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培训 | 2025年清华大学苏作与京作非遗研修班开班
时间:2025-10-17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13      分享:

2025年10月13日,北京市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2025年清华大学苏作与京作非遗研修班在清华美院举行开班仪式。历史上,京苏两地手工艺存在大量交流。本期研修班以苏州、北京各门类传统工艺传承人群为培训对象,通过集中授课和研讨、实地参访、展示展演等形式,增进对京苏地域文化、特别是文人艺术传统的理解,促进京苏两地传承人对话交流、协同创新,提升创作、设计和品牌策划能力,为京苏两地传统工艺振兴及文旅融合发展培养一批骨干人才,共同探索非遗整体性保护和非遗旅游深度融合规律。

图片
开班仪式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历史、理论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非遗研培项目学术负责人、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对各位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回顾了清华美院自2015年以来举办非遗研培活动的发展历程、工作成效和社会影响力,介绍了此次研修班的发起初衷、课程体系和未来愿景,希望京苏两地非遗传承人以该项目为桥梁,串联起“宫廷和地方”、“京作和苏作”的历史文化联系,激活当代非遗创新性传承保护的跨文化交流对话。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对学员提出殷切期望并宣布开班。
图片
随后,覃川书记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推动文艺赋能城乡发展》专题讲座。他结合清华美院近年来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赋能城乡发展的实践案例,深入阐释、解读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来源、发展历程和重要文件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指示,以及近年来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效。
覃川书记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架构是“两个结合”的理论创新、“明体达用”的实践逻辑和“守正创新”的方法论,其实践部署是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固本培元、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双轮驱动、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弘扬和国际传播能力的全面提升。新的时代,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图片
 
当日下午,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项兆伦以《关于非遗保护的认识与实践》为题,从“非遗的概念与文化传统的整体观”“指导思想及工作原则、政策取向与保护传承新格局”“传承人群研培与振兴传统工艺的基本考虑”“关于申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等四个方面展开了专题讲座。他表示,当下社会各界对非遗及其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应当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理解和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认为“非遗是具有当代价值的民间文化传统和生产生活习俗”。非遗的传承发展,是文化传统与当代审美、当下生活的有机融合,需要在传承实践中不断融入人的智慧、才艺和创造力,产生和形成新的内容与形式,从而达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效果。

图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陈媛媛作为此次研修班的班主任向各位学员介绍了项目的筹备工作和课程要求。京苏两地传承人进行了自我介绍和交流,期待在为期一月的学习生活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图片
课堂现场
图片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清美非遗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