熟于唐代。境外现存最早的嵌螺钿漆器是奈良东大寺正仓院藏唐代“嵌螺钿圆漆盒”。境内如湖州飞英塔内发现五代嵌螺钿黑漆经匣,底板外壁有朱漆书“吴越国顺德王太后宝装经函肆只⋯⋯广顺元年(951年)十月”等47字,虽然散架不成器,却是中国现存最早成熟工艺的嵌螺钿漆器。金银平脱、螺钿平脱工艺于唐代东传,其繁花似锦的装饰风直接影响了韩国螺钿平脱漆器风格的形成。

五代嵌螺钿漆器散片
北宋嵌螺钿漆器
南宋 莲瓣形嵌螺钿楼阁人物纹漆奁|日本永青文库藏

犀皮漆器的技术要领也是起花、换色填漆再磨显出花纹,文质相平,作为填嵌工艺的一种,犀皮成熟于研磨推光工艺成熟、绞胎陶器盛行的唐代,记录犀皮的文献,不早于宋代曾三聘《因话录》、宋代类书《太平广记》。明代都穆《听雨纪谈》记:“世人以髹器黑剔者谓之犀皮,盖相传之讹(通“讹”)。陶九成从《因话录》改为西皮,以为西方马鞯之说,此尤非也。犀皮,当作犀毗。毗者,脐也。犀牛皮坚而有文,其脐四旁,文如饕餮相对,中一圜孔,坐卧磨砺,色极光润,西域人割取以为腰带之饰。曹操以犀毗一事与人是也。后之髹器效而为之,遂袭其名。”都穆明确指出明代文人将剔黑当成犀皮是讹错,并且指出,曹魏时西域人才割取犀牛肚脐周围的花纹以为腰带之饰,引来“后之髹器效而为之”,也就是说,以髹器仿效犀牛肚脐周围的花纹是在曹魏之后,可证曹魏时期,犀皮工艺还没有诞生。曹魏以后,梁代人写“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第三十一》),于不经意间记录了南梁漆工在犀牛皮上髹漆磨显形成花纹,可见,南梁漆工仍然在进行犀皮工艺的探索,犀皮工艺还没有诞生。犀皮工艺唐代就已经东传日本,日本漆工将起花、填漆再磨平为自然纹理的填嵌工艺如“若狭涂”、“矶草涂”、“堆朱涂”、“绫纹涂”等统称为“唐涂”,从名称即可见其源头正在唐代犀皮工艺。从实物推测,明代人广泛记录的“漂霞”工艺,南宋已经见出端倪。

南宋漂霞纹漆盘|日本五岛美术馆藏

长北教授指出,当下有一种风气,喜欢将工艺创造提前,再提前。而先民的发明创造是缓慢渐进的,并非上古就已经有了犀皮、嵌螺钿等高难度的髹饰工艺,中古的先民不是守成吃干饭的。任何一门工艺溯源,都需要有实物印证、文献佐证以及其他考古成果、当时工艺背景、文化背景等作为旁证。随着实物、文献、其他考古成果的继续被发现,推论会应时而变,没有永远不变的事情。


二、桐油的推广使用阳识、堆起工艺接踵诞生,雕漆变化无穷
推光漆成膜脆硬,层层累积后涂层坚硬无比,中国漆工发现,以炼熟的不干性植物油入漆,可以使涂层变软;层层髹涂到一定厚度,就可以用刀具浮雕图画;用生漆、熟桐油、鱼鳔胶、滑石粉、蛤灰、香灰、土子等调合而成含胶量多、细腻柔软、可塑性好、透气性好的油漆混合灰,又可以在漆胎上堆出阳纹或塑出图画。对漆和油潜能的开掘,使南方六朝出现了深雕云纹的雕漆工艺—剔犀。剔红等雕漆工艺的发明,则在中国漆工对漆性潜能进一步把握的唐宋两代,日本各博物馆藏南宋雕漆漆器特别是剔彩漆器,真正让人肃然敛衽!比国内最早的剔彩藏品“林檎双鹂纹大捧盒”气韵生动、意匠灵活得多。阳识、堆起文物,目前已知不早于宋代。
北宋政和年间,中医寇宗奭撰《本草衍义》记,“有荏桐早春开淡红花,状如鼓子花,花开成实,子可作桐油”;南宋末张世南《游宦纪闻》记录了检验油漆质量的方法“验漆之美恶,有概括为韵语者云:好漆清如镜,悬丝似钓钩,撼动琥珀色,打著有浮沤”。承英国张倚竹博士见告,她经手检验的中国上古漆器中,有掺苏子油髹饰,却没有掺桐油髹饰的;桐油被推广使用以后,产量少而价昂贵的苏子油、胡桃油等退出髹饰。正因为北宋以来桐油被广泛运用于髹饰工艺,雕漆、阳识、堆起工艺甚至厚镶他物于漆面的工艺才接踵诞生,漆器的装饰、漆器的颜色才走向丰富。

宋代剔犀

南宋剔红|松涛美术馆

宋代剔黑|五岛美术馆

爱知县兴正寺藏

名古屋德川美术馆藏

纵面取色的剔彩松皮纹漆盘|五岛美术馆

横面取色与纵面取色结合剔彩旭日东升图漆香盒

清代雕漆

箔粉髹饰工艺的盛行
虽然考古界将商至汉代漆器上的金片称为“金箔”,虽然《后汉书》已经有了“金薄”二字,严格说来,“飞金”才是真正意义的金箔,其厚度仅有0.12微米。传说金箔锻制工艺为东晋葛洪始创,唐代佛像有用金箔装銮,金碧山水于唐代开派而于宋代盛行,漆器贴金、上金、泥金以及描金、戗金、隐起描金等箔粉髹饰工艺都盛行于宋代。战国秦汉,有用调入金锉粉的漆在髹漆器物上平涂钩勒或填充刻痕,不能算是是严格意义的描金或戗金。
“描金”,《髹饰录》定义为“泥金画漆”,金锉粉是难以加工成金泥的,这就界定了“描金”指用金箔粉反复研磨成金泥代替彩漆制为图画,非指战国秦汉时用金锉粉拌入漆中描绘金色花纹。现存描金漆器的最早实物是浙江省瑞安市慧光塔窖心内发现的“舍利漆函”与“经函”。舍利漆函外底有金漆书楷书“大宋庆历二年(1042年)”等题记。外经函内檀木内函雅丽沉静,除底面外,各面通体描金,开光内外,金花、赭花交替,精美莫可言说,耗工不可数计,后世描金无可匹比。只有用飞金粉而不是用金锉粉,描绘的金色花纹才有可能如此虚灵生动纤细。

大宋庆历二年|1042年

《辞海》释“戗”:“迎头而上。”作为箔粉髹饰工艺的一种,“戗金”指用刀在漆面钩划粗细不一的线条,划槽内填入金胶漆,待其表干而有黏着力时,手捏衬纸将金箔“扑”上漆面,然后,用丝绵球将划槽内箔粉一一敷实填满,扫除多余箔粉,得金线图画。常州市武进区村前乡南宋墓出土一批戗金漆器,年代既早,品相又高,多件堪称国宝,藏于常州市博物馆。日本各博物馆藏有元代有铭文黒漆地戗金经箱9件,可见元代仅杭州就有多家戗金作坊。

识文,指阳纹。识文描金,指将高出漆面的识文制为金色。隐起,指浮雕。隐起描金,指将漆面堆塑的图案制为金色。两类工艺都见载于《髹饰录》。赖桐油的炼熟、油漆混合灰的调制和金箔锻制技术的成熟,宋代出现了以识文描金、隐起描金工艺装饰的漆器,用泥金工艺将识文或浮雕图画制为金色。已知隐起描金的最早实物是1978年苏州市瑞光塔出土的北宋真珠舍利宝幢,其八角须弥座开光内、底足转角处与束腰各堆塑折枝花、飞天、供养人再泥金,木雕须弥山描金。慧光塔经函外函稍晚,赭色灰漆地上,隐起描金为五方佛、异兽、飞鸟、莲纹,识文描金为卷草,工细雅丽沉静。

慧光塔经函外函

苏州市瑞光塔出土的北宋真珠舍利宝幢
金属箔锻制工艺成熟以前,古代漆工使漆器之“质”含金蕴银的方法,无非是在漆内调拌金属锉粉以后髹涂于漆胎。晚清,福州漆器世家沈绍安之长孙沈正镐在贴、上、泥金工艺基础之上发明了薄料漆拍敷工艺。薄料漆拍敷大大节约了用漆,更使漆器在朱、黑等传统的暖色、低调色之外,出现了含金蕴银的高明色彩,金光银辉赖漆的围裹变得含蓄而不眩目,成为中国髹饰工艺史上划时代的变革。从此,薄料漆拍敷被广泛用作福州漆器髹饰。

上海博物馆藏

铝的被发现和铝箔的问世
漆板上渲染,古代漆工无能为力。漆画家变推光漆地为铝粉地,使道林纸般的漆板变为宣纸般的漆板,随上箔粉工艺的不同,或如生宣,或如熟宣,其上可以任意渲染描画,甚至可以出现水墨晕章般的效果。只有在铝与铝箔大量问世并且走向廉价的20世纪而不是1886年美、法刚发明电解炼铝的19世纪,铝箔粉罩明研绘的发明才具备可能。

梳妆傣女|乔十光漆画作品|45*60cm|1978

总结
通过对中华髹饰工艺历史进程的梳理,不难见出,先民对于天然漆的认知和把握是渐进的,在对天然漆认知和把握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在新材料新工具不断被发现被发明的过程之中,天然漆髹饰工艺不断被更新被创造,并且逐渐走向漆艺术。
科技进步影响髹饰工艺,是正常规律,中华髹饰工艺还在与科技进步的互动之中。长北教授认为,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化学涂料电动机械乃至电子机械等的介入,提高了工效,也使手工工艺变得不再纯粹,人们当客观看待。

长北,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官员、中国非遗保护协会漆艺分会顾问、中国工美学会漆文化艺术专委会名誉主任、漆艺传承发展联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文化艺术专委会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