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师
赏读 | 民族服饰博物馆藏针葫芦的文化内涵与工艺价值
时间:2025-08-14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0      分享: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珍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馆内珍藏的精美刺绣、银饰工艺品,以及独具民族特色的织锦与蜡染作品,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世代传承的精湛技艺与卓越智慧。这些服饰文物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与审美理念的集中体现。

为深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委宣传部与民族服饰博物馆联合推出"传承・创新"专题栏目,系统介绍馆藏精品。通过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得以深入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并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创新融合的发展路径。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葫芦作为中国传统吉祥符号之一,深受国人喜爱。其名称谐音"福禄",加之形体优美、色泽金黄、结实丰硕、籽粒繁多、藤蔓绵长的特性,被视为象征富贵长寿、辟邪纳瑞、庇佑子孙的祥瑞之物。在传统艺术表现中,葫芦形象主要呈现两种形式:一是作为装饰纹样,二是作为器物造型的灵感来源。

针葫芦是一种兼具实用功能与装饰价值的传统女红工具,其造型上窄下宽,取葫芦之形,既传承了传统工艺特色,又寄托了吉祥美好的寓意。

图片

孔雀蓝地绣梅花针葫芦

图片

檀粉地绣三角梅针葫芦

针葫芦,亦称针扎或针囊,是一种传统针线收纳工具,由外套与内核两部分构成。外套下端开口,使用时将针平插在内核上,拉紧内核上方的带子,使其收于外套之中。通常挂在女子腋下钮扣上或是腰间,具有便携易取、使用灵活的特点。民间有童谣生动记载了其使用场景:"针葫芦,怪不赖,挂在奶奶裤腰带,走一走,晃三晃。" 此谣语既反映了该器具的日常佩戴方式,也体现出其在民间生活中的普及程度。

图片

水绿地绣桃花针葫芦


针葫芦虽体积小巧,但其制作工艺却颇为考究。制作时,通常选用裁衣剩余的碎布作为原料,尤以色彩鲜艳的布头为佳,用以制作葫芦的外面料。面料表面精心刺绣各类吉祥纹样,如花草、虫鸟等图案。为保持造型挺括,还需衬上一层袼褙

图片

紫缎绣荷花针葫芦外套


关于针葫芦内核的制作工艺,各家均有其独特的技法。其中最为基础的方法是在内核中填上暄软的棉花,有时还在里面放进朱砂和香料。值得注意的是,以头发作为填充物尤为适宜,因其质地柔软且含有天然油脂,不仅能有效润滑针具,使缝纫过程更为顺滑省力,还具有防锈功效,可延长针具的使用寿命。

图片

针葫芦内核


在中国传统婚俗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赋予头发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誓言与守护的象征。作为重要的婚俗器物,针葫芦兼具定情物和陪嫁品的双重功能:其一,男女双方各剪下一缕头发放在针葫芦里,象征着两个人青丝变白发,永相随;其二,针葫芦是旧时娘家陪送给女儿的嫁妆之一,在针葫芦里放进父母的头发,意为父母时时陪伴、保护着儿女。这种发饰习俗通过物质载体,生动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中婚恋观与孝道观的有机融合。

图片

红地绣牡丹针葫芦


农历七月初七为传统乞巧节,各地乞巧风俗虽略有差异,但皆以"迎巧"为首要仪式。在中原地区,未婚女子会集体制作"巧娘娘"(织女形象):以柳条绑扎成人形,再用木头削出头部、画上五官,穿起漂亮的衣服。夜幕降临时,女孩子们在“巧娘娘”前的香案上供奉瓜果梨桃、花卉点心等物品外,必陈列平日绣品,其中针葫芦尤为重器,以此向“巧娘娘”虔诚祈求智巧。

据《礼记·内则》载:“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臬,治丝茧,织纤组訓,学女事,以共(供)衣服。”旧时女子自幼便随长辈研习女红,以针线织就人生。精美的针葫芦既展现了传统女性的精湛技艺,又寄托着美好祈愿,更承载着亲人间的深厚情谊。这一民俗活动生动体现了我国传统社会对女性德才的培养要求与审美期待。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北京服装学院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