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师
人物|郑益坤:中国现代漆画独立和发展的推动者
时间:2022-12-14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171      分享:


1980年山水之二30x30cm

01

艺术概况

福州是中国现代漆画发祥地之一。自20世纪 60年代以来,这里形成了人数最多、水平也最高的漆画家群体。他们不囿于传统漆艺的束缚,遵循漆的规律去创造,去探索,去实践,创作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漆画作品,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漆画的独立和发展,使福州漆艺在新的时代结出了与以往迥然不同的丰硕果实,成为福州继脱胎漆器之后的又一骄傲。

1959年,郑益坤毕业于闽江学院原福州工艺美术学校,作为著名画家陈子奋以及漆艺界泰斗李芝卿两位巨擘的得意门生,郑益坤获得了深厚的国画功底与髹漆本领,为日后的漆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郑益坤结合国画艺术与漆艺,不仅创作出各类题材的漆画,而且继古开今,重拾并改进针刻技法,参与研发漆饰工艺,为近现代漆画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漆艺的先行者,更是中国现代漆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1982年蝶恋花60x60cm


1989年圣洁60x60cm

02

醉心金鱼 跃然漆上

郑益坤的漆画以各类八闽风物最为常见,水仙、荔枝、桂圆、鸟儿、金鱼等,在他笔下均有精彩的表现,尤以金鱼题材见长。金鱼若在漆盘中,仿佛盘中有水,水中有鱼,有的隐在水下,有的浮出水面,若隐若现,栩栩如生。有人说,他的金鱼盘能惹得小猫围着盘子团团转,并非戏言。1963年,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陈列了郑益坤创作的金鱼漆盘,著名美学评论家王朝闻看到后曾风趣地赞其作品 “气死猫”。俨如王冕的梅、郑板桥的竹、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黄胄的驴......郑益坤自此成为漆画界金鱼的代言人。

在所有以金鱼为题材的作品中,“脱胎鱼缸”是郑益坤的巅峰之作。将金鱼画在脱胎漆鱼缸内,难度很大,一般人看他的漆鱼缸,会感觉鱼缸很深,仔细看下去,发现好像缸里有水,再看下去,水里还有金鱼,金鱼还不止一层,水面、水底好像都有。这种立体脱胎漆金鱼缸是“金鱼坤”最成功、最经典的作品。这种脱胎金鱼缸创作难度极大,所以数量极少,可谓一“鱼”难求。

 

《鱼水情》

郑益坤的金鱼之所以能够表现得如此逼真、生动,首先归功于他对鱼尾比例匠心独运的处理。他说:“金鱼的尾巴就像《天鹅湖》中奥德特的裙裾,就像《牡丹亭》里杜丽娘长长的水袖,没有轻盈的裙摆,没有柔婉的水袖,何以寄托那么多的爱怨情仇?婉转的鱼尾使得金鱼更加摇曳多姿,活灵活现。”其次归功于他运用大漆的能力。在朱色彩漆描绘的鱼纹上涂以半透明漆,再经研磨,打磨轻重不一,漆层厚薄不同,若明若暗,若隐若现。漆黑的漆板神秘、深邃,晶莹的黑漆好似一潭池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漆液的半透明性特点,更加烘托了漆画的隐约之美,“只画鱼儿不画水,水中自有波涛”,郑益坤用漆的独特魅力表现东方人的 “意象”审美情趣。


1990年池中金鱼60x60cm


1998年无暇61x61cm

03

针刻技法 以线造型

郑益坤漆画的另一个特点是擅长针刻技法,以线造型。针刻技法是中国古代漆器制作的一种工艺技法,又名“锥画”,即以镜器刺刻漆器的表皮,形成点线结合的纹样。1963 年,郑益坤应湖南省博物馆邀请,随李芝卿等人前往长沙复制战国漆器和汉代棺椁上的漆画。这一经历使他有幸认识这一古老工艺,他继古开今,重新运用到现代漆画的制作上来,用最简单的线条描绘出多彩的世界,可谓古法新颜。

漆画《八国正芳菲》是郑益坤针刻漆画的代表作品,作品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要掌握好 “锥画” 线刻的神韵很不容易,因为针锥在光滑的漆面上不易着力,全凭手劲走刀,手上力道必须掌握好。由于针刻作品的画面完全依靠线条表现,因而每个步骤的完成质量都被放大,工艺质量优劣立判。正是郑益坤的努力探索和实践才让古老的锥画工艺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使这门原本单纯的漆艺器表装饰工艺演变成极具艺术表现力的漆画技法。“针刻”已成为郑益坤漆画创作中最个性的语言。


1998年心愿81x81cm


2006年悠然60x60cm

04

科研助力 创新技法

作为漆艺工作者,郑益坤在自己的漆艺创作道路上始终不断地摸索新方法,力求制作出更加精美、精致,技法更高的作品。他改良了“针刻”的工具,将刻钢板的刻刀磨成锐利的三角形,使点、勾、划的转折既有变化,也有力量,兼具“精、气、神〞之绘画效果;他恢复了传统漆沙砚工艺,研制出标准的漆沙砚;他组织研发漆器修饰新工艺,倡导和参与开发漆器闪光装饰漆膜;他还将装饰漆膜的成果直接运用到漆画创作中,开启了漆画创作中使用漆膜镶嵌的先河,拓展了漆画表现的空间。80 年代起,郑益坤又致力于“漂漆浸渍法”探索,利用油比水轻、漆与水互不相溶又聚散牵扯的特点,将经过稀释的色漆随意地洒在水面上,经搅拌后滞于画面以获得意想不到的随机效果的方法制作漆画。

 

2002年    八闽风物    61x144cm

“晶莹髹漆干层罩,月里嫦娥羡几分”,郑益坤毕生从事漆艺研究与创作,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作者对生活、对快乐的捕捉与对朴实、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

50 多年来,郑益坤大师在其所涉及的漆器、漆画、国画、漆工艺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他的漆画作品几乎参加了 20世纪 20年代至 21世纪初的所有重要展览,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他在漆艺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是一部中国近现代漆艺的发展史。如今,他的传承者们正在将中国现代漆画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正坚定地阔步于再创福建漆艺辉煌之路。


2009年静物之三61x48cm


2013年春日60x60cm

05

艺术生涯

1963 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毛主席休息室创作漆画《闽江之夜》《东海旭日》。

1984年,漆器“春晴蝶舞〞文房四宝盒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

1986年,漆画《蝴蝶兰》获全国漆画展优秀作品奖,被前苏联东方艺术博物馆收藏。

1987年,“装饰漆膜”科研项目通过省级鉴定,被中国轻工部授予“全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奖〞和“全国轻工业科技‘金龙腾飞奖,”

1988 年,国画《水仙》入选第三届中国花鸟画邀请展,藏于李可染旧居艺术陈列馆。

1994年,漆画《静物》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珍藏。

1995 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设计制作大型漆屏风《凌波仙子》,获“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台湾厅室内设计” 优秀工艺奖。

1996 年,在新加坡乌节坊艺术展厅举办 “郑益坤个人漆画展”

2010年,漆画《海鲜》、脱胎漆缸《乐在其中》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藏。

 

锥画漆艺《玉玲珑》


郑益坤:1936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当代百名杰出国画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亚太手工艺大师


原文载于:闽江学院校友会公众号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