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首座专注于东方纹样传承与展示的专业场馆——纹样博物馆在杭州正式对外开放。这座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纹样研发中心提供学术支撑的美学殿堂,以"纹以载道,物以传神"为核心理念,通过数字技术与传统纹样的深度融合,为公众打造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作为中华文明的"活态基因库",纹样博物馆系统性整合了从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到宋明山水纹样的千年资源。馆内核心展区以时间为脉络,将静态的图案转化为可感知的文明史诗,全面呈现华夏美学的演进轨迹。观众可在此解码从原始朴拙纹饰到宫廷繁复华章背后的审美观念与文化哲学,感受纹样作为"无字史书"的深厚底蕴。

图载万理:解码东方审美体系
此次开馆最受瞩目的亮点,当属十二幅首次数字化面世的敦煌壁画珍品。这批跨越北魏、盛唐、西夏、元代等多个朝代的艺术瑰宝,从未对公众开放。经由专家团队采用高精度数字采集与修复技术,壁画的原始色彩、线条肌理与艺术神韵得到精准还原,形成了一部可交互的"敦煌艺术活史书"。

丹青新语:十二幅国家宝藏级壁画首次面世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在九色鹿的虚拟引导下步入敦煌艺术圣殿:指尖轻触便能感受飞天衣袂的流转,抬头可见藻井莲花在虚空绽放,乘坐虚拟青鸟穿越古城时,耳畔还能回响丝路驼铃。这种沉浸式体验实现了文化传播从"单向观看"到"共情交互"的质变,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敦煌文明的亲历者。

洞天幻境:VR重构敦煌时空
据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纹样研发中心主任孙若溪介绍,中心与博物馆构成了"激活者"与"守护者"的协同关系。研发中心依托数字纹样资产库与人工智能技术,为纹样的学术研究与现代转化提供支撑;博物馆则通过具象化展示让传统纹样"活起来",二者共同推动东方美学的当代传承与全球传播。这种"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模式,为文化遗产传承提供了创新范式。

美成在久:纹以载道的当代意义
在文化数字化浪潮下,纹样博物馆的落成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它不仅通过技术创新让千年纹样突破时空限制,更搭建起连接历史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美学桥梁。正如馆方所言,此举旨在让古老纹样成为未来的设计语言,让东方美学在全球创意领域形成共鸣。




目前,"大美敦煌VR展"正同步开展,欢迎学会会员可前往杭州湖滨银泰in77C1区4楼观展交流,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日10:00-21:30。
责任编辑:孙 瑞
统筹编审:张书鹏
文章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纹样研发中心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