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研究 | 薛伟明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24-10-17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0      分享: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机结合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以家具设计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重新优化,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的实践路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精神思想和文化素养,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
当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也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对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而言,如何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正确的价值导向、精神追求等有机融入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最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形成正面的引导作用,是需要深入实践和探索的教育课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古代先贤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察万物之源得出的许多治国之道、为人之学、修身之法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各族人民通过几千年来不断摸索和衍化形成的一种民族特质,也是中国历史上各种思想碰撞后形成的文化表征,是当今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其内涵具有生生不息的拼搏性格、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境界[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三个核心价值:求真的精神价值、向善的理念价值和尽美的追求价值。“真善美”本就是中华儿女追求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当代人应当在理解其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弘扬真善美的精神,将其与我们的生活和追求结合起来[3]。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中传承的现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几千年,正是建立在不断传承的基础之上。但就目前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实践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不足,缺乏文化自信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人们生活的深度捆绑,全球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在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同时,由于高职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尚未成熟,他们很难以理性的眼光甄别什么是优秀文化,什么是不良意识形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减弱,会使他们缺失应有的文化自信。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氛围下,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将会愈发困难[4]。
(二)高职院校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是根植技术、服务产业的一种教育,受到实用主义、技能至上思想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重实用、轻精神内涵”的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目标过分强调职业教育“谋生”的功能,而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与整体发展中的重要影响[5]。二是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学方法多以填鸭式的灌输教育为主。许多高职院校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并非发自内心的行为,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逐渐减弱。三是教育评价体系过分追求“终结性评价”。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普遍以最终就业作为人才培养评价的导向,而忽视了学生的精神价值追求、人格塑造和文化涵养。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
家具设计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艺术设计类课程,涉及艺术、历史、文化、思想、技术、构造、创新思维等多个领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家具设计课程,可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将其内化,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很多教师发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普遍并不充分,设计过程中存在盲目的跟风现象,导致他们的作品缺乏“根”与“魂”,并没有很好地融入中国本土的生活方式。基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家居设计课程的重要性,展开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总结出以下经验。
(一)明确家具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要想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首先就要重新梳理课程目标。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家具设计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二下学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家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培养设计实践能力,总共只有64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以往更多是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以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等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经过一学年的摸索和总结,结合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整体目标,对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明确。经过调整后的教学目标更好地将课程的专业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贯穿本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豪感,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与担当;第二,大力弘扬追求卓越品质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专注、踏实、精益求精的优秀品格;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职业素养,树立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互相尊重、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优化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还应当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调整。如在家具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教师通过安排课前查阅资料、课中讨论、课后总结、评价反思等多个环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沟通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课中选择性地播放《家具里的中国》《大国工匠》等视频片段,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地位和魅力,以及隐藏在家具背后的历史文化、各朝代的流行家具、经典的榫卯结构、甚至是传统家具的使用礼仪等[6],激励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文化自觉性。教学方法也尽量灵活多变,以具体任务为驱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专业调研、主题讨论等多种途径,增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情感认知,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
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紧紧围绕“文化传承”和“创新精神”两个方面,有意识地将“中国传统家具传承与创新之路”作为课程的主要研究方向。课前,学生针对这一主题收集资料;课中,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关于“传承和创新到底是什么关系”的主题讨论。课程考察环节,我们把苏州硬木家具厂作为家具设计课程的第二课堂,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邀请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许家千老师作为第二课堂的讲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传统手工艺人严谨的工作态度、执着的敬业精神以及企业标准的规章制度。在作品设计环节,学生将线上线下获得的资料进行汇总,梳理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值得借鉴的部分,利用课前所学的电脑绘图技能将设计想法逐一付诸图纸表现;在作品交流汇报环节,每名学生都将自己的设计作品如期上传至网上平台,同学之间可互相打分和点评,教师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讲解和分析。通过一系列积极的尝试和调整,原本单一乏味的课堂变得立体而生动,学生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搜集了大量资料,并创作出了一批具有中华传统文化韵味,同时也能符合现代家居场景环境使用的家具设计作品。例如,学生家具设计作品《回纹电视柜》的设计过程(见图1),其设计元素取自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中的回纹,回纹因其构成形式回环反复、延绵不断,所以在民间有“富贵不断头”的说法。此设计很巧妙地将搜集到的回纹元素进行了变化和重构,将回纹元素转化到电视柜柜脚设计上。学生也在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了家具设计的专业知识。

图1 《回纹电视柜》设计草图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学生不仅掌握了家具设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设计时会不断思考。将搜集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与家具设计相结合,从灵感来源到元素提取、概念图绘制再到效果图建模,整个设计过程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过程,使学生深刻领悟到对传统文化的应用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设计意图、设计原则、使用场景等因素不断创新与完善。
(三)增加课后拓展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豪感 
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采用课后拓展作为教学的进一步延伸。课后拓展部分也分为必做和选做两个模块,必做模块为进一步修改、完善设计作品,并由专人编排后由学院新媒体公众号平台进行作品展示,供全院学生参观点评。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也可以帮助其申报外观专利,并向合作企业苏州硬木家具有限公司推荐。在此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技术问题,学生则需要根据条件对作品进行再次修改。这样反复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家具设计中包含的技术、艺术以及文化内涵,也更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
(四)延伸教学评价体系,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评价
在最终的课程评价环节,我们从之前单一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考查,逐渐向人文素养、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延伸,细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除了考评学生图纸绘制等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外,还要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最终学生根据“传承与创新”为主题设计家具作品,之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院新媒体平台等进行展示,吸引校内外观众进行浏览评价。最终的作品评分环节将由任课教师、校外指导教师及行业专家多方进行综合考评,建立多维度的评价考核体系,这样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专业意见和指导。
四、教学改革成效和反思
(一)教学改革成效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初步在校园里营造出大家一同来关心、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学生设计的作品也受到了行业专家的广泛好评。学校相继组建成立了“苏州市职业大学中国明式家具研究所”“钟锦德大师技能工作室” “明式家具推原”微信公众号等;与多家家具设计生产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2021年底学校获得了“中国红木家具突出贡献”的荣誉称号;2022年学校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我校高峰老师的专著《中国花梨家具研究》由故宫出版社出版发行。薛伟明老师的家具设计作品《秋色斑斓》漆艺画桌椅获得了第八届紫金奖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的银奖。师生多项家具设计作品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等。这些教学改革成效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树立了传承与创新的设计理念,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岗位竞争力。
(二)教学反思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具有复杂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还不够充分,对于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拿捏不准。有些学生过度追求传统表象,设计作品形有余而神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团队也将对课程进行反思和重构,通过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充分,最终让他们在专业技能及文化传承两方面得到融合提升。
五、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是高职院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增加教学课后拓展以及延伸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把教学过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以人为本、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等思想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让家具设计课程更具文化的温度,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薛伟明,苏州市职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传统工艺美术。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天工杂志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