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机构
雕塑专业委员会 >
雕塑 | “传承·创新” 2022年春季沙龙雕塑艺术作品网展(第六期)
时间:2022-03-24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56      分享:




主办单位: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我形我塑

支持单位:山西宇达青铜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

 

总策划:孙伟

策划委员会(按年龄排序):

宋伟光、孙伟、蒋铁骊、吴永平、董书兵、仲马、张松涛、刘红立、李惠东、谭勋、郅敏、陈晓春、宿志鹏

组织委员会(按年龄排序):

马天羽、印洪、韩文华、宿志鹏、刘巍、柳青、程辰、刘瑞昭、孙菁

 

艺术总监:宿志鹏

策展人:付孝勇




作品展示


白明亮-北京动物园
 《公象》
38×36×26cm-青铜-2018年
作品说明:雕塑采取条块、编织、卷曲、扩张等造型语言,力图表现公象高大、威猛,灵动的感觉。三足鼎立(两条后腿合二为一)的四肢与高挺的尾部有顶天立地之势,一卷一张的大耳朵,盘卷的长鼻子,有如双角的象牙进一步突出公象张扬的个性。垂在腹部的生殖器是公象的标志,也起到了一定的稳定感。 


白明亮-北京动物园
 《龙虎斗》
76×135×56cm-综合材料-2018年
作品说明:作品抓住两强相争的瞬间,夸张冲突双方剑拔弩张的动态,形成大与小,高于低,不均衡却协调的构图。毒蛇分成两段,似乎要从地穴中跃起;猛虎则张开双臂,就要以压倒的优势猛扑下来,为了强调老虎的张力,虎的胸廓塑造成片状,似乎每根肋条都张开了。一场好戏正在上演。


白明亮-北京动物园
 《翼龙》
85×95×85cm-综合材料-2019年
作品说明:一只远古的翼龙站在捕获的鱼身上,摇头鼓翼,得意得很;似乎是为配偶进献美味,又或是向对手展示武功。棱角分明的削刻肌理强调翼龙强劲的肌体,也给翼龙的头部增加了远古化石的形式美;扭曲的格栅状的双翼似乎正在舞弄空气,双脚像鱼叉般插入鱼形底座,握的牢、站的稳,使雕塑呈现动静相宜、开合有度的态势。



郭航-东北师范大学
《十二灵—丑牛》
150×30×120cm-不锈钢-2020年
作品说明:十二灵系列作品是宇宙的成形和它终将回到无形的现象,其中隐含了时间的有限观点,我自己的生命这个概念,是思想所创造的另一个受限观点,也是另一个相对的真理。



程雪婷-周口师范学院
《重拾》
105×40×40cm-树脂仿铜-2021年
作品说明:中国的文明传统一直是作者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如何用现代的抽象形式来建构中华传统文明的艺术意象,一直是作者研究和创作的主要课题。作品以具象和抽象交错嫁接的形式建构,牛的形象源于传统,几何形态既有古代器物形态的影子,又是现代艺术的基本语言。作品避免简单罗列文明符号,而以解构方式汲取造型基本形式元素,并重新组合,以几何化的体块结构来呈现中华传统的文化意象。



郭赵宗-河北艺鹏传媒有限公司
《丑末寅初》
85×65×65cm-树脂-2022年
作品说明:《丑末寅初》原意是年岁更替之计,作品中虎和牛两只生肖兽的组合形态上体现了弱肉强食的自然生存法则,同时,也影射人类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物之间的利益关系,食弱小蝇蝇血肉,果雄彪空空肚肠。



郭伟祥-广州美术学院
《大灵》
50×8×26cm-铜-2022年
作品说明:山有一兽,名为大灵。咆哮千里,虎啸生风。



潘明顺-圣武雕塑有限公司
《逗兽》
80×70×100cm-玻璃钢着色-2019年
作品说明:逗兽作品创作思路来源于一逗字,作者广西人氏,逢年过节常有舞狮活动,是作者记忆中最深刻年味,憨态可掬的南狮舞动,前面一个大头娃引着绣球,一来一往舞逗,生动活泼,逗出了欢乐,也舞出大家对新年的祝福,基于这样的情怀作者参借舞狮形象,结合青铜神兽形象,创作出了逗兽作品。


炜斌-江苏力象雕塑工程有限公司
《山脊》
40×20×20cm-玻璃钢2020年

作品说明:山-牛-父亲-脊梁,雄姿憨影傲苍穹,持躬不怠开荒远,俯首奋蹄倾力耕。山的品格,牛的品格,天下父亲的品格,用这脊梁撑这一片天。



李义--天津市众艺堂泥人彩塑工作室
《虎》
32×15×25 cm-泥彩塑-2021年



刘欣-四川美术学院
《外来者》
26×29×5cm-陶瓷、木-2022年
作品说明: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杨思源-遠山艺术工作室
《汉风系列》
铜片、铝片、螺丝钉、钢管架-2021年

作品说明:古代墓葬雕塑,尤其是镇墓兽,除去人们赋予的镇守陵墓之用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寄托以外,其艺术造诣对今天的雕塑发展来说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对作品进行思考创作过程中,我产生了两个疑问:首先,这样的创作形式是对汉代雕塑造型文化的保护还是传承?其次,材料的置换对原有造型和视觉观感有无影响?比如汉代石兽由铝和铜包裹后,原有造型的粗旷浑厚是否消解,一个是石质感,一个是铝制,一个重,一个轻;因材质的转换,其被包裹的视觉观感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带着这样的两个疑问,在对作品进行思考创作的过程中,我逐渐有了自己的初步理解。包裹方式的不同,其意义不同,密封且不露形态的包裹,以包裹的样式显露形态,那是给人警示,别忘了遗存的伟大与再生。

《汉风系列一》
230×70×215cm



《汉风系列二》
200×65×180cm




徐拓-上海
《悟空》
100×75×20cm-陶-2021年

作品说明: 作品呈现了一只墨猴栖息在枯枝上这一空旷而幽绝冷逸的场景,这是多么孤独的世界:空空如也。曹丕诗云:“人生居天壤间,忽若飞鸟栖枯枝。”作品以陶土塑形,并以中国画式的水墨意味,只以单纯的墨色釉料,在立体的枯枝和猴的造型上层层渲染,并形成焦浓重淡轻以更好的呈现出主次虚实,突出悟空的主体,让观者在第一时间注意到作品情境中悟空形象的同时,也产生出对人类命运的哲思。



END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