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研究 | 马铭笛 林涛 :蛋壳材料在中国当代漆艺创作中的使用研究
时间:2025-10-17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13      分享:

在当代漆艺创作领域,蛋壳作为一种常见的材料,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其应用价值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致力于深入探讨蛋壳材料在国内漆艺创作中的应用,从蛋壳被采用的原因、其固有的物理特性、应用技法,以及在当代漆艺创作中的艺术表现等多个维度进行详尽的分析。全面揭示蛋壳材料在漆艺领域所蕴含的深厚价值和深远意义,为漆艺创作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蛋壳是当代漆艺家十分喜爱的一种漆艺材料,但是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像螺钿材料那样受到重视并广泛使用,国内漆艺家对蛋壳材料的观念转变与国外漆艺技术的革新、漆艺审美的进步、越南磨漆画的发展等息息相关。目前,国内在漆艺领域中对蛋壳材料的研究屈指可数,已有的相关文献大多以漆画中的蛋壳镶嵌技法应用为研究方向。本文从材料而非技法的角度出发,深入探索蛋壳在漆艺而非某漆艺形式中的应用。

一、蛋壳材料在国内漆艺创作中应用的原因

(一)工艺技法因素

1.国内古代镶嵌工艺的成熟

镶嵌工艺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夏、商、周时期,漆器作为奴隶主地位与财富的象征之一,常常镶嵌着各种名贵的材料。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岗发掘出商代大墓,墓中就有随葬的用螺钿装饰的漆器,这应该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螺钿漆器。这时漆艺中应用较早的螺钿镶嵌工艺还处于初级阶段,做法相对简单。在随后的朝代更迭中,由于“可能还是原料易得,不足为奇”(沈从文《螺钿史话》)的缘故,螺钿镶嵌工艺停滞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南北朝时期才开始复苏。唐朝,手工业空前繁荣,使得漆器匠人非常重视镶嵌工艺的应用,并且开创了金银平脱技法,即镶嵌后刷漆磨显,以达到平整光滑的效果。宋元时期,镶嵌工艺趋于精细化、系统化,并且出现了能将螺钿打磨到薄如蝉翼的技术。明代嘉靖年间又出现了百宝镶嵌,是将几种名贵的材料按照需求镶嵌在同一器物上,成品光彩照人,十分名贵。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镶嵌工艺被赋予“展现富丽、名贵”的功能,这也就是蛋壳镶嵌工艺从未出现在中国传统漆器上的重要原因。然而,前人丰富的镶嵌经验为后人开创蛋壳镶嵌技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2.国外现代漆艺技法的创新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艺术互动变得越来越频繁,国外的现代漆艺技法为中国漆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蛋壳材料开始逐渐被国内漆艺家采用。在我国,漆艺家雷圭元先生是将蛋壳材料融入漆画创作的先驱。雷圭元曾赴法国深造,让·丢朗的作品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丢朗将蛋壳片压印在漆面上,创造出类似冰裂纹的独特效果,这种创新技法极大地激发了雷圭元的灵感。

1931年,雷圭元先生创作的《泉边》成为首幅运用黑漆蛋壳平嵌技法的漆画作品。该作品以黑漆为背景,艺术家利用蛋壳拼贴出画面中的图案。整个作品简洁明快,图案的布局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精粹。由此可见,蛋壳材料在国内漆艺创作中的应用与国外创新漆艺技法的传播存在紧密的联系。

(二)审美理念因素

“中国古代漆艺髹饰技法虽然丰富多彩,却无力孕育出漆画这个难产的婴儿。”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利用天然大漆的国家之一,然而,在数千年的漆艺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将重心放在漆工艺的精湛和复杂性上,因此,漆艺技法只是作为器物装饰的工具,无法形成独立的漆艺语言。自然而然,蛋壳这种材料在中国传统漆艺中几乎不见踪影。

除了国外创新的漆艺技法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外,促使蛋壳材料在国内漆艺创作中得到应用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是漆艺家开始意识到漆画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门类。他们开始将漆艺技法从单纯的“装饰”和“美化”概念中解放出来,逐渐将漆艺的审美从工艺性转向艺术性。这个转变过程与越南磨漆画的直接影响密不可分。越南是最早将漆艺推向绘画领域的国家之一,1962年“越南磨漆画展”在北京和上海展出,引起了国内艺术界的巨大反响。在1964年,文化部派遣广州美术学院的蔡克振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朱济前往越南学习磨漆画。从此,国内的漆艺发展方向开始发生转变。

在越南磨漆画中,蛋壳已经成为真正的绘画材料语言。创作者根据画面的需要,更加自由地运用蛋壳,突破了传统镶嵌螺钿技法注重细腻和拘谨的束缚,大胆且自由地运用蛋壳的色彩和质感。创作者通过蛋壳的艺术表现力来传达作品的情感与思想,使漆艺作品从单纯的工艺品向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品转变。  

二、蛋壳材料的属性分析

在漆艺创作中,常用的蛋壳有鸡蛋壳、鸭蛋壳和鹌鹑蛋壳。鸡蛋壳质地相对轻薄且细腻,其颜色通常为白色或浅黄色,也有一些是褐色或青色。鸭蛋壳通常比鸡蛋壳厚一些,主要呈现青绿色和白色。鹌鹑蛋壳则是其中最轻薄的一种,其上自带斑驳的黄褐色花纹,经常被用来表现具有古朴、陈旧等特点的物体。

三、蛋壳材料的使用技法分析

(一)传统镶嵌技法

1.蛋壳正贴

所谓“正”,即蛋壳光滑的一面朝上,此时蛋壳片边缘贴近漆面,中心拱起。在操作时,首先在需要正贴的区域小面积地刷一层底漆,然后根据需求使用尖头镊子将适合的蛋壳片夹起置于相应的位置,将蛋壳压实,再用镊子或切刀调整蛋壳碎片的位置,在拼贴过程中可以根据喜好营造不同的疏密效果。如果需要拼贴出笔直或规整的图形轮廓,可以用砂纸小心打磨蛋壳片边缘。在拼贴完成后,待底漆完全阴干开始罩漆打磨,使蛋壳显现出来,最后抛光,即成。

2.蛋壳反贴

反贴即蛋壳粗糙的一面朝上,此时蛋壳片边缘翘起,中心贴近漆面。不论是正贴还是反贴,为了防止蛋壳脱落或翘起,需要把蛋壳压实。由于蛋壳本身是有弧度的构造,所以反贴的蛋壳片中心是下凹的,凹进去的部分会贮藏多余的漆,相比罩在蛋壳片边缘的漆更难被打磨掉,因此就会形成蛋壳与漆混杂在一起的斑驳效果。

(二)现代创新技法

在现代漆艺创作中,创作者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些新技法,如运用蛋壳来制作肌理。一种方法是在蛋壳镶嵌完毕罩漆之后不完全将蛋壳打磨出来,或者不打磨,保留蛋壳被漆覆盖的状态,呈现出独特的肌理效果。或者用细腻的蛋壳粉进行堆叠,通过一层漆一层蛋壳粉来展出浮雕效果。

除此以外,漆画家还开创了“蛋壳加减法”,蛋壳的加法又叫蛋壳多层镶嵌。此种方法是在镶嵌好的第一层蛋壳上刷一层薄薄的漆,继续做镶嵌,这样重复刷漆和镶嵌。根据想要的效果决定镶嵌的层数,层数越多立体感越强。蛋壳减法即在打磨的步骤将蛋壳直接磨穿,形成特殊的视觉效果。

四、蛋壳在当代漆艺创作中的艺术表现

蛋壳在当代漆艺创作中的几种应用情况,分别为画面颜色、素描形式、物体质感、作品内容、作品审美。然而,在现实创作中,蛋壳的使用会更加灵活,或许创作者在运用蛋壳来模拟石像质感的同时也发现其色彩与石像的固有色相吻合。故而,以下分类探讨的是蛋壳在一件作品中起到的最主要的作用。

(一)表现画面颜色为主

蛋壳本身的颜色也是整个画面的组成部分。天然大漆呈现的是深沉与厚重,利用蛋壳可以补充浅色调。以张俊的《九月》之二为例,作品整体呈现黑白色,其中的白色就采用了蛋壳的白。创作者将画面中的人物衣服全部运用蛋壳镶嵌的技法来表现。在镶嵌方式上,将人体分成大块面,并让蛋壳片与之契合,以此来强化块面感,使画面具有更为强烈的平面效果,再结合简洁明快的黑白搭配,使作品十分亮眼。

(二)表现素描形式为主

在漆艺创作中,创作者可以通过对蛋壳碎片大小、疏密的精心安排模拟出物体的明暗变化。密集的蛋壳排列可以营造出高光效果,稀疏且颗粒小的蛋壳区域露出的黑漆则自然而然地呈现为暗部。通过调整蛋壳片的密度和大小可以塑造出灰部,如果再细化灰部范畴的蛋壳片密度与大小,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灰色,即重灰、中灰、浅灰,使画面拥有更加丰富、 细腻的黑白灰变化。

(三)表现物体质感为主

蛋壳被压平所产生的冰裂纹为模拟自然事物的外观或质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创作者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些纹理来模拟各种自然事物的质感,尤其是砖石、瓷器、轻盈的雪、粗糙的树皮等。例如,乔十光在很多江南水乡的题材表达中,就惯用蛋壳来塑造墙面、石子路、石桥的造型与质感,同时也表现了它们的颜色。漆画家白小华善于使用蛋壳来表现雪景。他的故宫系列作品就是利用蛋壳粉来表现漫天大雪的景象,在创作者的控制下蛋壳镶嵌的疏密变化恰到好处,蛋壳如雪般的质感令人印象深刻。

(四)表现作品内容为主

蛋壳材料无论是将其进行镶嵌还是作为肌理表现,都是用于漆画和器物表面,本质上是将蛋壳材料转化为另一种画面或器物所需要的成分。一些漆艺家基于这一局限,开始对蛋壳材料的本体气质与物性进行探索,并让这些特质直接成为作品要表现的内容。作品《方寸》通体由蛋壳片组成,创作者运用大漆与蛋壳这两种材料通过多层镶嵌的技法构建起一个坚如磐石的立方体。创作者通过这样的作品,一是将时间变得可视化,这一点通过蛋壳镶嵌和大漆打磨的过程得以体现。二是表达蛋壳虽然易碎但其硬度甚至高于一些软性石的物性,显而易见,这一点便是通过蛋壳的层层叠加最后形成一个实体来表现的。创作者不仅敏锐地察觉到蛋壳的物性,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将理性分析得到的物理性质转换为更加深刻且感性的人文思考,还巧妙地将蛋壳镶嵌转化为一个动词,使其与时间的流逝相关联。这就是凸显材料特质或者说是通过“蛋壳”本身来表现作品内核的创新型漆艺作品。

同样的,在《无题》系列作品中,洪乙栋使用蛋壳的原因除了其可以作为白色背景以外,更多的是为了考验创作者本人在镶嵌过程中的耐心与极限,这也是创作者将蛋壳镶嵌作为动词的表现。此外,笔者认为蛋壳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应用的另一个原因是创作者将其视为“自然之物”,这与创作者想要表现动物与自然这一主题相契合。

(五)表现作品审美为主

蛋壳独特的材质为作品增添了趣味性和丰富的肌理,同时,恰当地使用蛋壳可以反映创作者的审美趣味。例如,在杨力心的作品中,蛋壳就是非常重要的材料。他喜欢围绕一个没有五官、身体圆滚滚且轮廓简单的小人来进行创作。在《像石头的人Ⅱ》中,小人横躺,怀里抱着云朵。蛋壳在这件作品中的使用,不仅是为了表现云朵的洁白无瑕,还通过巧妙地处理,保留了蛋壳镶嵌在胎体上的自然凹凸感。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肌理感,而且与整体笨拙质朴的风格相得益彰,更增添了几分可爱。杨力心的漆艺作品无论是造型还是技法都十分单纯,洁白富有肌理的蛋壳、粗粝的胎体、黑白灰的色调、憨态可掬的人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安静又具有童话感的世界。

结论

蛋壳材料在漆艺创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在国内漆艺创作中的应用是工艺技法和审美理念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蛋壳属性的深入了解和对不同技法的灵活运用,蛋壳在当代漆艺创作中展现出多样化且极具魅力的艺术表现。这些丰富的艺术表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漆艺作品的形式和内涵,也为漆艺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漆艺朝着更具创新性和艺术性的方向不断演进。蛋壳镶嵌技术在现代漆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发展潜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蛋壳镶嵌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未来的漆艺创作中,蛋壳材料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将继续在漆艺的殿堂中绽放光彩,为人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迪。

作者简介:

马铭笛,鲁迅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林涛,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天工》杂志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