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
“红色光影”即“红色皮影”,指的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皮影。它有别于传统皮影,是一种以写实手法进行改造的现代皮影影偶及现代皮影戏。这一时期的皮影戏以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文化政策和文艺方针为指导准则,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普及于四十年代红色革命根据地,以冀东军分区和陕甘宁边区应用最为普遍。
“红色”是本期皮影展的关键词之一,是中国现代皮影的主色调,是我们党宣扬的文艺思想主调。“红色皮影”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出现和发展是时代的产物。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政策后,皮影戏因小巧、轻便,易于地方巡演,各地方开始编排用于“声援抗战”和“土地革命”的现代皮影戏。新中国建立后,皮影戏经历了文艺“百花齐放”的发展盛期,也遭遇了“文革时期”的没落。改革开放后,皮影戏虽逐步恢复,但基本以儿童剧的寓言主题为主,“红色皮影”不再适应于时代的发展。
留存于世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的“红色皮影”数量较少,其造型相对于传统皮影显得造型单一、制作简单,但是红色皮影的意义不在于其工艺,在于它作为一种历史符号带有的时代印记,以及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中蕴含着的革新精神,它是先辈们推陈出新的实证。
《沙家浜》局部
《毛主席阅兵》局部一
《毛主席阅兵》局部二
《对子马骑兵》
《花、树场景》
《智取威虎山》局部
《血泪仇》局部
《带水瓶和镜、钟的柜子》
《带花盆的桌子和椅子》
红色光影——中国现代皮影研究专题展
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