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璘光如玉·艺溯成钢——宁璘、宁钢艺术联展”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才大颖应邀出席并致辞。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的嘉宾还有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周峰,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侯文全,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名誉院长陈汗青,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校长宁钢,湖北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鲍清芬宣布展览开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杰主持捐赠仪式。


▲ 湖北美术学院 党委副书记、校长周峰致辞
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周峰向到场各位领导、嘉宾表示欢迎,向宁璘先生、宁钢教授两代艺术大家致以崇高敬意。周峰校长认为,宁璘先生的艺术人生是一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壮丽诗篇。宁璘先生与学校几乎同龄,其艺术轨迹与武昌艺专的发展交相辉映。作为受父辈艺术熏陶的第二代艺术家,宁钢教授不仅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基因,还以学者型艺术家的宏阔视野,实现了从“丹青”到“窑火”的创造性转化。此次展览是一次跨越时空的三重对话:其一,是两代艺术家之间“从战火到窑火”的精神对话——宁璘先生以笔锋凝固历史,宁钢教授则以釉彩熔铸时代;其二,是“从武昌艺专到景德镇窑场”的学脉对话,展现了中国艺术教育中“西学为用”和“本土再生”的辩证历程;其三,是“从个体记忆到家国叙事”的文化对话,昭示了中国艺术家“为山河立心,为文明铸魂”的永恒担当。

▲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才大颖致辞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才大颖向湖北美术学院建校105周年表示祝贺,并对百岁高龄的宁璘先生和当代陶瓷艺术领军人物宁钢教授表示崇高敬意。他回顾了湖北美术学院紧随时代发展,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百年历程,认为此次联展以“璘光如玉·艺溯成钢”为题,恰是对赓续学脉和家学文脉的精准概括。宁璘先生的《爆破英雄伍先华》《七勇士夜袭轿岩山》等作品,以真挚的情感和扎实的功底,为硝烟弥漫的岁月留下了永恒的精神注脚。宁钢教授则通过“中国红”“稻穗”“仙鹤”等意象,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

▲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侯文全致辞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侯文全向展览的开幕表示祝贺。他认为,本次展览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意义尤为深远,因为它将武汉与景德镇、美术教育与陶瓷产业、老一代艺术家与青年学子紧密联系在一起。“璘光如玉”是宁璘先生的人格写照,“艺溯成钢”则是宁钢教授的艺术宣言。通过两代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实践,我们感受到“在艰难中坚持理想”和“在传统中开拓新路”的艺术精神。宁璘先生的军旅题材作品与宁钢教授的当代探索,展现了两代艺术家如何通过不同媒介诠释艺术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

▲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名誉院长陈汗青致辞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名誉院长陈汗青教授,对湖北美术学院建校105周年及此次展览开幕表示祝贺。他回顾了从武昌芝麻岭的初创校舍到今日藏龙岛的现代化校园,湖北美术学院105年的发展轨迹,正是一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演进史。一代代湖美人以画笔为媒,以美育为魂,在荆楚大地上深耕艺术沃土,铸就了“推行美育,启发民智”的精神丰碑。“璘光如玉·艺溯成钢”,这不仅是一场父子两代人的艺术对话,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它向我们昭示:艺术的生机,源于传承中的创新,创新中的坚守。

▲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校长宁钢致感谢辞
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校长宁钢教授对湖北美术学院建校105周年表示祝贺,并感谢受邀与父亲宁璘先生共同举办此次展览。他回顾道,父亲宁璘先生在武昌艺专学成后,曾执笔从戎,用画笔记录烽火岁月中的英雄形象;转业后,他将历史凝固在画布之上;晚年则回归到水粉风景的宁静与深邃。“他的艺术生涯,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他艺术的光芒是我艺术道路上最初的灯塔。追随父亲的足迹,我走上了艺术创作与教育的道路,并从绘画走向了更为炽热的陶瓷艺术领域。父亲是武昌艺专的学子,此次能够回到他艺术梦想启航的地方——湖北美术学院举办展览,仿佛是一次圆满的轮回。我们父子的作品在此呈现,是两代人的艺术接力,是两种媒介的深情对话,更是从‘为国塑史’的革命现实主义到‘为时代造器’的当代艺术探索的脉络展现。”在致谢环节中,宁钢教授表示,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湖北美术学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在学校领导的精心指导下,本次展览得以顺利呈现。感谢策展人陈君、张杰及其团队、景德镇宁钢艺术博物馆团队,以及媒体朋友们的辛勤付出。

▲ 湖北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鲍清芬宣布展览开幕

▲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杰主持捐赠仪式

▲ 捐赠仪式合影
在开幕式上,举行了宁璘先生和宁钢教授作品捐赠仪式。两位艺术家向湖北美术学院捐赠了三件珍贵作品,副校长程智力、张炼、曹丹分别为宁钢教授、张朝晖教授颁发了捐赠证书。
▲ 开幕式现场


▲ 展览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