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创新 | 孟永国:温州发绣技艺的传承创新
时间:2022-03-18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50      分享:
从唐代到宋元繁盛,再到近现代焕发新颜,发绣这种以发丝为线的刺绣工艺赢得世人青睐。头发被古人视作生命的部分、精神的代表,其绣制的礼物具有丰富的民俗内涵和独特的传情魅力,被认为是对受赠者的最高致意。如今在众多发绣传承者的推动发扬下,针法和色彩等方面得以革新和进步。


一枝独“绣” | 巧夺天工

 

《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人对头发极为珍爱,将之视为生命和精神的部分。头发被称作青丝,青者,情也;丝,思也。因此头发或头发制品成了忠贞、信仰的象征。据载早在唐代,就有信女为表示对神佛的虔敬,剪下头发绣制成佛像以顶礼膜拜。

 

江心孤屿


现今存世最早的发绣作品为南宋时期的《东方朔像》,收藏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到元代,有位女画家管仲姬,善于用丝线与发丝结合的方法绣制观音像,作品今留藏南京博物院。而元代温州画家中,也有不少善于发绣者,如界画家王振鹏(1275~1328),在大德九年(1305)创作发绣《端阳竞渡图》;其学生夏明远,也有《滕王阁》《黄鹤楼》两幅作品,绣面效果类似工笔画,明代姜绍书在《韵石斋笔谈》里高度评价其作品“细若蚊睫,侔于鬼工”。明清时期温州发绣在民间传承,据《绣品鉴藏》载,清代中期温州发绣题材内容转向人物创作且以线描为主,如《观世音像》《达摩渡江图》等。

 

清代温州发绣藏品


新中国成立后,温州发绣艺术有了较多传承。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瓯江孤屿》,其后还有中外人物肖像修制,如《孙中山》《荷兰女王》《蒙娜丽莎》等。

如今的温州发绣,可分为单色发绣(以同一人种头发为材料进行创作)、彩色发绣(用不同人种不同颜色的头发合绣或做底补色)两种,巧用针脚疏密变换、叠加复层来处理组织明暗塑造形象;用发丝色彩对比来表现色调冷暖。而发丝虽质硬又有弹性不可劈分,但可数根合绣,温州发绣据此特性,在使用短针和记针时有其独特的处理技巧。此外,温州发绣的绣面针脚显露,质感独特,层次丰富,与绣面光洁、色彩绚丽的丝线绣不同。温州发绣以应物施针、法随心意为创作理念,作品有传神逼真、巧夺天工的表现效果。
 

匠人匠心 | 画绣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刺绣艺人吴文英(1913-1989)传承温州发绣,绣制一幅发绣作品《瓯江孤屿》;20世纪70年代,水彩画家魏敬先(1937-2018)在发绣中运用了素描的明暗技法和传统刺绣技巧,使温州发绣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培养了孟永国、万升平、陈洋、魏乐文、赵建波等发绣人才。


魏敬先作品


魏敬先的作品既有素描的效果又有发绣的特质,用他自己的话说“画绣结合”,形象立体感强。其代表作品有《孙中山》《荷兰女王》等。1994年,温州大学孟永国在此基础上将绘画的色彩规律运用到发绣中,并且搜集了世界上不同人种的天然色泽发丝为材料进行创作,将原来的单色发绣发展成为“彩色发绣”,融绘画与刺绣于一体,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周恩来》《邓小平》《爱因斯坦》等十余幅,培养了一批后继人才。其中,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蔡淑明于2012年创新发绣艺术形式,以钉针绣法,展现绣面抽象背景下具象主体的审美传达,代表作品有《花间意》《舞》《你侬我侬》等。


孟永国 溯初亭 彩色发绣

蔡淑明 花间意


如今新一代青年入行温州发绣,如陈莹冰、朱艳艳和郑媚媚等,她们带着新时代的审美观念传承发绣。温州发绣人不断创新拓展,代代相传,薪火绵延。

变化发展 | 应物施针

 

温州发绣早期技法深受传统刺绣针法和绘画影响,直接采用刺绣针法。如元代用接针和滚针等针法绣制的《端阳竞渡图》发绣作品,以细密的针脚勾线造型。传统刺绣针法的丰富对温州发绣针法的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清代中期,温州发绣以线描为主,传承传统发绣工艺,表现的内容拓展到人物领域。20世纪70年代,魏敬先、郑志芳等把素描的规律运用到温州发绣人像创作中,使温州发绣产生新的艺术样式;到了20世纪90年代,温州市人像绣研究所在温州师范学院(今温州大学)成立,更加广泛地进行针法和艺术形式上的探究。

 

孟永国人物发绣作品


其中如孟永国经三十多年潜心研究和实践,梳理出直针系列、曲针系列和拟形针系列等十几种针法,在应物施针探索中创造了“飞鸥纹”“几何纹”等多种颇具表现力的发绣针法,刷新了发绣的表现力,在发绣团队成员中实践应用,丰富了温州发绣针法语言,具体形态见其作品《渴望》《巴金像》等。
 
如果说早期发绣针法富于装饰性,那么现代发绣针法更富于表现性,特别是彩色发绣的一些技巧能体现出作者触摸生活的感受,找到了发绣自己的语言方式,成为作者对世界认知的一种个性表达,并确立了“应物施针,法随心意”的创作理念。以王振鹏的《端阳竞渡图》、魏敬先的《孙中山》和孟永国的《锯缘青蟹图》为例进行剖析。

《端阳竞渡图》用传统刺绣针法来完成中国画的线描表达,注重形体塑造,针法比较单一。《孙中山》是把传统的刺绣针法与素描明暗规律相结合,使针脚所形成的丝理与肌肉的走向相一致,更好地塑造形象的形体结构,增强绣面的立体空间效果。《锯缘青蟹图》采用乱针针法表达环境保护主题。一方面,表现现代文明在打破传统的旧秩序的重构;另一方面,则暗示了现代物质文明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扰乱了生命与自然的循环序列,从而触发人们的环保意识。作品的形式恰好体现思想内容,技与艺的融合,使主客观达到高度一致。

传承革新 | 五次嬗变

 

近年来,温州发绣传承人立足于温州优秀文化传统,坚守传统的根和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经过五次革新,改变了当代温州发绣创作实践中遇到的系列专业问题:如材料单一、画面语言不够丰富、工具使用不能得心应手、作品装裱问题突出等。


发绣材料


第一次创新:从单色发绣到彩色发绣。发绣大师从两名到当时温州师范学院教学交流的荷兰金发女教师得到启发,绣制了第一幅“彩色发绣”作品,改变了温州发绣的单色局限。

第二次创新:乱针针法首次用于发绣人物肖像塑造,采用“应物施针”的艺术手法,达到发绣语言与审美对象的精神契合,艺术思想巧妙地融入针法语言,做到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高度一致。

第三次创新:新创“做底补色法”。为主题表达的需要,弥补了发绣色彩的局限,又能形成绣面色调营造氛围。

第四次创新:发绣工具的革新。老的发绣工具不能适应现代发绣的创作需要。发绣人通过解构重组的办法,创造性地将之转化为美观好用的现代发绣制作工具。

第五次创新:改良发绣作品装裱方法。以平薄的硬木框后加衬板代替原来直接在缎地背面贴三夹板的方法,既能保持绣面平整稳固又利于长期保存,解决了发绣下绷装裱问题。

         

绷底料(资料图片)

刺绣作品(资料图片)

 

温情脉脉 | 达情传意


温州发绣是温州民间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温州人宝贵的精神财富,除艺术审美和传承价值外,发绣技艺还有以下三方面的生存理由和价值。

人文价值。温州发绣的人像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对人的价值、尊严和生命历程的维护,对人自身的关怀和赞美。头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旧时男女相爱两心相许,女方以一缕青丝托付对方,成了爱情的信物;“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是文人对人生易老的感慨;满清入主中原,汉族士人表现出宁断头不断发的气节;剪发弃旧又成了清末革命党人的义举;对佛门僧众而言,头发是俗世尘缘的象征,被看做烦恼丝,出家必须剪发(俗称落发);对于现代人来说,头发是人们精心呵护,塑造自我形象的尤物……头发是人们熟知亲切的东西,用具有身体属性和象征意义的头发来绣制人物肖像,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和纪念意义。



历史文化研究和传播价值。温州发绣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温州各时期的民间工艺美术、民间信仰、民众生活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价值;温州发绣是在瓯越文化的滋养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渗透着温州文化精神。温州人在“事功”思想的影响下,讲求以利和义,以艰苦创业获得财富,谋求发展。财富观念在生活习俗中得到体现,如平阳头发吊灯和温州发绣,是温州民间追求财富与传承生命的观念体现,用头发做吊灯,寓意发财和人丁兴旺;发绣的谐音,寓意发财与锦绣前程。温州发绣在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中,其形式与内容都带有鲜明独特的温州地域文化烙印,体现温州的乡土气息和文化特征,为温州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供文化精品。温州发绣作品展现了温州地方文化名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色,向观众介绍温州民间手工艺,传递温州人的工匠精神,讲述温州文化故事。


单色发绣《爱因斯坦 》,魏敬先制于1970年

社会实践和国际交往价值。温州发绣在温州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在具体艺术实践中表达民众的情感,为民众精神生活需求提供艺术审美服务,并且能够提供生活纪念品服务,如应人所求为其绣制小孩的脚印、手印,父母绣像、婚庆礼品《白头偕老》《唇印》等。发绣还可在社交中联络感情建立友谊,如温州市政府曾将发绣《南太夫人》作为政府礼品赠送给南怀瑾,深受感动的南怀瑾努力为修建金温铁路筹措资金。发绣作品还作为国家外交礼品,赠予当时的尼泊尔比兰德拉国王和王后、《叶利钦像》赠给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等,增进了国际友谊。这些利用发绣作品开展的服务活动和交流活动大大丰富了社会实践,推进了温州发绣传承实践能力建设,增强了传承活力。温州发绣透着民族文化精神,传递着民族文化信息。

作者:孟永国,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温州大学温州市发绣研究所所长、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浙江省非遗项目温州发绣代表性传承人。

来源:温州文史馆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