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就发现了最早的木胎朱漆碗,其造型简易,以实用目的为主,装饰性较弱,只是饰以朴素的彩绘。
春秋战国时期扩大了漆树栽培的规模,当时还有朝廷专设官员来管理漆园。
《楚辞》载:“红璧沙版,玄玉梁些”,“网护朱缀,刻方连些”,后来楚墓出土的大量漆器,从各种龙、凤、神兽、云、几何等诸多纹样中可见楚地漆器造微入妙,缱绻放逸的浪漫色彩。
汉代的漆器已逐渐攀上高峰,尤其是以马王堆汉墓和云梦、江陵一带出土的漆器为代表。
汉代中央多设工官,负责监督工匠制作器具,且分工精细,工人和监造就已达17个工种之多。
自秦汉以来的仙道思想十分浓厚,在随葬的漆器、漆棺上常装饰云气、神怪、龙、凤鸟、白虎、仙鹿等纹样。有的还将神怪拟人化,或持弓射鸟,或骑鹤驾豹,又或与仙人共舞。这些纹饰都展现了汉代人神游宇外的丰富想象,展现人与天地自然结合,追求得道升仙的思想。
漆器在中国经历了几个朝代的更替,出现了多种工艺,如针刻、锥画、金银箔镶贴等工艺,在战国、汉代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状态。
唐代是漆器发展的转折期。连年的动乱使漆器这种原料昂贵、工艺繁复的被初唐政权限制。政府发布了“限漆令”,不允许生产和使用漆器,因此当时的漆器留存较少。
相比之下,中国瓷器随着技术越发成熟,后朝的瓷器地位也不断攀升。因此,一直到今天,人们对瓷器的熟悉程度都远高于漆器。
当然,漆器的光彩并未褪去,到了宋元时期漆器也增加了当时流行的岁寒三友、花鸟蝶、婴戏人物纹饰风格。明清时期的宫廷造器也“料不厌精,工不厌细”,纹饰繁复,工艺靡丽浮艳。
无论漆器的纹饰怎么改变,但是它的底色是不变的,中国漆器身上始终散发着一个古老民族、国家的独特魅力。
来源:纹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