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破圈 | 非遗焕新生——《丝路》茶具套组,让文化住进日常
时间:2025-10-19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0      分享:

当驼铃轻响穿越千年,当茶烟袅袅漫过桌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烈汉大师应北京工艺美术大师毕红的邀请,为其设计一套有京绣与陶瓷结合的茶具。陈烈汉大师应用毕红设计的京绣《锦绣雀裘》装饰纹样,进行组合设计,突出丝绸之路这个主题,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以对外输出陶瓷、茶叶和刺绣的一条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之路。陈烈汉大师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设计、反复修改设计稿和效果图,包括包装设计,匠心打造了《丝路》这套茶具套组。
图片

▲ 《丝路》茶具套组效果图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烈汉设计

图片

▲ 《丝路》茶具套组效果图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烈汉设计


图片

▲ 《丝路》茶具套组效果图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烈汉设计


图片

▲ 《丝路》茶具套组效果图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烈汉设计

《丝路》以非遗为魂、创新为翼,把整条丝路的文化锦绣,装进你手边的一壶一杯之中。设计效果图经过多方确认后,在上海花纸厂精心制作花纸效果,烧出样品后,又征求了多方的意见,对花纸的颜色和壶嘴的造型进行了调整、修改,经过三次试样烧制后,最终赢得社会的认可,并作为国礼赠送嘉宾。

图片

▲ 《丝路》茶具套组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烈汉设计

这是一套 “带着传承来的茶具”—— 每一寸瓷面都藏着非遗的温度。

设计纹样元素源自斩获北京传统工艺美术金奖的京绣《碧泓云想富贵长天锦绣雀裘》,牡丹似云霞落釉,凝着 “国色天香” 的古意;云纹若流水缠枝,裹着 “国泰民安” 的祈愿。

图片

▲ 《碧泓云想富贵长天锦绣雀裘》毕红获得2024 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大赛金奖,入选 2024 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珍品”

图片

更难得的是,《碧泓雲想富贵长天锦绣雀裘》上首创的 “雕刻锦地” 技艺(源自雕漆大师殷秀云经典)被巧妙转化:瓷上每片 “花瓣” 都如针线精雕,每处锦地纹理都是丝路的延伸,极佳承袭了京绣 “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的宫廷工艺精髓,让千年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能触到的文化。

图片

图片

这更是一套 “玩转出新意的茶具”—— 每一处设计都写满创新的巧思。

它打破工艺边界,让京绣的 “线韵”、陶瓷的 “瓷韵”、雕漆的 “刻韵” 跨界融合:刺绣的灵动落在瓷上,成了釉色里的立体诗意;雕漆的细腻融进纹饰,成了指尖可感的精致。

图片

图片

茶具造型藏着设计的巧心:海棠口沿茶杯暗合柿蒂纹,藏 “玉堂富贵、四方如意” 的祝福;杯口杯底的 24K 金饰,与瓷质碰撞出 “金玉满堂” 的美好,传统器型瞬间有了现代审美质感。

更有意义的是,它紧扣 “一带一路” 时代语境,让 “丝路” 文明互鉴的内核,变成日常饮茶时的文化共鸣 —— 捧起茶杯,就像握住了东西方文化对话的纽带。

图片

无论是自享品茶时光,看瓷上丝路纹样随茶烟流转;还是赠予亲友,把非遗文化与吉祥祝福一并传递;亦或是作为藏品,留住大师匠心与时代印记,《丝路》茶具套组都不止是一套茶器,更是文化传承的 “活载体”、创新表达的 “美符号”。

图片

当传统非遗遇见现代生活,当千年丝路融入日常茶事,《丝路》茶具套组正用匠心证明:文化从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能住进生活里的诗意与温度。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百嘉艺术馆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