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景学会
学会简介
章程条例
理事会
组织架构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学术交流
论坛研究
青年沙龙
科研课题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基地建设
大师工作站
研学基地
游学基地
科普基地
分支机构
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书画专业委员会
雕塑专业委员会
织锦专业委员会
玉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竹工艺专业委员会
鼻烟壶艺术专业委员会
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
传统工艺协同创新工作委员会
会展工作委员会
理论专业委员会
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
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微缩艺术专业委员会
藤铁工艺专业委员会
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
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
行业大赛
技能大赛
技艺大赛
人才培训
党校培训
专业培训
展览资讯
学术展览
专业展览
会员中心
会员名录
入会申请
会费标准
会员服务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欣赏 | 嘉靖万历五彩瓷的传世魅力
时间:2021-11-06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
17
分享:
五彩,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是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今天主要向大家说一下嘉靖、万历的五彩,但有一件前朝的五彩瓷相当值得一提。
宣德一朝有无五彩瓷,曾经是陶瓷史上的一个谜。据《博物要览》记载:“宣德五彩身后堆垛”。但长期以来未见传世品,“不识庐山真面目”。多年来,陶瓷界同仁均对之着意探讨,尽力寻求,连传世的无款五彩器与出土残片也不放过。直到1984年,摄影家王露女士于西藏萨迦寺偶然拍摄到的一对青花五彩官窑碗的照片,引起文物出版社编辑胡昭静女士的注意,经鉴定确认为宣德器,这才解开了宣德五彩之谜。
萨迦寺为元代萨迦王朝国师八思巴的圣地,寺中有大量的明初永乐和宣德时的金属与陶瓷施品,乃为文物实库。上述这一对宣德青花五彩碗为撇口,垂腹,收底,圈足;里口沿以青花藏文为饰;器心绘莲池鸳鸯,外口沿饰宽带青花云龙纹,腹壁绘对称出水芙蓉,两组成对的鸳鸯游曳其中;器底写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花鸟纹分别以红、黄、绿、绛紫诸彩点饰;红彩泛黑,绿彩闪黄,黄彩浅淡、鲜亮;绛紫微褐,近似于成化时的姹紫。其色彩均清晰、明快、艳丽,并非“堆垛”。此罕世珍品的复出,证明:早在宣德时就有了成熟的青花五彩器,它既是对元代五彩与明初洪武五彩的承袭与发展,也是后来成化斗彩的前身的一种存在。
嘉靖时,瓷器制作仍以景德镇为中心。由于当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扩展,瓷器也作为主要外销产品而大量倾注于国外市场,从而刺激了此时其品种和花样迅速创新。据蓝浦《景德镇陶录》一书记载:“制作参考,无物不有。”尤其是五彩器开创了一代彩瓷制作的新局面,质量和数量都蔚然可观,为我国陶瓷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嘉靖五彩极盛一时,色调纯正,绚烂陆离,并以红浓绿艳取胜。其制作之精者,可与杰出的永乐、宣德青花颉颃。
此时的五彩所用材料有红、黄、蓝、绿、紫、黑、孔雀绿等色,有的间绘青花。所用红彩为枣皮红,凝厚光熠;而多用孔雀绿是嘉靖五彩的突出特点。此时于白釉地上直接绘以五彩的器物,胎体不如以前规整,釉面亦不够细润。其中红彩艳丽,多用黄彩托红,使红黄色重叠,呈现凝厚、柔美的橙红色调;黄彩似同蜜蜡;绿彩为大绿、淡绿、或孔雀绿。色彩的对比极为强烈,十分醒目。
如嘉靖五彩团龙大缸(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荷兰海牙市博物馆、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皆有收藏)就属于这类五彩器,其器足底部有一圈露胎,中间施釉如脐形,并有款识写于脐内。此时,五彩器中的大器较多,如大罐、大缸、大盘、花盆等;罐类中又有方形、圆形等不同样式。
饰以青花纹的五彩器,因青花色调浓郁,所以更能衬托彩色的雅致明泽,如五彩云鹤八吉祥罐、凤穿花花盆之类,青花色泽浓艳,蓝中泛紫。这些用青花纹饰衬托的五彩器,都属官窑器中的精品。
嘉靖五彩器所用的紫色为赭紫,其色艳丽,多涂于纹饰中的山石或树干(青花五彩器所绘树干则少用赭紫色)。其图案纹饰用笔尚称细致,但画意表现得不够细腻,如所绘的龙纹虽貌似凶猛,却因线条很细而显得色厉内荏。常见的五彩盘和罐,绘有云龙、云凤、花鸟、八仙、八吉祥等纹饰。黄地五彩和黄地红龙纹饰,多见诸罐与方斗杯、盘类器物。
凡出土的五彩器,彩色多有被腐蚀的痕迹,如绿彩常带有氧化泛铅的“银片”或粉剂状锈斑,表面闪烁五光十色的光泽,是土浸年久自然形成的现象。
万历五彩同样素负盛名,深受国内外的珍视,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因而也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过去它曾大量地流散到国外,早已为世界各国的中国瓷器爱好者所熟识;日本人尤其重视,视若国宝,而且件件立档,作为重要文化财富而登记在案。
中国明代万历年间烧造的五彩瓷器以其瑰丽饱满的纹饰和浓重鲜明的色彩著称于世。胎质坚密,釉面乳白莹润,内外壁饰满图案。当时民间禁止烧造黄、紫、红、绿等彩瓷,由此可见五彩瓷是宫廷的御用品。它不以画意见长,而以浓重鲜艳的色彩取胜。图案大都寓意吉祥,而且纹饰繁密,主题多样,让人目不暇接,营造出华丽而热闹的气氛。
中国清朝人陈浏写的《陶雅》中记载:“五彩能力最大,纵横变化,层出而未有穷也。”
万历皇帝在位48年,是中国明朝在位期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的前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辅助他处理政务。这时期明朝的经济发展较快。后来万历皇帝的统治渐走下风,罢朝期间,万历皇帝沉湎于酒色,荒废朝政,不仅如此,他还大肆挥霍,大兴土木,致使国库亏空。万历皇帝于是派遣放监税使到全国各地搜刮钱财,有史学家形容他那股奇贪的劲头是:“从古无若帝者。”意思是说从古至今再没像他这样贪婪的皇帝了。
万历皇帝虽然荒废朝政,但却追求奢华的生活,他对御用瓷器的烧造十分重视,这一期间景德镇制瓷业飞速发展,据《明史·食贪志》记载:“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件,继而复增八万。”也就是说一年之间万历皇帝就命景德镇御窑厂烧造出近二十四万件瓷器,这在以往是十分罕见的。
人们常常将万历五彩与成化斗彩相提并论,将其誉为明代制瓷业的一大成就。
万历五彩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胎体厚重,有歪斜和不圆的现象,尤以镂空瓶、盒更为明显;由于瓷土淘炼不精,而胎质略显粗糙;大件器物多为砂底,修胎不规整,衔接痕迹显露,器足多斜削并留有刮削痕;盘、碗底心下凹。一般中、小件器物,则制作的很精细、规范。
釉面乳白莹润,但与嘉靖、隆庆时相比已略显逊色,后期釉面稀薄而呈青白色。彩的色调对比都很强烈,较嘉靖时的更加浓艳凝厚,大红大绿,有华丽之感。多用釉下青花作局部图案或勾描轮廓。早期青花色艳,中期色调则显晦暗,末期更为浅淡。较多采用开光图案和镂空工艺,为此时五彩器的又一特点。
万历五彩大型器物很多,但完整的较少。胎体厚重,瓷土粘接不牢,接痕处常有断裂,或因冰冻而破碎。中、小件常见器物,有盘、碗、盆、盒之类。万历时的蒜头瓶有青花器也有五彩器,瓶上所绘鸳鸯荷莲为沿袭宣德、成化官窑彩器纹饰演变而成。
绘画技法幼稚,图案不规整,线条虽细,却以繁密为重。纹饰中以青花双线勾勒轮廓然后填彩,其彩色常溢满出线,致使纹饰显得粗率模糊;所画人物比例失调且形象不够生动,也不严谨,缺乏气魄,仅以强烈的色彩取胜。
嘉靖、万历五彩闻名古今,虽然画法欠佳,但其浓艳的色彩,丰富的装饰技法为以后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转载于:瓷海新波
上一篇:欣赏 | 中国古锁之美
下一篇:欣赏 | 变废为宝,点麦成金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