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中华文明看山西”
山西大地不只有煤,还蕴藏了中华千年之美
地处黄河中游的山西,这里既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又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山西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约53875处,其中古建筑就有 28027处,其古建筑数量在全国首屈一指。
△广胜寺飞虹塔内部美景 图源/网络
这些古建筑与壁画、雕塑等共同组成宝贵的国家文化遗产,经过时光的洗礼,展示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中国古建筑每一座都是宝藏 图源/凤凰网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在山西15.6万平方公里的古老大地上,
都能找到印迹。
夏朝建都的文明密码,在陶寺遗址还依稀可见;晋国霸业六百年的历史和三晋文化的延续,在晋阳古城遗址还有迹可循;云冈石窟,掩映着华夏各民族大融合的夺目光彩;
应县木塔,见证过近千年数代帝王将相、文人才子登临挥毫的风采;晋阳之胜晋祠,是中国唐宋古建园林、雕刻艺术之典范;平遥古城,仍诉说着中华民族安邦乐业的古老故事……
△云冈石窟,掩映着华夏各民族大融合的夺目光彩 图源/网络
山西外有连绵的太行山、吕梁山,作为天然的护卫长城,内有汾水纵贯其腹地,冲积成肥沃的晋中盆地,进退可据。“秦时明月汉时关”,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山西历来是群雄逐鹿的支点。
前人称山西为“治世之重镇,乱世之强藩”。
山西的地理特色,不仅使其孕育了最早的华夏文明,也让其一直保有“天下之中”的区位优势。
△雁门关素有“九塞尊崇第一关”之美誉 图源/网络
山西的巍巍山脉,虽在军事上是抵御外敌的屏障,在文化上,却不会造成隔绝。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明的交流,华夏民族的大融合,自秦汉以来,在山西大地上从未断绝。
古有北方游牧民族越过大山迢迢迁往山西,近代山西人也曾为了生计“走西口”,在蒙古地区拓荒创业,他们不仅走出了一条生存之路、文化融合之路,也打通了一条汇通天下、周流四海的物流通道,奠定了“晋商”雄起之路。
△平遥诞生了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 图源/凤凰网
勤劳、开拓进取的晋商们,打造出古代山西“货通天下、汇通天下”商业盛况。在平遥诞生了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平遥古城西大街被称为“大清金融第一街”。
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平遥古城被誉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图源/网络
古城周边,坐落着影视剧中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精美的大宅院曾是古代居民的住所,象征着当日“晋商”的繁荣景象。
正是山西的存在,为中华文明和古建筑文化,留下了真实而伟大的例证。
△王家大院等晋商豪宅象征着山西明清时期的富裕 图源/网络
在20世纪初,一位名叫伊东忠太的日本建筑史学家撰写了一本《中国建筑史》,并在书中说:“在中国境内,唐代木建筑已经没有了,想领略古朴雄浑的唐代木建筑风格,只能到日本京都和奈良!”
△梁思成与林徽因
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不以为然,他认为在这片源远流长的中华大地上,一定还有唐代的木建筑存在。他和妻子林徽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探寻古建之路。
△梁思成与林徽因山西古建考察之路
根据我国现存的最早形象地图莫高窟五代时期第61窟西壁的《五台山图》的线索,他们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东大殿,一举击破了日本学者“中国没有唐代木构建筑”的妄言。
△敦煌壁画中的佛光寺
佛光寺东大殿是唐代现存的四大木结构建筑之一。东大殿为单檐庑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是我国现存形制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唐朝建筑。
△敦煌壁画中描绘的唐代建造木结构殿堂的过程
梁思成他们不仅在山西五台山找到了大佛光寺,并在此找到了和敦煌壁画中一模一样的宝塔,这就是现存的佛光寺祖师塔。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是,这儿不但保存有建于唐大中十年(856年)的大佛殿,而且还有重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的南禅寺大殿,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木构建筑。
△梁思成绘制 建筑手稿佛光寺东大殿正立面,剖面图
△梁思成绘制建筑手稿《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祖师塔》
“我们夜宿廊下,仰首静观檐底黑影,看凉月出没云底,星斗时现时隐,人工自然,悠然溶合入梦,滋味深长。”
“小殿向着东门,在田野中间镇座,好像乡间新娘,满头花钿,正要回门的神气。”
这些语句出自梁思成和林徽因所著《晋汾古建筑预查记略》,大师邂逅唐宋古建的欣喜溢于言表。
佛光寺被外国学者称誉为“亚洲佛光”
佛光寺东大殿的发现
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和文化史上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
山西是我国现存各类古建筑最多的省份,共计4万余处,上迄唐代,下至民国,时代连续,品类齐全,构成了我国建筑史上品质超群、蔚为壮观的古建筑标本体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很高的文化欣赏价值,享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美誉。
△山西是我国现存各类古建筑最多的省份 图源/网络
山西,除了皇室宫殿建筑不复存在外,其余中国古代的建筑门类和建筑艺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几乎都能找到实物。
如依照建筑功能划分,有寺庙宫观、长城关隘、城池市楼、墓冢陵寝、戏台祠堂、桥梁驿站、民居会馆、钟楼鼓楼等等;
△山西享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美誉 图源/网络
依照建筑形式划分的庑殴式、歇山式、悬山式、卷棚式、单檐、重檐、殿台、亭阁、长廊、牌坊等等,其中一部分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孤例,品质更优,价值更高。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到2020年7月,山西省不可移动文物在册登记数量为53875处,其中古建筑有28027处,占52%。
在53875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13405处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约占25%,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古建筑有421处,约占79%;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08处,古建筑有173处,约占42%;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466处,古建筑有5662处,约占45%。
△万荣东岳庙飞云楼 图源/网络
据统计
山西现有元以前木结构古建筑遗存495座,
约占全国580座的85%。
其中唐代全国仅存4座,
全部在山西;
五代全国5座,山西4座,占80%;
宋辽金时期全国183座,山西150座,
约占82%;
元代全国389座,山西338座,
约占87%。
中国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与西方建筑迥然不同的形制和风格。它的基本构造是以木结构为其骨骼(一些砖石建筑亦多仿木结构建造),由三个部分组成:下面为砖砌或石砌的台基(早期建筑亦有夯土筑基者),中间是屋身,用砖、木等材料筑成,上装置门窗,上部是两坡或四坡的瓦顶。
△中国古代木制房屋结构图
由这样几座建筑环列成一个或几个庭院,形成建筑群组。无论皇宫、衙署、民居、寺庙等多是如此。多座庭院连续布列,留以通道供人和车马行驶,形成街道和村庄,四周加筑高墙,形成村堡和城池。
△华夏民居第一宅,晋商王家大院 图源/网络
人们和建筑朝夕相处,要求建筑美是人的审美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建筑的发展是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是建筑科学与建筑艺术的统一。
△高平开化寺屋顶精美构建 图源/网络
台基凸起,以防潮和醒目
屋檐翼出,以遮避风雨和阳光直射
翼角翘起,打破平直僵硬的格局
屋顶装饰琉璃脊兽,门窗加以雕饰
以增强建筑之壮丽
内外涂以油饰彩绘,以防腐蚀并增色韵
多种因素组合在一起
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建筑艺术美
五台|南禅寺大佛殿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结构建筑
△南禅寺大佛殿 图源/网络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
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
距今已1200多年
南禅寺大佛殿是南禅寺的主殿,其外观大气磅礴,秀美中显露古朴。因规模较小,整体呈方形。整个大殿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以台基、屋架、房顶三部分构成。屋脊上装饰着高贵的鸱吻,整个大殿唐代风韵浓郁,庄重典雅之间,完美体现了唐代建筑的显著特色。
△大殿建筑结构 图源/网络
除了大佛殿的整体结构和室内佛像的艺术价值之外,大佛殿内的细节艺术表现了唐代艺术工艺的水平。在托起尊佛像的须弥座下、檐柱下方的石台、木质窗格上的花卉表现,大殿内四壁上精美的砖雕工艺更是令人赞叹的杰作。
△大殿内彩塑 图源/网络
五台|佛光寺东大殿
梁思成眼中的“中国第一国宝”
△佛光寺东大殿局部结构图 图源/网络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新村
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是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
佛光寺东大殿造形规整完善,制作精细,技法纯属,堪称我国唐代建筑的代表作。大殿构架由屋深柱网、铺作层和屋顶梁架三部分叠加而成,七铺作斗栱纵横恣肆,威压四方,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一个实例,在脊檩下仅用叉手的做法,也是现存古建筑中的孤例。殿内的唐代塑像和唐代壁画荟萃一堂,极为珍贵。
△佛光寺东大殿与佛光寺祖师塔 图源/网络
大同|悬空寺
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2010年《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
△大同悬空寺 图源/网络
山西省大同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
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
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
悬空寺,位于,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建成于公元491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
△悬空寺搭建过程 图源/星球研究所
恒山悬空寺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
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在陡崖上凿洞插悬梁为基,楼阁间以栈道相通,背倚陡峭的绝壁,下临深谷,寺不大,但巧夺天工,也颇为壮观。
△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 图源/网络
太原|晋祠圣母殿和鱼沼飞梁
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
△晋祠圣母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图源/网络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
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1032年)
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
晋祠圣母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重檐歇山顶,通高19米,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布置,近似方形。大殿“付阶周匝”的做法,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最早的实例。
△晋祠圣母殿局部美景 图源/凤凰旅游网
殿堂梁架是中国现存古代建筑中惟一符合《营造法式》殿堂式构架形式的孤例。大殿前廊柱上雕饰有八条蜿蜒欲动的木龙,豪放健美。
△大殿前廊柱上雕饰蜿蜒欲动的木龙 图源/网络
殿内四十三尊宋代彩塑,主像为圣母,凤冠蟒袍,神态端庄。周围有众多女官、侍女环绕,动作姿态各不相同,神态性格刻画生动自然,是晋祠彩塑中最出色的、也是中国最珍贵的人物塑像。
△殿内宋代彩塑 图源/网络
鱼沼飞梁为一方正方形水池,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杰作。
建于北宋,东西长19.6米,宽5米,高出地面1.3米,南北桥面长19.5米,宽3.8米。其结构为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头卷杀,柱顶架斗栱和梁木承托着十字形桥面,东西平坦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两翼下斜至沿岸,四周有勾栏围护凭依,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是我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
△鱼沼飞梁为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杰作 图源/网络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应县木塔是世界木结构建筑之典范 图源/网络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
亦称应县木塔,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
木塔通高67.31 米,底层直径30.27米,总重量约7400吨。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高九层,塔刹直插云霄。释迦塔内彩塑皆面相圆润,躯干修长,服饰华丽,是金代彩塑中的精品。木塔上历代名人挂匾题联,寓意深刻,笔力遒劲。
△应县木塔内部绘制的供养人像
应县木塔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结构上采用双层环形套筒空间框架,形成一层比一层小的优美轮廓。全塔在结构上没用一个铁钉,全靠构件互相卯榫咬合。全塔共使用了54种不同形式的斗栱,种类之多,国内罕见,被世人称为“斗栱博物馆”。
△山西应县木塔,被誉为“斗拱博物馆” 图源/网络
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和薄伽教藏殿
现存古代木构宗教单体建筑中规模最大者
△规模宏大 辽金寺庙建筑群 图源/网络
位于山西大同
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
保大之乱(公元1122年)毁于兵火
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依旧址重建
殿身东向,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单体建筑面积达1559 平方米,矗立在4米余高的台上,是现存古代木构宗教单体建筑中规模最大者。
△华严寺大雄宝殿 图源/华严寺景区网
檐高9.5 米,庑殿项,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规模甚大,高达4.5米,北端鸱吻系金代遗物,历经风雨,至今光泽灿然。
△大殿北端的鸱吻为金代遗物 图源/网络
殿内采用减柱法,减少内柱十二根,扩大了前部空间面积。殿内有五方佛和二十诸天等明代塑像,四周壁面为清代罕见。顶部天花板彩面共973块,大部为清代制作,所绘圆环、龙凤、花卉、梵文等图案,极富变化。
△前殿普光明殿 图源/网络
薄伽教藏殿,意为佛教的经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九脊顶,外檐柱头为双抄重拱,计心造五铺作,式样简练。
殿内环列壁藏及天宫楼阁共计38间,分为为二层,上下两层斗拱计有18种之多, 其中柱头铺作为双抄双下昂七铺作, 是现知辽代斗拱中最复杂的一种。殿后壁当心间悬“天宫楼阁”五间,与左右壁藏上层连接,玲珑之致,该小木作建筑,系模仿木构建筑按比例缩小制作,实为辽代建筑的精品,为目前国内仅见。
△华严寺内《十六观》壁画
殿内中央设凹字形砖台,台上有彩塑31尊,其既有丰满圆润、端庄安祥的唐世风韵,又不乏浓郁的生活气息,富于个性的宋代特色,为辽代作品。
△华严寺中精美的菩萨造像 图源/网络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
中国仅存的几座五代木结构建筑之一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 图源/网络
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襄垣乡郝洞村
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
五代为时短暂,文物建筑遗存甚少,五代彩塑尤为奇缺,万佛殿建筑与殿内彩塑为研究中国建筑史和雕塑艺术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
△镇国寺万佛殿建筑细节 图源/网络
万佛殿平面近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屋顶为单檐歇山式,殿顶庞大,出檐深远,屋顶运用了举折,屋角反翘,使沉重庞大的屋顶显得轻巧灵动,整体外观给人以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之感。
△万佛殿彩塑唐风沉醉是沧桑 图源/网络
庞大的七辅作斗拱,总高超过了柱高的三分之二,使殿顶形如伞状,在历代寺庙建筑中颇为罕见。殿内坛上有彩塑11尊,为五代原作,面相丰润,躯体柔丽,至为可贵。
芮城|永乐宫三清殿
中国的“阿布辛拜勒”,元代壁画之绝
△永乐宫三清殿 图源/网络
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古魏镇东龙泉村
三清殿又名无极殿,为永乐宫最为宏伟的主体建筑。屋脊上的鸱兽差不多高达3米,粗大的斗拱层叠交错,四周的雕饰不多,给人以简洁、明朗的感觉,体现元代典型建筑风格,是元代建筑的佳作。
殿内四壁,满布壁画,面积达403.34平方米,壁画内容为“朝元图”。这些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以青龙、白虎星君为前导,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28宿、12宫辰等“天兵天将”围绕主神徐徐展开。
《朝元图》是现存画技最高、画面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壁画精品壁画,构图宏伟,气势磅礴,人物姿态各异,表情生动,衣冠服饰没有一个雷同,场面波澜壮阔,气势雄伟,以杰出的壁画艺术闻名天下。
△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朝元图》局部
洪洞|广胜寺飞虹塔
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大型琉璃古塔
△飞虹塔是佛界公认最美丽的“浮图” 图源/网络
洪洞县城东北霍山南麓始建于汉代
现存为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重修
每逢红日高照,位于洪洞县城东北霍山南麓的此塔金碧辉煌,仿佛美丽的彩虹,故名“飞虹塔”,也是佛界公认最美丽的“浮图”。
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大型琉璃古塔。
平面八角形,13级,高47.31米,通体用琉璃瓦装饰而成,层层皆有琉璃出檐。下三层尤其精致,有飞檐凌空下的斗拱,制作精巧的莲花椅柱,上刻各种图案,佛像凝重肃穆,菩萨慈祥可人,和尚憨态可掬,力士威风抖擞,童子天真活泼,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夺目。
△飞虹塔局部层层皆有琉璃,美轮美奂 图源/网络
广胜寺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中建筑除大雄宝殿和飞虹塔是明代重建外,其余都是元代建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只有180个,这其中还包括革命旧址、石窟,遗迹等,故宫博物院等也在其中,广胜寺的地位可想而知。
△山西古建是中华之瑰宝 图源/网络
山西古建,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奇特的存在。它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杰出技艺,征服了无数人。它们经历了风雨,承载着中国文明的进程,孕育着独特的人文历史,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印痕和岁月的年轮。
保护它们,不光是一座庙的存活,可能是一段历史的保留,是一个村庄过去、现在、未来的见证。愿暴雨过后,山西古建筑能沐浴在太阳下。相信,在多方的支持下,更多中华瑰宝能够长存,文化的脉络将延续传承。
[1]《浅析山西古建筑的特色》,《福建建筑》,
史向红, 2001年
[2]《风雨中,有一种古建,叫“山西古建”!但她们正受到巨大威胁》,“文博山西”公众号,山西日报社, 2021年
[3]《山西古建筑数字化保护体系构建研究》,《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聂磊, 2019年
[4]《文物认养的山西探索》,《人民日报》,孟苗,2020年
[5]山西十大最美古代建筑[J]. 文物世界, 2012(10).
[6]唐代遗存南禅寺大佛殿的整体布局特点和历史价值[J].
张献梅,史翔.兰台世界,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