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琉球红型的种类
红型种类繁多,需要根据型纸雕刻方式、型纸尺寸、染色方法、生产地等进行划分。根据型纸雕刻方式可分为白地红型、染地红型;根据型纸尺寸可分为锁大模样型、大模样型、三分之二中手模样型、中手模样型、中模样型、细模样型;根据染色方法可分为返型、手付型、胧型、蓝型、白地蓝型、蓝胧;根据产地可分为首里型、那霸型(泊型)。
(一)根据型纸雕刻方式划分的种类
1.白地红型
白地红型是指使用“白地型”型纸染制的红型,即不染地色而显露布料本白的红型称为白地红型。它先通过“白地型”型纸刮防染糊,使地部完全被防染糊遮盖,然后在纹样部分插色,晾干水洗。
2.染地红型
染地红型是指使用“染地型”型纸染制的红型,它与白地红型相对,染地色的红型称为染地红型。染地红型的基本方法是先通过“染地型”型纸刮防染糊并在纹样部分插色,再使用糊筒(涩筒)挤出防染糊将纹样覆盖(覆糊),干后刷染地色,晾干水洗。还可以在插色时部分纹样先不染色,覆糊时也将这些部分空开,在刷染地色后在这些部分插色,通过与地色相叠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这一技法称为“后插”。此外,在白地红型纹样部分覆盖防染糊后再刷染地色的方法也属于染地红型。染地红型的地色有红色、淡红色、花色、黄色、深蓝色、蓝色、青蓝色、淡蓝色、豆绿色、紫色、葡萄紫色、水色等多种色彩。如果蓝染地色,则先把布料来回折叠挂在若干“伸子”(两端装有针尖的细竹棍)上,手持束状伸子先将布料浸入水中充分浸泡,再浸入蓝靛染液中染色,取出在空气中氧化,如此反复操作直至染出所需的蓝色。
以上为单一地色的染地红型,为了色彩变化更加丰富,经常把纹样的地部借用云、霞、远山等划分不同区域,在各自的区域内分别刷染地色,称为“分染地型”,属于“染地型”的特殊形式。
(二)根据型纸尺寸划分的种类
1.锁大模样型
锁大模样型简称锁型,通常按身高标准以三张整张奉书纸(宽约46㎝,长约66㎝)为一组染制连续型纹样的红型。这一类型多用于王族、上流士族服装以及舞服。一般先用白纸按服装原尺寸拼合,再由王府的绘师描绘纹样,然后转交染师过稿、雕刻和施染色彩。锁大模样型的三张型纸分别雕刻肩、躯干和下摆纹样,比如肩部是麻叶小纹和云纹,其下是垂下的樱花,躯干部位是飞鸟纹,下摆是流水和盛开的菖蒲,刮糊时将三部分拼合连接起来,构成完整连续纹样。
2.大模样型
大模样型是在一张奉书纸上雕刻纹样,又称为“一枚模样型”。常见的是“大模样三段”,所谓“大模样三段”是指和服肩、胸、下摆带有相同大纹样的红型。
3.中手模样型与三分之二中手模样型
中手模样型是指用半张奉书纸雕刻纹样,以此为型纸染制的红型。所谓三分之二中手模样型,是指在一张奉书纸的三分之二尺寸内雕刻纹样,以此为型纸染制的红型。
4.中模样型与细模样型
中模样型是指在一张奉书纸的四分之一尺寸内雕刻纹样,以此为型纸染制的红型。细模样型的型纸尺寸与中模样型相同,只是雕刻的纹样是小花纹。
(三)根据染色方法划分的种类
1.返型
返型是指使用“白地型”型纸刮糊、插色及水洗后,在纹样轮廓、地色需要留白的部分,以及不需要重叠染色的部分用糊筒挤糊覆盖,干后染地色、水洗,在纹样色和地色有部分多有重叠。根据地色的变化,有蓝地返、花地(淡红)返等不同称谓。
2.手付红
手付红也称手描红,即完成一般红型制作之后,在其纹样淡黄、淡红、淡蓝等淡彩部位通过手绘加描较深色彩的一种方式,多用于云纹、水纹、石墙以及几何图案等部分。在“手付红”绘制过程中,需要在色料中混入豆汁,用毛刷或毛笔进行涂绘。
3.胧型
胧型是通过“白地型”或“染地型”两种型纸重叠染色的技法,因而又称“重型”。胧型实际上是白地红型与染地红型相结合的一种形式,通常在白地红型的纹样部分精心覆盖上防染糊,在其上通过染地型的型纸刮上防染糊,染地色的同时形成地纹;或者通过“染地型”(染地雕)型纸刮上防染糊后进行插色、覆糊和染地色,其上通过“白地型”(白地雕)小花纹型纸刮防染糊及染色。
4.蓝型
蓝型是通过型纸刮上防染糊,其上刷豆汁后浸入靛缸染色。其特点是除了部分用墨,主要使用蓝靛染液浸染而成。蓝型也分为使用“白地型”(白地雕)型纸染制的白地蓝花和使用“染地型”(染地雕)型纸染制的蓝地白花两种效果,以麻布和芭蕉布为多,用于夏服衣料。此外,在蓝色中插入红、黄、绿等小面积彩色的红型一般称为“红入蓝型”。
5.白地蓝型与蓝胧
白地蓝型是一种与日本本土型染浴衣相同的染色方法,通常染单一的深蓝色,也有称为“浅地花取”的白地蓝型。其蓝色富于深浅变化,通常在染完淡蓝色后,部分覆盖上防染糊再进行染色,可重复多次,最后水洗。白地蓝型一般分为“白花出”和“黑花出”,即把在染完深蓝色的白地蓝型上局部覆盖防染糊,再浸入蓝靛染液染地色、水洗的方法称为“白花出”,而把不进行覆糊,直接浸入蓝靛染液染地色的方法称为“黑花出”。
蓝胧在制作过程上与胧型一致,先使用“白地型”(白地雕)型纸刮糊染制的纹样部分用防染糊覆盖,再使用(染地雕)型纸刮糊浸染,形成有深浅变化的蓝色调。
6.段染地型与忍折
段染地型指在一张型纸上分别用白地型、染地型雕刻方法一段段地交错雕刻纹样,再通过刮糊、插色、染地色而成。
在染地型淡蓝色地上把纹样留白称为“阳当”,“忍折”就是一种在该“阳当”留白部分手绘花草、叶脉、花芯等,或者通过型纸刷绘表现,以及用笔晕染的一种红型。
(四)根据产地划分的种类
1.首里型
首里型专指泽岻、城间、知念等红型宗族本家为代表,一种为琉球士族以上染制的红型制品。
2.那霸型(泊型)
那霸型(泊型)专指针对庶民以及作为贸易商品染制的红型制品。
四、琉球红型的纹样与色彩
(一)琉球红型的纹样
红型纹样是先由所属王府“贝折奉行”衙门的专门绘师们描绘,再雕刻成型纸。根据冲绳县立博物馆、冲绳县立艺术大学和金泽美术工艺大学收藏的型纸分类整理,在内容题材上红型纹样有植物纹、动物纹、器物纹、建筑纹、自然景象纹和几何纹等。在布局构成上,红型使用型纸刮糊防染的衣料多为四方连续,使用糊筒挤糊防的“风吕敷”“幕”以独幅性单独图案或二方连续为主。
1.植物纹样
植物纹样有牡丹、梅花、菊花、桃花、蔷薇、桐花、垂樱、紫阳花、女郎花、铁线花、南天竹、菖蒲、水仙、兰草、龙胆、山茶、百合、棣棠、柑橘、蜀葵、桔梗、金银花、牵牛花、竹子、芭蕉、芦苇、萱草、芒草、秋草、萍蓬草、蒲公英、爬山虎、红叶、梧桐、松叶、松塔、银杏叶、枫叶、麻叶、柳枝、柳杉、葫芦、藤萝、杂树、茄子、海藻、蘑菇、水蓼、水稻、麦子、蔓、瓜等。
2.动物纹样
动物纹样有龙、虎、凤凰、长尾鸟、狮子、乌龟、鲤鱼、小鱼、仙鹤、鸳鸯、鹭鸶、大雁、小燕、鸭子、白鸻、小鸟、蝴蝶、蜻蜓、虾、贝类等。
3.器物纹样
器物纹样有璎珞、铃铛、石笼、礼签、文具、书籍、册子、匣子、团扇、折扇、雨伞、蓑衣、渔网、斗笠、彩纸、卷轴、花结、千纸鹤、毽球板、刺球、风铃、花篮等。
4.建筑纹样
建筑纹样有城池、楼阁、民居、石墙、望楼、围栏、篱笆、桥梁、舟船、水车等。
5.自然景象纹样
自然景象纹样有祥云、彩霞、山水、火焰、远山、流水、瀑布、巨浪、波涛、风雨、岛屿、岩石、日、月、星、电光、雷、雨等。
6.几何纹样
几何纹样有菱形、格子、漩涡、龟甲、鱼鳞、石板、松皮、麻叶、蔓草、雪花、织物、扇形、网眼、竹篮孔、回字、万字、七宝、青海波等。其中,松皮、斜格、七宝等经常作为地纹使用。
以上纹样作为物化的文化载体有着丰富的内涵,比如龙、凤凰配以瑞云纹,象征琉球国王的权威,除了红型还广泛用于漆器、王陵、石桥等石造建筑物,以及王族寺院等;松、竹、梅、鹤、龟寓意长寿,在琉球国后期的化妆箱、长方形衣箱等漆器上也多有表现;蝴蝶被作为守护灵性的象征。与此同时,红型纹样的题材内容和形态特征折射出不同文化元素在琉球交汇、融合的历史印迹,如龙、凤、牡丹、松竹梅等显然来自中国(图4);鸟居牌坊、神殿、立田川、八桥等均非琉球风物,雪竹、红叶、垂樱、白鸻、芦雁等与京都友禅染纹样紧密相连,日本本土韵味强烈(图5);灵活多变的四方连续式花鸟纹样,是印度以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泰国等地印花布常见的表现形式(图6)……这些纹样明确反映出琉球红型的多元文化交融特征。
图4 凤凰牡丹纹
图5 垂樱纹
图6 散点梅花纹
(二)琉球红型的色彩
琉球岛屿以红色象征太阳、珊瑚,蓝色象征大海、天空,绿色象征茂密的森林……自然界的美丽色彩直接体现在红型上。经过几百年历史积淀,红型在整体配色上形成了定型化的程式特征。红型的色彩以红、黄、蓝三原色为基本色,红色为主色,以暖调为主色调,通过红色与蓝色、黄色、绿色、紫色的搭配,构成红型的五大基本色系。除此,还有桃色、桔梗色、草色、群青、紫红、灰色等10余个基调色,显露出红型色彩的地域风土性特征。
红色被誉为太阳的色彩,在琉球岛屿还具有洁净的宗教意味,把红色称为“阳色”。黄色被誉为高格调的色彩,它来自黄金的色彩,中国古代很多朝代都以黄色为贵,受此影响,黄色也是象征琉球王族权威的色彩,以黄色为地色染制的红型服装专属王室成员,其他阶层禁止着用。在盛大仪式上,王妃着黄色地云龙纹红型礼服;王女和王子妃着黄色地、上流士族妇女着桃色地花鸟垂纹红型礼服,称为“纱绫绵衣”;一般士族女性着水色地花鸟山水纹红型礼服;从中国进口的桐板织成的布料以及宫古、八重山等岛屿出产的麻质“上布”,使用蓝靛染制花鸟、松竹梅、流水等纹样的蓝型,用于制作一般士族的夏季礼服和上流士族的称为“晴着”的衣装。可以想见,在琉球王国时代,冲绳炙热阳光下,大海衬托下的琉球王妃、王女身着金黄地色红型衣裳,尽显红型亮丽色彩的独特魅力。
冲绳岛屿日照强烈,空气潮湿且含盐分较多,因而不易褪色的矿物颜料是红型色料的主体,以铅丹染银珠、绯,以石绿染绿,以雌黄染黄,以生胭脂染红色,以胡粉染白……琉球红型花纹的绯色、红色、淡红色、樱色、橙色、紫色、葡萄色、若紫色、桔梗色、梅色、黄色、土黄色、绿色、淡绿色、豆色、水色(青色)、灰色、黑色等丰富鲜艳色彩,主要使用矿物颜料染制而成,呈现出华美艳丽的色彩基调,并通过巧妙搭配,对比适度,呈现出艳而不俗、艳而不燥的红型色彩样貌,这是琉球岛屿独特风土的自然色彩转化为红型配色的体现,绚丽热烈的氛围是红型独有的色彩特质。除此,琉球岛屿气候湿润,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宜福木、琉球蓝、姜黄、杨梅、车轮梅等染料植物生长,为红型染色提供了优质的植物染料资源。福木染黄色,琉球蓝染蓝色……琉球红型地色除了白地是布料本色,赤地、花色地(淡红)、米色地、浅红地、黄色地、金黄地、青地、豆色地、葡萄色地、紫地、天蓝色地、水色地、薄水色地、绀地、蓝地、浅葱地等含蓄多变的地色,正是使用植物染料染制而成。
五、琉球红型的用途
琉球红型主要用于服装衣料。根据当时琉球王国服装着用者身份和服装功能的不同,可将其细化分为御殿型、殿内型、若众型、御冠船模样型、稻妻型、彩纽型、祝型、旅型、大船型、后生型。
(一)御殿型与殿内型
御殿型是琉球王国尚王家族穿着使用的红型,以龙、凤凰,以及祥云、波浪、花瓣等组成大花纹。流传下来的尚家服装中此类最多。殿内型专门用于琉球王国上流社会士族的服装,除了龙、凤凰,还有大量花鸟纹样,它是丰富多彩的红型。
(二)若众型与御冠船模样型
若众型是指琉球王国上流社会士族子弟,在王城内及去江户(东京)时穿着的红型服装。御冠船模样型是根据在招待从中国来的册封使宴席上,琉球歌舞伎穿着的“御冠船踊”舞蹈服装命名的类型,它是作为琉球王族、贵族夫人礼服使用的红型,这一类是最美的多彩红型,使用10张以上型纸表现大彩花纹样。
(三)稻妻型与彩纽型、祝型
“稻妻”指电光形或之字形,稻妻型也称为“童型”,用于12~13岁之前的孩子们穿着,寓意期盼其茁壮成长,男女无差别。电光形或之字形折线造型配以自然花、松、竹、梅、菊和鹤、龟、流水等纹样,强化对比效果。常见的组合形式是把花、鹤等以圆形适合图案形式配置其中。彩纽型指像彩虹那样美丽的七彩绳、七彩带,它是以多彩联结纹样为特征的红型。祝型指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祝寿专用,是庶民阶层的代表性红型。
(四)旅型与大船型、后生型
旅型是启程时为祈祷海上平安使用的红型。作为海洋民族,大船型是航海之际为祈愿安全着用的红型,多以“糊引”(筒描)手法染制而成。后生型指庶民死者送葬之际着用的寿衣。大部分红型是双面染,但后生型是单面染。
此外,红型除了主要用于服装,还用于日本称为“风吕敷”的包袱布,以及称为“幕”的帷帐等。
杨建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崔岩,北京服装学院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民艺杂志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