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千年窑火灼灼不息,温州作为瓯窑肇兴之地,其泥土与烈焰淬炼的传奇,早已融入中华陶瓷文明的星河。宋韵风华跨越时空,以简雅、自然、含蓄的美学精髓,持续滋养着当代人对诗意生活的追寻。
展览诚邀观众步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您可品鉴东嘉窑匠心之作——茶器、花器、香器、文房、食器温润生辉,案几、屏风、灯具等家具器物静诉风骨,感受材质肌理的温度与釉色流淌的诗意;亦可沉浸于书斋、茶室、燕居等生活场景,体悟器物在空间中的灵动应用,溯源古人雅致生活的永恒哲学;更可思索千年瓯韵如何借当代匠心器物,丰盈日常并重塑生活美学之境。
澄古:宋韵千年器以载道
遥想汴梁临安,文心璀璨。那时的风雅,不止于笔墨文章的精妙,更蕴藏在日常生活的细微情趣里:窗边素手点茶,雪沫浮于盏上,满室生香;案头古砚承墨,笔锋流转,字字珠玑。一炉篆香袅袅,烟痕变幻如云山;一瓶清供,几枝野花,便得林泉幽趣。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艺和谐,器物承载着精神意趣,在一炉一砚、一花一画间,构筑起超然物外的心灵桃源。
“澄古观今”特展,正是要撷取东嘉地域的文脉清芬,在千年流转中,重现宋代生活艺术的精髓与堂奥。
观今:器韵流转俯仰生辉
展览以宋代美学为脉络,首次系统呈现东嘉窑器物的精神谱系。茶器、花器、香器等雅物,在材质肌理与釉色变化间,凝练着宋式简约、自然、雅致的神韵。精心打造的“书斋雅集”、“茶事清欢”等沉浸式空间,让古意与现代设计在书画、绿植掩映间悄然对话,品牌故事如暗香浮动,娓娓道来瓯窑古法的新生。
移步深入,历史菁华与当代匠心在此辉映。唐宋瓯窑珍品,按“缥瓷青韵”、“青黄雅色”、“褐彩点睛”的釉色美学序列陈列,开片纹理间沉淀着千年窑火的记忆;东嘉窑代表性艺术精品,则以突破性釉彩与实验性造型,续写当代雅器的传奇。显微镜头下的古瓷肌理与限量作品的创新语言,共同谱写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陶瓷美学对话。
启幕清谈:酉时论道慧启今朝
时间:2025年8月16日 17:00-18:30
地点: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南馆一楼
特邀专家学者坐而论道,共同探讨宋式美学的永恒魅力及其当代回响。
书画家,收藏家,茶文化学者
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汤哲明先生研习中国画,又师从陈身道先生研习书法,篆刻。合著《中国山水画通鉴-云间秀色》,2010年被《中国书画》杂志评为当年全国十大青年画家之一。并著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各类刊物,其作品并为被公私机构收藏,于书画之余更深入研究中外茶道,收藏诸多茶道具,并负责编辑及著写关于中外茶文化的书籍及文章。现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上海普陀区美协副主席,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副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特聘教师。
主讲《宋代文人生活美学的器物之美》
阐释宋人审美特征、空间营造之妙谛,及其对当代生活美学的深远启示。
石超先生(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副研究馆员)
石超,江苏泗阳人,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副研究馆员,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的研究、展览和鉴定工作。主编《错彩镂金一浙江出土金银器》,发表《吴越国金银器初步研究》、《浙江出土金银器概述》,参与主编《中国出土金银器全集. 浙江卷》。对西湖人文古迹、佛教遗迹、摩崖石刻有较深的了解和研究。
主讲《宋画读物-宋人生活举例》
以传世宋画为钥,解锁画中人物的起居行止、燕闲清赏,鲜活呈现宋式生活图景。
开幕式报名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仅对外开放50人次
报名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活动资讯群▼
澄古,是为了照见深远的文心;观今,旨在汲取滋养当下的灵感。诚邀您拨冗莅临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西馆,在瓯窑的青碧釉色、雅器的流光、翰墨的余香中,触摸东嘉文脉的温润肌理,聆听宋式美学的悠远回响,一同探寻那份属于今人的、澄澈而丰盈的生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