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活动 | 从宜兴陶艺到中国匠造:传统工艺的现代化振兴之路
时间:2025-08-26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0      分享:

携千年陶都之文脉,敬四海匠人之精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宜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宜兴市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宜兴市紫砂艺术研究院院长卫江安,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在由农业农村部、《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赋能乡村工匠创新创造活动培训”中,以宜兴陶艺传承与创新为经纬,畅论传统工艺现代化创造与品牌经营之道。



一、以千年薪火,守艺心不改


卫江安以宜兴陶艺七千年传承为引,细致解析紫砂艺术所承载的文化厚度与审美体系。他强调,传统工艺的振兴根植于对自身文化基因的敬畏与理解,唯有深入内核,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价值重构。宜兴陶从史前炊器迈入创新领域,正是一条不断自我更迭、融合突破的道路。



二、立产品之新,融科技之魂


围绕现代化路径,卫江安指出产品需突破边界、场景需叙事重生、传播需深浅相济。传统的陶瓷行业既要活化陶二厂、古南街等历史场域重塑消费体验,又要融入智能化设计与先进制造工艺,推动产业迭代升级;既要借势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浪潮,也要守护工艺传承的精神内核;既要善用技术扩声引流,更要以文化诚意传心立信。



三、借AI之力,赋传统新生


论及科技与手工的融合,卫江安深刻阐明技术绝非替代匠心,而是为新工匠赋能的关键路径。AI是人机协同的桥梁,是使隐性经验显性传承的载体,是降低技艺流传损耗的保障,更是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底层支撑。新时代匠人既要手下有功夫、心中有传承,也应有眼界接纳新工具,有智慧融汇新技术。



四、辟渠道之径,引资源之活水


卫江安以经营视角提出“金字塔模型”,以量产铺市场、定制提价值、资产立标杆,并借助新媒体内容与艺术品置换等新渠道实现品牌破圈。宜兴的实践已然证明,将传统工艺纳入现代经营体系,打通创作、传播与价值转化,方能在守正与创新之间走出一条可持续、可推广的振兴之路。



课程以“手艺是过去的未来,科技是未来的手艺”作结,卫江安寄语当代匠人当以守正为根基,以开新为羽翼,在承续中焕发,于创造中传承,令文化之魂、科技之力与商业之美共鸣共振,走出一条既有根脉又有光亮的中国匠人振兴之路。

整场授课在融洽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讲座结束后,匠人们意犹未尽,纷纷上前与卫江安交流探讨。此番讲授,不仅传递了方法,更点燃了信念;不仅是知识的共享,更是精神的汇聚。以文化为本,以科技为翼,以商业为帆,传统工艺必将在新时代焕发更为璀璨的光彩。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陶事儿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