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景学会
学会简介
章程条例
理事会
专家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
裁判委员会
纹样研发中心
传统手工艺再设计实验室
AIGC创意与表现重点实验室
文物活化保护重点实验室
教育研究重点实验室
新媒体艺术传播重点实验室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学术交流
论坛研究
青年沙龙
科研课题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基地建设
基地名录
大师工作站
研学基地
游学基地
科普基地
产业基地
生活方式示范基地
分支机构
理论专业委员会
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雕塑专业委员会
书画专业委员会
织锦专业委员会
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玉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石艺术专业委员会
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
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
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
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
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竹工艺专业委员会
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
微缩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
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
造像艺术专业委员会
宫廷艺术专业委员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会展工作委员会
线上新经济工作委员会
行业大赛
技能大赛
技艺大赛
证书查询
人才培训
党校培训
专业培训
展览资讯
学术展览
专业展览
会员中心
会员名录
入会申请
会费标准与缴纳方式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科协 | 2022年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要点
时间:2022-02-24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
197
分享:
2022年,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聚焦靶心强引领、争创一流抓质量、赋能基层树典型、开放协同求突破,守正创新、稳中求进,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高质量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调整优化学会布局
把握科技创新战略机遇,以系统观念谋划学会建设,深化学会改革,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构建一流学会发展新格局。
1.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以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为主线,通过调研宣讲、联学联建等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深化“党建强会计划”,落实学会理事会党委职责清单,健全学会党委、办事机构党组织、分支机构党小组三层组织体系和党建工作机制。举办“建设一流期刊 献礼党的二十大”云展览、中国卓越科技期刊最美封面评选等主题活动,讲好新时代我国标志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积极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吸纳优秀青年人才、基层一线人才加入学会,提升学会凝聚力、向心力。
2.优化学会学科布局。
加强部际协同,推动优先支持科技类社团成立和发展的政策出台。支持顶尖科学家牵头组织,推动在碳达峰碳中和、新能源、生命健康、信息安全、科技伦理等前沿新兴交叉领域成立新学会。支持学会做强分支机构,遴选一批组织规范、运行有序、引领显著、实力强劲的学会分支机构作为新学会后备力量。梳理全国科技社团学科行业分布,吸纳有优势、有实力、有意愿的科技社团加入中国科协团体会员。推动学会联合体组织重构和业务流程再造,打造重要业务品牌。
3.大力推进一流学会建设。
实施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建设专项,进一步提升学会的组织凝聚力、学术引领力、社会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完善全国学会综合评估体系,建立学会基础数据实时跟踪分析机制,优化学会创新发展系列特色专项排行榜。对标世界一流,坚持问题导向,对学会“精准画像”,做实“一会一案”,打造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和特色创新学会集群。
4.加强学会发展示范导向。
支持学会开展科技评估、科技奖励和标准研制等,提升科技公共服务能力。修订《全国学会组织通则》《全国学会分支(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加强学会制度监管和联系服务。研究制定《全国学会负责人人选条件及履职尽责监督办法》,发挥好学会理事长沙龙、秘书长沙龙作用,提升学会负责人引领学会发展能力。持续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学会干部队伍建设。
5.推动学会深度参与国际科技治理。
推动学会吸纳外籍科技工作者政策落实,支持学会发展外籍和港澳台会员,吸纳一批知华友华外籍科学家和港澳台科技工作者到学会任职。举办世界科技社团发展与治理论坛,深化学会与国际、国别组织实质化合作。开展跟踪调查与政策研究,持续发布全球科技社团影响力排行榜,形成全球科技社团名录及发展蓝皮书。
二、做大一流科技期刊矩阵
面向建设世界创新高地,坚持质量第一,稳中求进,成熟一个,保持一个,不断扩大一流期刊建设成效,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
6.持续打造高品质科技期刊。
深入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引导期刊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科技前沿热点组约不少于200期专刊专栏,增强学术引领力。协同媒体宣传卓越期刊重大成果,制作不少于50期学术前沿快报、期刊掠影,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扩增20个高起点新刊名额,加快英文期刊布局。实施学会期刊出版能力提升计划,遴选不少于50种精品期刊重点培育,支持学会强化期刊建设。发布《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加强学风建设,规范出版管理。
7.推进自主评价体系建设。
推进高质量期刊分级目录编制工作,完善同质等效评价标准,实现分级目录学科覆盖面不少于40个。广泛吸纳国内外科学家参与,优化统计源期刊和世界引文库,发布2022版期刊影响力指数。依托临床医学、实验仪器等领域全国学会,推广案例成果数据库,争取年度新增入库案例超过1万篇,下载量达到百万次,扩大基层认可使用范围。
8.构建开放协同办刊机制。
举办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第十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中国科协主编(社长)沙龙等高端对话活动,深入研讨学术出版热点问题,发布《中国开放获取白皮书》《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2)》。增进与国际出版机构、学协会组织务实合作,共同开展办刊人才培训、学术成果传播,推动不少于50种期刊进入国际主流数据库。实施中国学者国际期刊任职计划,面向全球选聘顶尖科学家担任我国一流期刊主编或编委,推荐优秀科学家担任国际顶尖期刊编委、审稿人。择优参与2-3个国际科技出版领域重大会议、展览,展示国内科技期刊良好形象。
9.推动科技资源汇聚利用。
加快卓越计划集群试点扩容提质,建设自主出版平台,实现编辑出版流程数字化重构,吸引外部期刊加盟,提升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科学数据仓储和应用服务平台,试点推动不少于100种期刊建立数据政策,组建期刊数据库联盟,探索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加快卓越计划数字平台功能贯通,面向不少于500种国内期刊提供公共服务,推动期刊出版数字升级,探索平台资源开放获取路径。
三、强化学术引领能力
聚焦基础前沿、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发展等领域,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有效交流形式,促进学术与智库、科普有效互动,不断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和国际化水平。
10.创新重大科技问题难题前瞻研判机制。
联合国内外科技组织,持续研判发布10个重大前沿科学问题、10个工程技术难题、10个产业技术问题。引导推动全国学会完善重大问题难题前瞻研判和凝练机制,完善学术、智库、科普、人才协同联动的成果应用模式,继续编写出版《面向未来的科技》科普图书,形成引领科技创新、推动集智攻关、深化全球科技交流合作的工作品牌。联合国际科技组织和知名期刊,继续发布“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引导全球科学家加强信任合作,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11.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和学科发展系列研究。
组织动员全国学会,围绕重点产业开展12项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坚持龙头企业主导,领军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相关力量参与,推动学术资源向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汇聚,探索推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有效方案。围绕基础、重点、前沿、交叉等学科方向开展20项学科发展研究,总结学科发展规律,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为引领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12.打造高端国际化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平台。
举办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联合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举办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等系列高端品牌会议,增进对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举办20期高层次专家研讨活动,提供高质量政策建议。持续支持地方科协与全国学会举办高端品牌学术活动,编印《重要学术会议指南》,开展学术会议分级目录试点、学术会议规范建设、学术会议资源汇聚等工作。优化青年人才托举工作,开展25期青年科学家沙龙活动。
四、促进“科创中国”支撑“双创”提质增效
突出科协组织的人才优势、大众特色,推动“科创中国”从创品牌向求实效、从搭平台向植内涵、从扩面向提质、从提供场景向营造生态转变,以高效动员响应机制激发创新创业积极性。
13.依托数字平台持续汇聚“双创”资源。
强化“科创中国”国家公共技术服务与交易平台功能,继续做好“双创”活动周线上支撑,筹办2022全国“双创”活动周。发挥全国学会柔性人才、成果网络优势,推动科技服务团资源、服务和成效向数字平台汇聚,年内对接服务试点城市50%以上双创示范基地。围绕产业前沿热点领域举办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推动“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及成果转化奖”转型,举荐积极参与“科创中国”、致力于成果转化应用的青年人才。与澳门政府合作主办2022年中国科技峰会。
14.提升全国学会服务试点城市(园区)实效。
根据试点城市产业需求精准画像,明确重点服务的主导产业,调整优化科技服务团类型结构、学科结构,择优稳定支持,力争全年组建服务团200支以上。开展科技服务团考核评估,动态调整试点城市层次布局。推广“科创中国”典型模式,推动建设一批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落地载体。面向试点城市开展国际资源、科技投融资、中小企业技术合作三类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支持西藏那曲开展环境宜居科技系列服务。
15.充实高水平创业就业服务内容。
增设“科创中国”数字平台创业就业服务功能,统计和研究“科创中国”支撑创业就业相关情况,促进科技创业带动就业。研究制定平台合作站点建设标准与资源联结规范,分级、分类建设100个以上合作站点。统筹高质量线下服务和智能化线上服务,全年提供5000次以上技术供需对接服务。支持平台加速实现专业化运营,与地方联合开展“科创中国”产学融合会议等品牌活动。充实“科创中国”联合体组织体系,策划组建海外创新创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子联合体。联合流量平台以短视频等形式推介榜单成果,开展技术成果对接落地服务。
16.带动企业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服务。
推动科技领军企业等成立科协组织,融入“科创中国”平台服务网络,实现试点城市所辖园区企业科协组织全覆盖。依托平台为企业“揭榜挂帅”“张榜招贤”提供对接服务,打通中小企业创新资源对接通道。引导全国学会设立服务企业创新分支机构,鼓励与企业联合开展学术活动。举办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扩大企业云课堂服务效能,开展企业“创新达人”遴选宣讲活动。吸纳1000名以上企业科技人才参与产业需求挖掘、技术推介等各项科技服务活动,培育企业技术经理人和卓越工程师。编撰双碳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丛书导论。
来源: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
上一篇:科协 | “科创中国”在行动
下一篇:科协 | 2022“科创中国”年度会议在京召开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