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师
欣赏 | 飞天纹在福州漆器中的应用
时间:2021-10-29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19      分享:

飞天纹是中国传统吉祥装饰图案之一,表现神仙以优美姿态在空中潇洒自如地飞行,充盈着欢乐祥和的氛围。在福州漆器中,飞天纹饰大多仿自敦煌壁画,并以独特漆艺技法装饰,具有较高的审美意趣。



在中国,飞天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羽人”形象,与印度神话中司职娱乐和歌舞的神祗相结合的人物形象,也是佛教体系中的经典形象。这些飞行于天空的神仙,有时身现异相,手持乐器,蹁跹飘舞,故又称为“伎乐天”“天乐神”“乐神”“音乐天”等。在敦煌壁画和云冈、龙门、巩县石窟中,都绘刻有优美的各种飞天形象。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以其丰富多姿的造型和自由无忌的翱翔,令观者欣赏、感动与渴望。这一绘画艺术题材中的奇葩,被广泛应用于玉器、漆器、铜镜、石刻、建筑装饰等领域,表达世人对于力量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个世纪50年代,福州漆艺名人开始把敦煌飞天形象用于漆艺创作,丰富漆器花色品种,使作品更有艺术美感。飞天纹大多以单身或双身呈现,起初主要用于装饰较大型的单个漆瓶,而后逐渐扩大到小对瓶、赏盘等产品的制作。从装饰技法看,大多采用印锦技法制作,只有少数以彩绘方式呈现。



现存最早的飞天纹福州漆器,应该是由中国土产出口公司福建省公司出品的一个精美漆瓶。瓶身彩绘飞天两两相向,分别弹奏箜篌和琵琶,衣带蜿蜒飘动,仿佛悬空而游,营造出悠闲逍遥的氛围。随附金属牌上内容显示,这是中国乒乓球代表队赠送给1956年第2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组织者的礼品。



飞天纹漆瓶通常为较大体量的扁瓶,以留足平面空间更好地展现纹饰的飘逸感。在《福建漆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出版)画册中,选登了《金锦飞天大扁瓶》。《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图页》(载《装饰》1960第3期)选登了1959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的部分作品,唯一入选的福州漆器就是飞天纹作品《刻花扁漆瓶》。上述两件作品均以印锦技法装饰,飞天纹饰相对简洁,翩翩起舞,动感更强。



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飞天纹漆瓶造型、纹饰形态和色彩更加多样,产品主要供应出口。在《漆器》(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福建省分公司编印)、《福州漆器》(中国土产出口公司福建分公司等编印)、《福州漆器目录》(中国土产出口公司福建分公司福州工艺品出口公司编印)等画册中,都可以找到不同款式的飞天纹漆器作品,基本上是由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组织生产制作的。



这时候,飞天纹漆盘也开始出现,主要是小批量生产的印锦赏盘。到1984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选时,由福建省工艺美术实验厂创作的《飞天伎乐图大圆盘》获得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这是飞天纹漆器首次获得重要奖项。


在《福州脱胎漆器》(福州市漆艺文化研究会编,福建美术出版2013年12月出版)中,有一件由刘章淦创作的《飞天》。作品表面绘以仙女抱着琵琶飞天的图案,活灵活现。人物服饰华丽美观,神态安详平和,整体颇具美感。



在社会上更有影响力的《天女散花》塑像,则是王维韫大师创作的大型作品,高度达2.1米。作品造型新颖独特,形象生动逼真,质感自然流畅,1986年3月19日《福州晚报》对此作了专门报道。



飞天纹从最初依附于器皿造型,后来发展到以现代漆画形式出现,更加注重刻画人物神态,彰显艺术想象力。目前发现最早出名的飞天纹漆画是黄迪杞创作的《伎乐天》,这件作品1979年参展 “福建省第一届漆画展”,次年还到中国美术馆展出。



1980年,吴川大师到敦煌莫高窟深入考察20天,临摹一尊尊彩塑和壁画中的飞天。吴川回来后,创作出动静结合、气象万千的漆画《敦煌印象》,多身飞天形象婀娜多姿,充分体现吴川注重营造意境的一大创作特色。十年后,飞天成为了漆壁画创作的题材,孙世浩与樊兴刚合作为敦煌宾馆制作了10米巨幅漆壁画《飞天图》。



王和举、黄时中、郑修钤等漆艺大师则聚焦单身飞天,创作出不同风格的飞天漆画,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1989年,王和举大师开始创作漆画《飞天》系列,其中一件作品曾在2016年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上精彩亮相。



黄时中大师创作的漆画《飞天》,在福建省美术馆举办的2018福州漆艺术作品邀请展中广受欢迎。



郑修钤大师作品《箫声远》,则收录到《郑修钤漆画漆艺选》(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