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师
赏读 | 中国民间建筑美学:浙江木雕花板
时间:2025-07-23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0      分享:

木作技艺起源甚早,是我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装饰形式。

木雕花板汇集了中国传统木作和髹(xiū)漆工艺的精华

中国古代装饰多有使用木雕花板的习俗,古人讲求“藏礼于器、器以载道、寓教于物”,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木雕花板中得到充分体现(图1、图2)。

民间木雕花板源于民间生活,作为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人文艺术的象征物,其中蕴含着我国丰富的传统道德文化,在民族情感和风俗习惯方面具有广泛的基础。


图片

图1  《必定连升》(收集地:温州)32.6cm×12.9cm×1.5cm 

图片

图2 《必定连升》(收集地:温州)32.6cm×12.9cm×1.5cm 

浙江是我国著名的东阳木雕产地,东阳木雕为中国木雕的主要流派之一。

浙江木雕花板风格较为华美绚烂,多用于建筑的梁柱、替木、斗拱、落挂、檐条、栏板、窗棂以及家具的格扇心、绦环板、牙板、围屏等位置。

浙江木雕花板取材樟木、榉木、椴木、花梨木等,也有用杉木和柏木的。

从雕刻工艺来看,浮雕的形式最为常见(图3),圆雕、透雕(图4)、镶嵌、阴刻等工艺也经常综合应用,其中浅浮雕为特色工艺,一般经雕刻以后都有压光的程序。

图片

图3  《吉祥如意》(收集地:温州)30cm×10.5cm×1.5cm

图片

图4 《多子多福》(收集地:温州)31.5cm×15.7cm×1.7cm

浙江木雕花板按髹漆工艺分,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为最常见的矿彩装金花板,采用彩色大漆或瓦灰、石青、石绿或朱砂、雄黄、蛤白等矿物颜料绘涂在雕刻花板上,随后于局部贴金箔或涂金漆,形成五彩缤纷、金碧辉煌的效果(图5~图8)。

图片

图5  《吉庆平安》(收集地:温州)36.4cm×12.3cm×1cm

“戟”与“吉”“级”谐音,“磬”与“庆”谐音,“瓶”与“平”谐音,“鞍”与“安”谐音,在民间,人们经常用戟、磬、花瓶和马鞍象征吉庆平安,寓意为生活吉祥喜庆,安全太平。

图片

图6  《天人合一》(收集地:台州)35cm×9.3cm×1.3cm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既是中国人修养的境界,又是中国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等,对天人合一的追求是一致的,各家理解有所不同,增加了天人合一理论的丰富性,构建了这个宏大的思维框架。

图片

图7  《和合二仙》(收集地:嘉兴)38cm×21cm×3.8cm 

和合二仙是我国民间的爱神,形象为两个笑容可掬的童子,一人手持荷叶莲花,另一人手捧宝盒,“荷”“盒”与“和”“合”谐音,寓意为团结互助,和平相处。和合二仙是中国传统的象征形象,数百年来作为“家庭和睦,婚姻美满”的意义深入民间。

图片

图8  《励志》(收集地:温州) 23.5cm×8.5cm×1.5c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唐代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荔枝是一种产于中国南方的美味水果,深受人们喜爱。在民间,“荔枝”与“励志”谐音,有鼓励年轻人积极进取的含义。

第二类为朱漆装金花板,在浙江也称为“朱金花板”,即在雕刻花板上,以朱砂色大漆做底,随后于局部贴金箔或涂金漆,形成鲜明的暖色调对比(图9~图11)。


图片

图9  《哭竹生笋》(收集地:湖州)16.5cm×12.2cm×2.8cm

哭竹生笋是《二十四孝》中的第十七则故事,讲述了孟宗的母亲生病想吃嫩笋,寒冬无笋,小孟宗扶竹而哭,他的哭声打动了身边的竹子,于是地上就瞬间长出了许多的嫩笋的故事。《二十四孝》中的故事情节被赋予了理想的光环,在民间流传广泛,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孝文化。

图片

图10  《欢天喜地》 ( 收集地:台州)22.7cm×8cm×1.5cm

图片

图11  《博古》( 收集地:温州)27cm×9.8cm×0.6cm

第三类为大漆本色花板,即保持木材本色,或应用透明推光漆髹饰,或少涂瓦灰等底漆,使刀法、刀痕及木纹清晰可见(图12),朴素典雅,有时也用骨粉等颜料加以描绘(图13)。

图片

图12  《麒麟送子》( 收集地:温州)37.2cm×11.9cm×1.3cm

图片

图13 《时和气润》(收集地:台州)21.5cm×8cm×1cm

在民间,人们把经过沸煮后的牛腿骨中段,去除其中的蛋白质,磨成细粉,调和动物胶或大漆,在木板上进行绘画,这种画被称为“骨粉画”。

第四类为金银平脱花板,即在髹漆为底色的雕刻花板上贴金银色箔,待干后再涂透明漆或大漆,因为有反光的底色衬托,可以显现出大漆晶莹剔透的质感(图14~图16)。


图片

图14  《双鱼》 (收集地:温州)33cm×11.5cm×1cm 

图片

图15  《前途锦绣》(收集地:台州)18.3cm×9.8cm×1cm 

图片

图16  《家大业大》( 收集地:衢州)22.5cm×19.5cm×2.5cm

“叶”与“业”谐音,在民间,人们通常用大树叶的形象来象征家大业大,寓意为生活富足,基业稳固。

第五类为玄朱装金花板,即将朱砂大漆或透明漆为底色涂于雕刻花板上,待干后在局部以黑色大漆加以髹饰,个别局部或涂饱满的金水漆,或贴金箔(图17~图19)

不同的髹漆工艺形成了不同的外观效果。

图片

图17 《灵兽献瑞》(收集地:温州)24.2cm×12.6cm×1.5cm

图片
图片

图18  《松竹梅柳》(收集地:温州) 

松、竹、梅、柳在中国是四种广泛种植的植物,因为其生长特点和形态,在民间被赋予了各种象征意义,反映了中国文人托物喻志的文化习俗。其中,松象征常青不老,竹象征君子之道,梅象征冰清玉洁,柳象征温情关爱。

图片

图19《鱼鸟篆书》(收集地:温州) 22.5cm×10.7cm×0.5cm 


鱼鸟篆书也被称为鸟虫篆书,是中国先秦时代南方诸国篆书的变体,常出现在金文中,此书法字体优美,形态神秘,基本属于象形文字,模仿鱼、鸟、虫的形象,结体有趣味性,曾盛行于吴、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诸国,在民间流传至今。

浙江木雕花板造型平顺华美,艺术风格清新绚丽,契合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绮丽之品。

浙江木雕花板在中国木雕花板中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当地鱼米之乡的富足发展和浙江人民温和的性情,以及勤劳进取的美德。

中华民族对木艺的追求,以木为最好的与自然融合的介质,契合了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和讲求稳重的心理,大众乐得其所,这也是木艺在中国长盛的内在因素,同时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木雕花板题材内容在人们共同的社会心理作用下被广泛应用,发挥了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起到了有效的教化作用,其中的精华内容在当代值得推广。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华服志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