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景学会
学会简介
章程条例
理事会
组织架构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学术交流
论坛研究
青年沙龙
科研课题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基地建设
大师工作站
研学基地
游学基地
科普基地
分支机构
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书画专业委员会
雕塑专业委员会
织锦专业委员会
玉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竹工艺专业委员会
鼻烟壶艺术专业委员会
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
传统工艺协同创新工作委员会
会展工作委员会
理论专业委员会
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
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微缩艺术专业委员会
藤铁工艺专业委员会
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
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
行业大赛
技能大赛
技艺大赛
人才培训
党校培训
专业培训
展览资讯
学术展览
专业展览
会员中心
会员名录
入会申请
会费标准
会员服务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人物 | 林霞:百年台绣焕新生
时间:2022-04-19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
10
分享:
林霞,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刺绣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万人计划“传统工艺领军人才”,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艺术设计总监,台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林霞大师从业40余年,致力于台绣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扬。在台绣传统抽、拉、雕技艺的基础上,她突破了刺绣原本依附于画面的属性,以更加通透、立体浮雕的技法和概念的艺术设计,衍生出“纤艺绣”。加减、凹凸、透空,层次的变化、形态的差异、质感的对比,加之光影和色彩的碰撞,实现了更为立体、丰富、浮凸的肌理效果,创造出属于台绣自己的语言以及鲜明的风格特点。获专利32项,版权108项,创作了《原·衍生》、《降生》、《万物生》、《万物灵》、《紫椹》等一批精品佳作,作品获国家级金奖/大奖60余项,多项作品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
林霞大师还通过创意设计,将台绣的文化、技艺和艺术元素进行萃取转化,产出了许多体现现代文化气象的文化符号,依托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贯穿人们的衣、食、住、行、用,让台绣传统工艺以更实用、更轻盈、更国潮的姿态融入大众的视野和生活,赋予了台绣非遗更当代的表达、更紧密地与时代融合。
代表作品欣赏
《万物灵》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庄子也有“夫昭昭生于冥冥, 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未来之梦境以还原于万物之源,奇花异草和茂密森林,万物的生长,故天地万物生,宇宙万物灵。
作品描写了如同梦幻中的奇幻花园,其工艺突破传统的色彩规律和传统台绣规律的抽、拉、雕工艺,以不规则的随着心境的释放幻想的意念,云雾气流般地绣出大自然不规则的大气灵动感,并用立体的新工艺让刺绣走
岀布的画面。
《原·衍生》
“原”即原本初始状态,现今原初记忆像还潜伏在人类的下意识里。而作品冠以“原(初)·衍生(物)”的概念,是试图将生物、艺术、刺绣、概念一体化,从而寻找原生物的记忆和物质的起源以及世界初始的思维图像。
“原·衍生”作品既以刺绣作为艺术的原初形态的载体,在本质上对于传统刺绣工艺的回归后演变而产生。原初能量是由地球中吸收而来并从原初的细胞到蚕、茧、丝、绣、物,一个由母体物质衍变得到的新物质。而其原型是一种原初的类型、形式或例证,是作为其后期创作阶段的基础的模型样本。
绣品从原始的能量细胞(用饱满的葡萄绣表现)生命经络(用开格表现)物态蚕(蠕动的绕绕胖表现)轨迹吐丝(用纤细的拉丝线展示)正果蚕茧(真实的蚕茧)蜕变蛹(调针和反调针
表现,蛹的翅膀用颖造动感)轮回蚕卵。
《网络天下》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春蚕吐丝不为捕食,而是为了作茧蝶变重生;蜘蛛亦吐丝,然蛛丝无处不在,纵横交错为网罗。趋难而作,不必逃离人类社会和生活,而仍能得天下于万物沉睡之。
灵感源于西子湖畔映着湖光粼粼发光的蜘蛛网。作者捕抓自然中最为简朴的存在,以微见著,体悟着生命,思考着台绣的命运。骨针洞的空洞,蛛网绣的盘缠,原本平面的刺绣在光影的作用下无限衍生,尤如刺绣能量穿越时空,将台绣的精髓形成"网"而传于天下。
《紫椹》
遥看,一透帘。
叶为基,桑为韵,经作骨,
叶镂骨延,实果参差,一赏空灵桑椹图;
凝目,现丝路,
桑为基,蚕为韵,丝作骨,
蚕食桑叶,吐丝织物,细卵密布。
自然之道,四时之妙,而悉繁衍多奥秘。
丝绸之韵,民族之美,再品一阕无言诗......
绛缕绣成满屏意,
其情其蕴还待细吟之。
《紫椹》屏风Ⅰ为林霞受邀为G20杭州峰会设计制作,《紫椹》屏风成为了G20杭州峰会期间中国丝
绸博物馆主贵宾接待室的主题屏风,该作品原作已被中国丝绸博物馆永久收藏,《紫椹》屏风所在的中国丝绸博物馆贵宾接待厅也以该作品命名为“紫椹厅”。
作品以桑叶为基底,桑叶上仿佛是熟得红紫的桑果缀满枝头。一颗颗饱满的桑果又像是一条条蚕虫附着在桑叶
上,蚕在吐丝、蛾在产卵,蚕丝粼粼、细卵密布。镂空的地方,像是桑叶的自然残缺,又像是蚕食桑叶的痕迹......时空在此交叉凝固。丝光倒影,像是午后桑园的树影婆娑,又像是桑蚕吐丝交织结网。这纵横交错的条条支脉也映射着丝绸之路的筚路蓝缕与绚丽华美。一桑一叶,一蚕一卵,一透一空,一针一线......这小小生命的灵动以及这桑、蚕、丝、路之美,正在《紫椹》中一一上演。
《暗潮》
无声无影无痕,
未知未觉未见,
一切仿若无物。
实,状之繁美、衍之惊人、力之无穷……
非想象所能企及。
皆,似有意,若无意,
传达着语言,作用于万物。
小小的扇动,
足以激发一场暗藏的风暴。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
愿,勿执着于表象,莫沉迷于战胜。
待,你我皆懂得“相处”的意义……
《暗潮》如海底世界般繁美,亦如显微镜下异样而又奇妙的微世界。作品运用台绣独特的抽、拉、雕、包、绕等工艺技法,结合对传统针法的变化,让台绣的雕镂特色更为凸显。此外,运用全新的塑形工艺(海葵绣、珊瑚绣、青苔绣、编织绣),创造出多维度的新形态和多样化组合,形成更为立体、浮凸的,层次丰富的浮雕、肌理效果,以满足内容、形态、质感、色泽等的表现需要,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形式感和装饰性。图案化、现代化和时尚化的当代审美需要带动了传统工艺技法的创新转化,赋予其抽象、写意的趣味,强化了形态的差异、色彩的转换、光影的变化和质感的对比,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受和艺术感染力。
抗疫主题刺绣艺术作品《生》
于静默共处时自我摧毁,
于各自姿态中起舞,
于生死较量间寻光,
于封尘世界里翱翔,
于光的深处看见了所有。
苍穹之下,
生命的底色依然闪烁。
一切,终将于醒来后重生。
作品运用台绣独特的网络绣、雕绣等工艺技法,结合塑形工艺、编织绣等全新技法,加减、透空、凹凸,轻盈、厚重,病毒状、绿植状等不同的肌理、形状,都被赋予了独特的含义。形态、层次各异的“生命体”构成的唯美画面和层次分明的上下结构,则指向“共荣共生时的美好”和“一较高下的对抗”之间的隐喻关联。
作品运用了唯一的色泽——“绿”,带给人们舒适的生命感和柔美的力量感。密密麻麻郁郁葱葱且向下渗透的“生命力”,则传递着乐观的信念,描绘着我们正走向的更
加美好的未来。
《涌》
作品介于梦幻和现实、抽象与经验之间,似乎客观存在,又更像是一种幻觉,一种想象。是创作者意识深处对事件、世界、生命的感受、反应和转化。工艺上,在传统台绣基础上,以独创的“纤艺绣”,无维度的线材,立体浮雕的手法,以创作内容为核心,进行创新演变。全新的网络绣、塑形绣、编织绣等技法,加减、透空,轻盈、厚重,网络状、附生状、繁衍状等多形式的肌理,都被赋予了有情绪的独特画面。
建党百年主题刺绣艺术作品《源》
茫茫南湖生晓色,
一页红船意象生。
缕缕晖光漾涟漪,
彤彤初阳势燎原。
虚生静,静中动,动藏音……
“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
丝丝滋蔓,声声不息,层层辟浪。
“百年长卷,历史的追光始终跟随着一叶红船。”
南湖红船,是党的发源地之一,是党的初心之源。“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是我们百年追梦的信仰和力量之源。“透过千家万户的中国红,我们看到了百年前嘉兴南湖那艘小小红船的灯光,在那道灯光下,这艘承载着人民重托和民族希望的红船,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微微巨轮;在那道灯光下,这艘巍巍巨轮永葆百年初心,胸怀千秋伟业,今天又将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引领中国再创百年辉煌。”
作品《源》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之一——南湖红船为灵感源,以正红为色,以桑蚕丝为材,以印象写意的创作手法,运用台绣纤艺绣的工艺技法,用当代艺术风貌的刺绣艺术呈现红船印象、传达红色精神。
书法与刺绣艺术的融合碰撞,“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的时代强音萦绕红船上下,魂绕华夏长河。
意到筆不到之处,绣得显形,余隐之。《源》,现红船之象,绣红船之梦,扬红船精神。同时,以内容创作为核心,对工艺技法进行创新演变,让传统非遗技艺,随红船扬帆,绽放时代光芒。
作品入选“红船精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红星照耀中国——全国工艺美术红色主题作品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浙江省工艺美术主题作品展”等。
供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
上一篇:无
下一篇:人物 | 史俊棠:只要生活在,紫砂永相伴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