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景学会
学会简介
章程条例
理事会
组织架构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学术交流
论坛研究
青年沙龙
科研课题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基地建设
大师工作站
研学基地
游学基地
科普基地
分支机构
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书画专业委员会
雕塑专业委员会
织锦专业委员会
玉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竹工艺专业委员会
鼻烟壶艺术专业委员会
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
传统工艺协同创新工作委员会
会展工作委员会
理论专业委员会
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
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微缩艺术专业委员会
藤铁工艺专业委员会
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
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
行业大赛
技能大赛
技艺大赛
人才培训
党校培训
专业培训
展览资讯
学术展览
专业展览
会员中心
会员名录
入会申请
会费标准
会员服务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观点 | 彭锋: 关于元宇宙的艺术想象
时间:2022-04-12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
15
分享:
2021年被认为是元宇宙元年,“元宇宙”也成为当年年度热词。人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展开关于元宇宙的想象。从艺术的角度来想象,元宇宙会是什么样子?元宇宙还需要艺术吗?
关于未知世界的思考,我们往往会借助过往经验。元宇宙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关于它的思考,也需要借助过往经验。
在人类的过往经验中,有一对概念有助于我们开展对元宇宙的想象。这对概念就是自然与文化。今天的人类文化世界,是在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世界。根据卡西尔的观点,人类用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和科学等建构起了一个文化符号世界。这个文化符号世界中的一部分是对自然世界的模仿,或者与自然世界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另一部分跟自然世界完全无关,是人类用自己的方式建构起来的全新世界。鉴于人类活动对地球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些科学家宣称,地球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地质年代,也就是所谓的“人类世”。就人类世来说,地球上的主导力量已经由自然力量过渡为人类力量。
在人类世中,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通常被构想为两种模式:断裂模式和连续模式。在断裂模式中,自然与文化截然分裂,两者之间没有过渡地带,一种现象不是自然现象就是文化现象。在连续模式中,自然与文化尽管也可以区分开来,但它们中间有漫长的过渡地带。过渡地带的现象既可以被归结为自然现象,也可以被归结为文化现象。
就像人类文化导致地球进入人类世一样,元宇宙也很有可能导致人类世的终结,因为元宇宙既是人的世界,也是人工智能的世界。人工智能在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元宇宙,与人类活动在自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类世有些类似。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在人类世中自然与文化的对立,很有可能演变为元宇宙中人类的现实世界与智能的虚拟世界的对立。
就像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可以被构想为断裂模式和连续模式一样,现实与虚拟的关系也可以被构想为断裂模式和连续模式。如果现在已经进入元宇宙,那么现实与虚拟、人类与智能之间显然是连续的,因为元宇宙与人类世之间还没有截然分裂开来,人类既是现实世界的主人也是虚拟世界的主人。这个时期的人工智能,就像刚完成进化的原始人一样。原始人的文化活动对自然世界还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人工智能的虚拟活动对现实世界也还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随着人类的进化,人类的文化世界不断壮大,以至于完全覆盖自然世界,进入人类世中以人类活动为主体的现实世界。与此类似,随着人工智能的进化,智能的虚拟世界也会不断壮大,以至于完全覆盖人类的现实世界,进入元宇宙中以智能活动为主体的虚拟世界。
这种类比,会给人一种末世论的悲观主义感觉,就像自然被人类征服那样,人类最终也会被智能征服。的确,人类可以有这种担忧,但是也可以乐观看待元宇宙的来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跟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完全不同。尽管人类创造了文化世界,但是人类与自然共享现实世界。正因为共享现实世界,人类与自然既可能会相互促进,也可能会相互争夺。与人类和自然共享现实世界不同,智能不与人类共享现实世界。因此,人类与智能之间如果存在冲突的话,有可能没有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那么激烈。人类是主动去改造自然,以适应自己的需要。智能有可能不会主动去改造人类,因为智能很有可能完全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自然,智能不需要人类,这种区别至关重要。正因为有了这种区别,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利用,不一定会过渡为智能对人类的征服和利用。
通过这种类比,我们对元宇宙有了初步的想象。现在来看元宇宙是否还需要艺术。诚如卡西尔所言,艺术是人类建构文化符号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走出自然世界、进入文化世界的重要途径。元宇宙的建构是否像人类世的建构那样,也需要借助艺术的方式呢?
要问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对艺术有一个基本的界定。尽管古今中外对艺术的定义非常不同,但将艺术视为再现还算是一个经得起检验的定义。从再现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整体上将元宇宙视为一件艺术作品或者一个艺术世界,因为元宇宙在总体上可以被视为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也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数字再现。我们可以将元宇宙视为自然世界和文化世界的数字镜像,也就是说自然世界和文化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在元宇宙中获得另一种存在形式。从再现的角度,我们可以从整体上将元宇宙视为艺术作品。
元宇宙不仅因为它是对现实世界的再现而可以被视为艺术世界,更重要的是因为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我们的审美理想而可以被视为艺术世界。正如黑格尔所言,艺术美高于现实美,因为人类的审美理想可以渗透到艺术中,而无法渗透到自然中。但是,在艺术中体现的审美理想毕竟有限,因为艺术是以感性的形式来表现审美理想。感性形式是有限的,审美理想是无限的,因此就对审美理想的表达来说,艺术有它的不足。正因为如此,黑格尔宣称艺术在完成它的使命之后要让位给宗教和哲学,从而形成了著名的艺术终结论。但是,对于数字孪生技术而言,它不受感性形式的限制,不管多么崇高和复杂的审美理想,都有可能在元宇宙中实现。在这种意义上,元宇宙不再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而且是人类想象的数字实现。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元宇宙就不是再现意义上的艺术,而且是表现和创造意义上的艺术。后者不仅比前者要高级,而且因为它的无限性而像人类世中的宗教和哲学一样。如此说来,元宇宙在整体上作为艺术是不会终结的,不会出现所谓的艺术终结问题。
更重要的是,就像人类文化从对自然的模仿开始,最终进入自我创造的高级阶段一样,元宇宙从制造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开始,再创造出符合人类想象的理想世界,最终进入人工智能的自我创造的高级阶段,从而创造出超出人类想象的超文化世界。鉴于智能创造出来的超文化世界是人类无法想象的,也是人类无法理解的,在这种意义上它有点像不为时人理解的、超前的天才艺术,也有点像一种新的自然状态,人类或许可以调动关于自然和天才艺术的审美经验来欣赏和理解智能创造的超文化世界。
经过上述对比,我们发现元宇宙既可以是再现现实的艺术,也可以是表现人类理想的艺术,还有可能是超出人类想象的超文化世界。作为超文化世界的元宇宙,既可以被理解为天才的艺术,也可以被理解为奥秘的自然。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站在人类的立场上,我们需要借助艺术来想象和理解元宇宙。至于元宇宙的主人人工智能是否需要艺术,那就不得而知了。人类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来理解人工智能,就像按照自己的形象来理解神一样,但是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具有智能,如果神真的是神,它们就都超出了人类的理解之外。它们的世界不需要人类操心,人类的世界可能需要它们操心。人类世结束之后,人类需要重新定位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人类需要借助艺术去想象那些非人类的世界。
作者简介:
彭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哲学、艺术批评、美学原理、中国古典美学、西方当代美学、中西比较美学。出版学术著作有《美学导论》等。
上一篇:解读 | 周刚志:非遗的传承发展亟待更完善的法治保障
下一篇:解读 | 陈岸瑛:手工艺赋能乡村振兴的优势与潜能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