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资讯
展览|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23年毕业季——手工之能-当代手工艺实验展
时间:2023-05-30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179      分享:

2023年被称为人工智能之年,由OpenAI公司所引发的一系列科技风暴让我们不断的反思作为曾经的造物之主的人类,其造物主体性的消弭是否会带来一次巨大的功能性和伦理的灾难。今日的世界,也许你现在还能寻觅到某处未名的小镇,用你认为的最传统的方式在劳作生产,打铁喂马,耕织生活,但你所谓的世外桃源可能正在被3万公里之外的的人造卫星不停的监视和扫描,人们可以通过GPS轻易的定位到你的铁匠铺子;这个时代,我们能看见具备人工智能的Alpha Go在智商上无情的碾压人类最聪明的大脑;轨道空间站里通过无线数据传送和3D打印技术直接制造飞船的破损零件;艺术家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地球的另一端通过操纵机械臂精确的完成其设想好的创作……曾经被人类引以为自豪的智慧,正在被一个更为强大的电脑所迅速取代。
一向遵循传统,偏好溯源和摹古的工艺美术,在这样的浪潮之下似乎也被激发出新的生机。当代手工艺正在积极的拥抱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利好,新技术和新材料被艺术家广泛的采纳。“手”的意义被极大延伸了。从某种角度上去理解,手工艺的嬗变可以映射出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生活变化,“变化”是工艺生命的永恒面貌。当我们在不断的纠结于于人脑和人工智能,双手和机械臂孰优孰劣的问题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未来向我们开启了一扇维度更为复杂和多彩的造物之门,而作为快被时代淘汰的手工艺,在这样的一个瞬间,正在暗自酝酿着一次逆袭。


手工之能,是南艺当代手工艺专业对于上述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回应。年轻一代的南艺“手做人” 朝气蓬勃,义无反顾的向更为广阔的道路行进,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手工艺的在当代的变革和复兴以及可以期待的未来。



作品名称:《折·变》

作者:周恒锋

材料:铝

尺寸:8*8*45cm

年份:2021

同一尺寸的平面通过数次弯折,得出不同的立体造型,也是从材料创作层面的一次技术创新。作者使用了“铝”这种材质,有意为之地摒弃了手工艺材料与生俱来的温度感,也让人更加认为这像是一件工业流水线上的冰冷“产品”。同时,铝质表面也没有任何抛光处理,同样拒绝了周围环境的反射对物体本身的干扰。作品中每一件单独的容器对于整体而言,都巧妙地占有着等量的重要性。每一件的造型都具有与整体之间纯粹意义上的,或者说数学意义上的“起承转合”。




作品名称:《绻》

作者:陈裕婷

材料:紫铜

尺寸:18*15*17;20*13*36;

16*17*20;25*13*10;25*20*11cm

年份:2022

器皿是以参数化的奇怪吸引子为探索,参数化数学创作自然元素和生命形式。大自然中不断重复简单的单元,形成复杂的结构与视觉感受。参数化设计具有其自身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涌现出许多数字化具有意味的作品。自古以来,自然图示与器皿的关系密不可分,作品在探究当代数字化背景下,以自然元素与器皿结合新的形式可能性。




作品名称:《水迹二》

作者:唐天一

材料:黄铜、紫铜、银、亚克力

尺寸:32*22*4.5cm;30*30*4.5cm;11*50*4.5cm

年份:2022

灵感来自“水滴石穿”的自然现象,作品利用蚀刻技术的时间性,以及酸性滴液迸溅所造成的不可预设效果对表面进行处理。作为花器的《水迹二》在形式上采取强烈的对比。其内部利用布目镶嵌技术创造出斑驳古墙的纹路,外部采用镜面黄铜板。两者在视觉上通过蚀刻的镂空相连接,同时,由亚克力空间结构相固定。作品创造了“新与旧”沟通的空间,并通过其使用功能产生叙事。


作品名称:《Soft Storm》

作者:王艾清

材料:银,铜,乳胶

尺寸:11*6.5*6.5cm

年份:2023

橡皮圈虽然柔软,在数量与时间的累积下却能创造出巨大的形变。作品通过在圆柱形规则金属容器上不断叠加橡皮圈,将造物过程的所有权让步给另一个材料,使平常隐藏于银器表面的内部力量得以呈现,探讨了随时间逐渐变化的、介于可控与不可控之间的造物形式。



作品名称:《相互佩戴》

作者:吴佳恒

材料:银、珍珠

尺寸:40*23*30cm

年份:2023

当茶具成为了珍珠首饰的承载物,珍珠首饰也成为茶具完整性的一部分。作品将普通茶具进行再造,将首饰和器皿之间的隔阂消解,在使用茶具的过程中,不仅是佩戴珍珠首饰的时刻,更是人、首饰与器皿三者之间的连接与互动。




作品名称:《What’s in the heart?》

作者:李昱鋆

材料:黑胡桃木,黄铜

尺寸:25*25*6cm

年份:2022

作品以探索“鸟笼效应”为出发点——“当你无意获得一个鸟笼时,没过几天,你会为了这个笼子去添置一只鸟。”

这是一个空缺了一条项链的首饰盒。当盒中的项链不翼而飞时,你看着首饰盒中曾极度贴合它的凹槽,是否会疑惑,这条项链不好好在盒子里呆着,它跑去了哪里?你的欲望是否驱使着你去寻找它的踪迹?此时此刻,当你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它的下落时,是否又会第一时间去想象,这条项链的样貌,以此来帮助你进行接下来的搜寻?在构建项链样貌的过程中,你看着盒中一个个的爱心形状和串联起爱心的链条,是否又会接着去想象,它应该是什么材质的呢?黄金?钻石?塑料?宝石?当对首饰的形态加以控制,就留给了观众去思考变量的可能性。可谓“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此展现当代首饰成果的多元化。



作品名称:《度》

作者:宋忻柔

材料:树脂、银

尺寸:26.7*21.2*7.5;26.5*19.5*15.3;

17.3*15*9.9;13.7*14.1*11.6cm

年份:2022

当下生活中的同质化现象也越来越常见,人们在随波逐流中失去自己独立的思考。数字化生存使得人与机器间的冲突得以调和,个体的思维发展应当更加自由解放,人的独立性也应当在数字化时代得到充分的展现。希望通过这些非常规形态的器皿,唤醒人们自身的主体性,带来更多精神与审美上的思考。

选用了碗、盘、杯、壶这四种常见器皿,在器皿所具备的基本用途上,探索其内在功能属性的边界,以及外在造型中理性与非理性的界限。在可用与不可用,是与非之间得到一个可行的极值,展现出混乱与秩序并存,不平衡与平衡相互制约的景象。


作品名称:《Behind The Mask-daydream》

作者:张赟雪

材料:大漆、箔、螺钿

尺寸:80*80cm

年份:2023


作品名称:《Behind The Mask-daydream》

作者:张赟雪

材料:大漆、箔、螺钿

尺寸:80*80cm

年份:2023

《Behind the mask》是一组面具系列的延续。当今,人们时常会过度渴望成为某一种理想化样子,渴望变成一个被众人喜爱的并且符合当下社会形态的模样,从而将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我们在这些形态各异的“面具”的伪装之下能够获得来自各界的认同,也会逐渐迷失自我,把真实的感受隐藏于这些社会面具之下。


作品名称:《轮·回》

作者:诸葛晓磊

材料:大漆、漆泥灰

尺寸:60*240cm(四幅60*60cm横放)

年份:2023

作品从漆灰堆积效应出发,探索经多层堆积产生肌理的交错和裂变现象,灰料以颗粒或调和的方式,经播洒或刮塑呈现圈层。画面形态如年轮般层层递进,记录漆灰“生长”的轨迹——逐渐膨胀到归于宁静,犹如生命循环。四个圈体并置,以不同的成长节奏寓示万物的轮回形态。


作品名称:《俑》

作者:张书铭

材料:大漆,麻布,泡沫

尺寸:20cm*11cm*47cm;8cm*6cm*40cm;

6cm*4cm*14cm;9cm*7cm*37cm;7cm*5cm*35cm;

6cm*5cm*32cm;5cm*9cm*29cm

年份:2021

作品《俑》的创作理念主要是来自于对于人体造型的抽象性表达,造型方面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历史上出土的传统的陪葬工艺人俑以及现代摄影中对人体姿态扭曲的瞬间捕捉作品相结合。而他的的七个造型分别来源于人的几种常用姿态,以体积相对最大的为例,其造型是来源于人背手倾身踮脚探望的姿势。作品《俑》主要是采用了大漆以及纱布、宣纸制作而成,因造型奇特且样式相对而言比较复杂,所以采用了漆艺技法素髹对漆器整体进行髹饰,并且选择的颜色也是较为素雅的红与黑。


作品名称:《妆奁·四种变式-纸》

作者:朱夏磊

材料:大漆、皮纸

尺寸:120x65cm 

年份:2023

作品基于宁波泥金彩漆漆器的传统造型以及传统纹饰,经过形制组合、部件拆解、造型重构、纹饰变体等创作手法制作。四件器具为一组,分别从泥金彩漆中的桶类器进行要素提取,在保证其功能不削减的同时又从女性设计的角度入手,增强设计语义内涵,传承传统造物思想,赋于新时代装饰特征。作品结合纸胎搭配石膏翻模、纸胎塑形工艺展示对妆奁变式的解读。


作品名称:《不解之词》

作者:袁媛

材料:玻璃

尺寸:40×40×30cm(1件)

年份:2018

“人生就是一个异乡者的旅行,转瞬即逝,但这终究不能改变我们证明自己来过的信念,我们希望在这里留下足迹,我们希望得到“重”,对于人也好,对于世界也好。所以就注定了我们被逐出伊甸园。轻与重,徘徊其间,蓦然回首,又有几个人能够看清自己走过的路呢?”


作品名称:《“藏”花》

作者:胡俊杰

材料:玻璃干花

尺寸:40×20×40cm(9件)

年份:2019

以玻璃为材料,塑料袋为造型灵感来源,包裹碎花,意为藏。以“藏”为名,无论隐藏,无论收藏,无论埋藏,无论珍藏。都是值得去“包裹”透过作品,表达美好。“cang”又读“zang”。通过鲜花的败坏与霉变过程引申变化这一主旨,探究变化的意义。


作品名称:《少女日记》

作者:张羽

材料:玻璃

尺寸:50×30×60cm(1件)

年份:2019

现代社会吸猫文化潮流的出现,导致身处异乡的青年人逐渐缺乏安全感,把依赖转到猫的身上,满足内心情感的依赖,猫不再是一个动物,而变成了生活承载梦想的陪伴。


作品名称:《100个瞬间》

作者:时铭

材料:玻璃、铁、亚克力

尺寸:100×100×8cm(100件)

年份:2021

孕育生命是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过程,有其专一的基因排列组合形式。生命在坚韧的同时也是脆弱的,并伴随着无数的不确定因素,就如同易碎的玻璃一般。孕育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将这个过程具象化让我们看到了生命形成本身就是一件充满神奇的事情,要知道我们本身的存在就很了不起。本作品以胎儿成长过程中的100个瞬间为元素,借助玻璃灯工技术来实现它的视觉符号呈现,完成一套百件戒指作品,展示出人类生命的独一无二性,建立与母亲爱的共鸣。


作品名称:《重塑》

作者:杨屹

材料:陶瓷

尺寸:7×6cm

年份:2021

对于通过这种方式做出的陶艺作品,在展示时可以不用刻意遵循口部朝上,底部朝下的原则。而应该以展现出各个部件本身的特点为宗旨,强调模具拼接所产生的错落感。


作品名称:《春之歌》

作者:黄健茹

材料:陶瓷

尺寸:约34*10*10cm

年份:2022

传统的中式花器的轮廓雅致,有律动感。将这些线条提取后组合在一起,后使得作品具有动感。从轮廓线中可以看到传统的玉壶春瓶,葫芦瓶等传统瓶型的轮廓特点。作品加入了花苞,果实等植物的设计元素,以活泼的色彩、表面肌理质感的对比以营造花果的特点。当把它们摆放在一起后,仿佛置身一个奇妙的花园,这些器皿共同演奏着春天的歌谣。


作品名称:《SPIN》

作者:陈赟

材料:陶瓷

尺寸:105*8*8cm

年份:2021

传物体的旋转已经成为现代设计流行的一种选择。从视觉效果上来讲,圆形被公认为最美的形状。其实圆形旋转的美并不是一种偶然,因为其中藏有一个重要的数学美学定律:斐波那契数列。本次作品的设计借鉴斐波那契数列的美学定律,造型上,由两个八边体旋转拼接而成。在成型手法上,选择了新颖的成型手法,将泥浆堆叠,将泥巴的质感尽可能的表现出来。在色彩搭配上,选择了极简的黑白色。白,是美的起点,黑,是没得终点。黑釉与白釉,亦不是对立的。它们是两个极端,却常常互相交汇,幻化成新。黑白之间,是中国瓷色的巅峰。黑与白,是色彩的两端,是美的两个极致,看着矛盾而遥远。张载说:“中国的阴阳是兼体而无累。”看似矛盾的两者,能够包容、统一、交融时便会诞生美的张力。


作品名称:《衍生》

作者:张子怡

材料:陶瓷

尺寸:高 20cm、径 10~4cm、尺寸不等

年份:2023

作品灵感取之于仙人掌外形线条,每个面的交叠,所产生的光影效果上十分出彩。作品利用 3D 建模的方式进行线条的重组、折叠、移动、变化出多样的形状,后期进行翻模烧制。色彩方面所考虑到仙人掌的生长环境,在沙漠容易使人缺水产生幻觉,渐变的色彩更能凸显出光影感。


作品名称:《被刺》

作者:于珊、俞佳英、高艺轩、李龙

材料:棉线、棉布、刺绣工艺

尺寸:35*45cm,4幅

年份:2020

刺绣有单面绣和双面绣之分,单面绣并非真正的单面刺绣,只是将其被设计过的一面展示,另外一面掩盖,这是不被关注的一面,但是本作品恰恰展示刺绣“陌生化”的反面,它似乎是“被刺”的结果,线迹随着刺绣者的绣制顺序在织物的反面留下痕迹,呈现全然偶发的状态,是一种刺绣活动针运动横迹的展现,甚至留下笨拙缝纫的痕迹,本作品对于传统刺绣隐含的装饰内涵提出了挑战,尝试赋予刺绣更多的意义。


作品名称:《春华》

作者:洪家欣

材料:印花面料、拼布工艺

尺寸:145*220cm

年份:2021

作品灵感来源于儿时把玩的万花筒,各色玻璃碎片经三面玻璃镜面的反射,便会出现对称的图案,图案变化万千,仿若盛开的花,给人惊喜、新奇。作品通过截取同一面料单位纹的相同部分,以六分镜像的方式拼接成为独立的图案。该形式将原本的纺织纹样彻底打碎,模仿万花筒的形成原理进行重组,形成全新的视觉效果。最终作品仿若置身春日花海,独居意趣。


作品名称:《万花筒》系列拼布

作者:王亦琪、魏佳、王君瑶

材料:印花面料、拼布工艺

尺寸:145*220cm,3幅

年份:2021



作品名称:《荡起回忆》

作者:陈心如

材料:毛线

尺寸:72cm*120cm

年份:2021

童年记忆的最深处有一片碧绿的草地和荡悠悠的秋千,每每触及至此,所有的烦恼和不愉快的情绪都能够得到治愈。将“草地”与“秋千”结合,秋千上留住的,是最美好的记忆。“草地”用起绒等方法造就一种毛茸茸的感觉,绿黄橙三种大自然的配色有愉悦心情的作用。秋千选用的是带一定弧度的软板秋千,托举的形象,增加了一定的深度。吊绳选的是麻绳,和“草地”形成搭配,麻绳上也设计了一些线类装饰上去,使得每个部分都有关联。



作品名称:《HIV的三种传播途径》

作者:陈镕岚

材料:925银、黄铜、树脂、针管、奶嘴、安全套

尺寸:20*20*5cm、9*1*1cm、8*9*8cm

年份:2021

HIV有三种传播途径,我以直观的视角将其做成了叙事性首饰,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艾滋病。血液传播:吸毒人员共用注射器会导致感染艾滋,当你做“按下去”这个动作时,你会感到疼痛,并且注意到“LOVE YOURSELF”;性传播:在为爱鼓掌时一定要全程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不论男女还是男男;母婴传播:分娩和哺乳过程中都可能会感染,但祖国的花朵我们应好好爱护才是。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


作品名称:《未完成形态的茧》

作者:赵欣然

材料:银、羊毛毡、线

尺寸:项链 长28cm宽20cm,胸针宽5.5cm长10cm

年份:2019



作品名称:《雨花石胸针》

作者:赵欣然

材料:铜镀金、led灯泡

尺寸:5cm*3.5cm

年份:2020

观察雨花石的自然造型,提取其外轮廓的不规则形态为基础框架进行设计,结合传统纹样作为镂空花纹附着于表面,当内置的灯光亮起时,胸针会随着佩戴者的行动与周围环境发生互动,灯光也会折射出不同的图案效果。



作品名称:《亲密关系》

作者:杨颜开

材料:银 岫玉

尺寸:10cm x 8cm

年份:2022

灵感来自于合玉块,因为合缀块就分成两部分,有定情信物这样的作用。但是完整的一个玉块又有着另一种含义: 送人以一个完整的块其实是诀别的意思。所以我就想到做一个表达亲密关系的这样互动的首饰。童话《小王子》中有句话“如果你想要和别人制造羁绊,就要承受流泪的风险”。很多人选择不付出真心,不卷入深层的亲密关系中,制造“羁绊”,就有可能面临分离的悲伤。而当你选择牵手,就相当于付出了真心,而块又有诀别的意思,两个人十指牵手拼成一个完整的块,所以就有可能要承受分离的风险。每一种关系都需要用心经营,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作品名称:《“宝石”》

作者:杨颜开

材料:银 

尺寸:5cm x 5cm左右

年份:2021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汲取生活的灵感,将身边的器物结构和造型语言与首饰的设计相结合,进一步演绎出更有价值的首饰语言。通过探索生活器物造型语言与首饰造型语言之间的转化可能性,我们为其赋予了丰富的造型空间和想象空间。以收纳盒的结构原理为灵感,我们选择了不同宝石的造型和几何形的戒圈来构建作品。这些宝石的造型经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可以旋转、拆解和闭合,从而转变成不同的造型形态,为作品增添了更多的造型可能性。



作品名称:《“生”生》

作者:杨颜开

材料:银 

尺寸:5cm x 5cm左右

年份:2022

这件作品的设计灵感源自于蝉的生命周期和其象征性意义。蝉以其独特的生命轨迹,寄托了人们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和追问。蚕历经风雨,然后吐丝结茧。结茧的形态就像生命初期的胚胎,而破茧成蝶后即象征着重生和却也走向了生命尽头。这相似的形态对于人来说却是生命的开始。这件作品通过融合蚕蜕变的象征意义,将生命的循环和蜕变的奇迹呈现。,即使面临死亡或挑战,也有着希望和新生的可能性。设计通过独特的形态和细节,将蝉的结茧与人类的生命之旅相联系,传达出生命的奇妙与无限可能性。它象征着生命的轮回、重生和永恒。


来源:XSPACE艺术空间公众号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