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景学会
学会简介
章程条例
理事会
专家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
裁判委员会
纹样研发中心
传统手工艺再设计实验室
AIGC创意与表现重点实验室
文物活化保护重点实验室
教育研究重点实验室
新媒体艺术传播重点实验室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学术交流
论坛研究
青年沙龙
科研课题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基地建设
基地名录
大师工作站
研学基地
游学基地
科普基地
产业基地
生活方式示范基地
分支机构
理论专业委员会
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雕塑专业委员会
书画专业委员会
织锦专业委员会
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玉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石艺术专业委员会
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
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
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
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
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竹工艺专业委员会
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
微缩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
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
造像艺术专业委员会
宫廷艺术专业委员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会展工作委员会
线上新经济工作委员会
行业大赛
技能大赛
技艺大赛
证书查询
人才培训
党校培训
专业培训
展览资讯
学术展览
专业展览
会员中心
会员名录
入会申请
会费标准与缴纳方式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人物 | 徐浩:用心用情书写乡村振兴动人故事
时间:2024-01-29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
252
分享:
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要制度,如今已成为浙江“三农”工作、基层组织建设的一张“金名片”。多年来,浙江各级共选派46万余名农村工作指导员奔赴基层。日前,坚持和深化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座谈会在杭召开。
浙江传媒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平阳县水头镇新联村农村工作指导员徐浩——
用艺术创意扮靓山乡
山路蜿蜒曲折,车子一路颠簸前行。平阳县水头镇新联村位于海拔500多米的山上,一下车,满眼绿色,空气中茶香弥漫。这里被称为“中国黄汤第一村”,也是平阳黄汤茶的发源地,近年来当地旅游开始“出圈”,一问村民缘由,大家都连连称赞一个人——徐浩。
一双黑皮鞋、一副细框眼镜,记者在村口位置见到徐浩时,他正和村民们拉家常,远远看去和村干部没两样,走近仔细一瞧,脸上还有几分书生气。
“到村里已经两年多,每天都很难忘。”徐浩是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2021年4月作为省派第十二批农村工作指导员来到新联村,成了乡村艺术设计师。用他的话来说,“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身份变了,责任也变了。”
在村口游客中心墙壁上,整面墙绘着一个卡通形象,穿着畲族服饰的卡通人物圆鼓鼓,用双手环抱茶山,仿佛守护着新联村。带着记者参观的徐浩说,这是他为新联村做的第一件事,“没想到和村里早就结缘了。”2020年,徐浩带着学生团队来到新联村暑期实践,留下了这个墙绘。驻村后,徐浩谋划着品牌宣传,赶紧注册了村标,“这样游客一下子记住了我们村,这也是新联村的文化IP!”
扎根在乡村,该如何发挥自己的能力?徐浩觉得,自己的艺术文化创意设计功底,也许能为乡村发展添“一把火”。来到新联村后,他先花了半个月时间调研,吃住在村民家,和村民们聊发展,还找村里青年乡贤提建议,鞋子都走坏了一双。新联村有悠久的平阳黄汤产业基础,又是畲族乡,徐浩谋划艺术赋能乡村,包装村茶、创作村诗、唱响村歌,扮靓乡村景点,打响“中国黄汤第一村”的品牌。
有了想法,说干就干。徐浩说,他最强大的后盾就是学校。设计村里的茶叶包装需要团队,他找到本校的学生支援;创作茶诗需要组织社会各界诗词爱好者,他请来本校的专家支持;茶园景区需要设计导览图,他就自己动手。徐浩打趣道:“为了乡村发展,我学会了厚着脸皮找校友‘薅羊毛’。”现在,新联村不少文化产品由浙江传媒学院制作,比如以新联村故事为原型的动画片,畲族姑娘演绎的村歌MV等。
不仅要让外界知道新联村,还要让游客愿意来新联村。驻村第二年,徐浩动起了农文旅联合发展的想法。他带着记者去参观村里新修建的茶博园。“这里别有乾坤。”沿着山路往前,穿过一座翻新的“共富门”牌坊,山边墙壁处处绘着农民画,茶园里有新打造的樱花湖……迈上茶园的石阶,一步一首茶诗,被印刻在石墩上。徐浩如数家珍地介绍起来:“这都是村民们一起参与、学校团队和社会各界支持,想方设法一起设计的。”
站在茶山上远眺,8幢畲乡民宿像风景画一样嵌在茶园,一旁兴阳集团投资新建的民宿正在紧锣密鼓地赶工。说着,徐浩脸上浮现出笑容,“也是因为乡村发展好了,吸引来越来越多的项目。”
兼具文化和创意,徐浩的一个个“金点子”让新联村越来越热闹。现在村里搭建起乡村大舞台,徐浩叫上村民一起自办篝火“村晚”,策划茶旅文化节、茶诗词大会等,让社会各界来新联村采风创作。各种资源开始集聚到新联村,农业部门投入提升茶园景观,民宗部门投入建设民宿、气象部门搭建气象站、浙江子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村里建设茶叶加工基地……这两年新联村迎来很多外地游客,来观光的一名美国华侨向徐浩感慨说:“有这么多好资源投入浙江乡村,让人羡慕不已。”
驻村日子过得很快,新鲜感褪去后徐浩有了更多思考。他觉得,乡村振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他希望留下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记忆。他牵头谋划建设新联村乡村文化记忆馆,摆上村里老物件,梳理村里的畲族文化、红色文化、乡贤文化、产业文化,还把近年来创作的茶诗、茶歌出版成书在馆里展示。作为省级结对帮扶团组长单位的宁波市政府这两年对新联村的支持力度很大,为此他想出一句“浙传情‘甬’流传”的标语,请来书法家挥洒笔墨印刻在记忆馆门前的原石上,“如此一来,村里不但多了一个文化打卡点,也能更好地宣传帮扶工作。”他说。
确实,现在的新联村越来越“有文化”。“村民们开始用自家农屋办民宿、开农家乐,大家不会背几首茶诗都会觉得不好意思。”新联村党支部书记兰江平告诉记者,近两年村两委跟着徐浩学到不少东西。过去村里只知道种茶叶,现在发现品牌宣传重要。如今新联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从2021年的不到40万元增长到120万元,更难得的是,得益于茶博园景区的打造,目前村里旅游年收入达到350万元,村民们都感受到文旅发展的好处。
如今,徐浩更像平阳乡村文旅的传播大使,他的微信头像是学院团队设计的平阳城市标志,朋友圈背景是新联村的茶山,视频账号名是“平阳黄汤茶博园”,还运营新联村公众号,“你看阅读量还挺高。”他展示给记者看。
看到乡村越来越好,徐浩忘记了工作的“辛苦”。“我毕业后就进入高校工作,这次驻村经历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让我对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有了更深理解,文化创意、品牌宣传不能仅停留在课本上,要更多走到广袤乡村大地,在实践中用艺术赋能乡村。”接下来,他打算总结梳理文化赋能新联村的经验,把新联村的发展模式推广到更多的乡村去。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浙江学习平台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上一篇:人物 | 吴德强:在雕艺的诗画里徜徉
下一篇:研究 | 夏杰长 叶紫青:共生理论视角下文化遗产与数字科技融合发展研究(一)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