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首届全国植物染艺术展”暨学术论坛在中华世纪坛举办
时间:2024-09-14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
0 分享:
植物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传承,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推动植物染艺术的创新与传播,“首届全国植物染艺术展”开幕式暨学术论坛近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承办。出席的专家学者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才大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策展人曾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尼跃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薇、贾京生、张宝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与设计执行秘书长、清华大学副教授岳嵩,北京联合大学教授管兰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一璠等。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华女子学院等近百名高校师生参与了本次活动。论坛围绕植物染的历史、文化、技术与创新展开讨论。展览现场
论坛由曾辉主持。他对展览的筹备、文化内涵进行了系统阐述,认为本次展览积极回应了新型文旅市场需求,推动了中华世纪坛夜经济的构建,提升了文旅消费平台的价值,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本次展览总策展人、北京电影学院原副院长尼跃红介绍了“首届植物染艺术展”的意义,深入讲解了植物染的发展历史、类型和工艺特征,并分享了展出作品。“首届全国植物染艺术展”旨在弘扬传统文化,推动非遗传播,展示植物染在应用与创新中的成就,以“尊古不复古,守正不守旧”为理念,开辟了中国文化品牌的新路径。论坛现场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非遗传承人管兰生以《丝绸之路染缬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详细讲解了核桃染、鱼子缬等植物染技法,展示了“万物皆可染”的理念。他强调,植物染艺术不仅推动文化创新,还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路径,在专业队伍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贾京生长期研究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在题为《防染工艺的文化性——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为例》的演讲中,贾京生从五个方面深入剖析了防染工艺的文化内涵:定义、与民族文化的关联、世界文化地位、实用与审美结合。他指出,防染工艺是少数民族历史与风俗的传承载体,融合了实用与审美,体现了“为生活而艺术”的理念,是民族文化的根基与灵魂,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推动文化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参展优秀作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薇长期研究中国传统手工染色技艺,专注于植物冷染与热染技术。她深入基层,与刺绣手艺人合作,将传统工艺与服饰设计相结合。李薇在演讲中强调,非遗的根在乡村,只有在乡村土壤中,非遗才能焕发生机。多年来,她坚持在少数民族地区田野调查,探索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融合,打造体现中国文化的国民服饰,并推动东方美学在国际舞台上传播。演讲的开场与结尾展示了她的时装设计秀,精彩的作品带给观众以视觉震撼。参展优秀作品
张宝华教授在《纤维与技术共生“意”之美》的演讲中,探讨了自然资源与人类工艺的结合,展示了纤维艺术在技术创新中的无限可能。他强调,面对国际纤维材料的创新潮流,传统工艺应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的艺术作品。通过具体的艺术与科技融合案例,张宝华分享了个人的创作经历,启发大家对艺术与科技未来发展方向做深入思考。
在论坛最后环节,观众踊跃提问,表现出对植物染艺术的极大兴趣与关注。曾辉的总结发言进一步深化了对主题的理解,全面回顾了论坛的成果与学术意义。在热烈的互动与深入的交流中,本次论坛圆满落幕。本次论坛活动不仅为首届植物染艺术展的启幕增添了光彩,也为未来植物染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拓宽了视野,展现出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无限潜力。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文旅中国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