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卓越|姚建萍:奋力推动工艺美术高处再攀登——在2022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大会暨大师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时间:2022-12-29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128      分享:

2022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大会暨“大师论坛”于11月4日在江西省南昌市隆重举行。来自不同领域的行业专家、业界学者、政府官员走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南昌),聆听讲座,同台论道。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艺术专委会副主任姚建萍以“奋力推动工艺美术高处再攀登”为题主旨演讲。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刺绣艺术专委会副主任姚建萍主旨演讲
她讲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总书记的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让我们工艺美术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肩上所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取得了伟大成就,让非遗保护、传承、开发、利用,绽放迷人的光彩,也给我们工美界、中国刺绣界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国大师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行业创新发展的引领者、示范者,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性人群。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推动工艺美术高处再攀高,自觉承担“兴文化”的使命任务,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呈现我们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下面我将分享在“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上所做的一些积极的探索”。
我们以苏绣为载体,以设计为方法,以传承为使命,不断拓宽苏绣的边界的同时,坚持“守正创新”,提出了“绣随时代、针融百家”创作理念,以此作为指导思想,深耕领域发展。
如何能找到“绣随时代”的路径和方法——首先要解决的“刺绣的创新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新的背景,工艺美术的新时代和人民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随着工艺美术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个古老的行业迸发出勃勃生机。与此同时,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国范围开展,随着文化自信的增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对工艺美术有了新的 认识和诉求,大家日益认同和珍视它所承载的手工文化价值,以及基于材料、技艺和样式的独特性、精巧性的手工艺术品格。
这一切新需要、新机制、新认识,都促进着新时代生机勃勃的工艺美术创作,使之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民众,形成 了“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生动局面。
“欣欣向荣”的背后是刺绣艺术发展遇到重大的危机和痛点:绣稿的雷同性,照抄、照拿、照搬。全国各绣种的相似性。这种风向中埋伏着刺绣艺术独立品格丧失的巨大危机。刺绣长期以来模仿古代绘画,如清明上河图,姑苏繁华图等等这些都是作为苏绣的热门题材,这些模仿写实性,山水画、花鸟画、唐卡等画绣中蕴含着描摹对象巨大的相似性,各种刺绣技法似乎都是为了所谓的“一模一样”而存在,刺绣本身的针法语言,绣线的色彩特色常常被忽略,更谈不上对刺绣本身语言的自我表达和精神追求,以及对时代需求的考量。
二、进入自我反思,也是自我觉醒阶段
我在2000年左右绣制姑苏繁华图,这过程中,一直与古人对话,也深深的进入了反思,触动我的是,我们10个人,花了近2年的时间,绣制再现了清代的画家徐扬画的历史上姑苏繁华盛景,绣的很精致,还原的也很逼真,是为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绣召开,作为城市文化形象陈立在苏州护城河旁,目的是让外国友人了解我们苏州历史上就是繁华之地。
令我不禁自问的是苏绣历来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在历史不同时期有一座座高峰和丰碑。难道生长在改革开发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我们只能走这条绣的蓝本就是古代绘画,跟着明代顾绣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在刺绣的底稿上不用费劲。
三、追根溯源,历史上一座座丰碑
回顾历史,有着一座座艺术高峰,一座座丰碑人物。就在我们苏工苏作中,历史上有沈寿、蒯祥、陆子岗、明式家具,创造了他们那个时代的高峰。这对于新时代每一个奋斗者、传承者来说特别重要!以史为鉴,前辈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留下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激励着当代我们每一位奋斗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目前我们应该努力去创造文化遗产现象,奋力推动工艺美术高处再攀高!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初心和使命!敬畏不同时期出现的文艺高峰,都有一个精英的团体,并由“文人、匠人、商人”组成。无论是沈寿时代、杨守玉时代,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创建的苏州刺绣研究所的名家大师。
例如:明代玉圣 —— 陆子冈,“诗书画印”入玉设计与平面减地创新技法,成为后世玉工沿袭 和传承的主要载体,子冈已不再是人名,而是演变成了一个品牌——“子冈牌”。蒯鲁班——蒯祥,明代建筑匠师,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香山帮” 作为时代的建筑品牌,家喻户晓。绣圣 —— 沈寿,清朝刺绣大师,创立“仿真绣”,作品《耶稣像》在国际巴拿马博览会获金奖,让苏绣走向国际。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刺绣风采
传统工艺美术表现题材问题,一直是社会和学界普遍关注的。受制于传承方式,作坊式师徒传承,较少的科班出身、工匠的知识结构、视野从及趋利等问题,非遗传承者多为个人或个体工作室为单位的一种工坊式,以自产自销为主的传统模式,制约传 统手工艺发展的痛点。苏绣的表现题材长期依赖绘稿,神话题材、历史题材、花鸟题材较为普通,现实题材较少。没有自己独 立的原创绣稿,停留在技艺表达的工艺阶段,难以表达苏绣人的思想和追求。
苏绣的创作靠得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苏州刺绣研究所都有几十个人的设计室。目前要结合新的形势和条件,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探索找到一条既“符合艺术创作又符合市场规律”的新路径——“砸锅卖钱”建团队。致力于苏绣的继承、创 新、发扬的时代使命!
从“思想观念创新、题材内容创新、技艺针法创新、协同跨界创新”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创作体系,提高原创能力,提出“绣随时代、针融百家”的创作方向,以关注国家重大事件和民生为主的创作内容,创作具有时代性、能够表达人民理想、艺术思想的作品,使苏绣能够象征一种文化、代表一个时代的格局走入大空间。
下面再分享“突破艺术高度、回归艺术生活”的姚绣发展之路。
一、苏绣文脉传承
建立团队、创新精品:多年来,我培养的队伍从原创研发、创作生产、展览展陈、装裱储运到品牌传播、活动运营等一系列围绕苏绣发展的“国礼团队”。绣随时代,针融百家:“绣随时代,针融百家”以此作为指导思想来探索实践,致力于把苏绣作品推向国家大型文化空间。从“思想观念创新、题材内容创新、技艺针法创新、协同跨界创新”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创作体系,提高原创能力,以关注国家重大事件和民生为主的创作内容,创作具有时代性、能够表达人民理想、艺术思想的作品,使苏绣能够象征一种文化、代表一个时代的格局走进文化大空间。
设计着重系统考虑从内容、题材、形式、材料、工艺、功能、环境的定位要求。
成熟的技法运用是姚建萍的特长,技法娴熟于胸,情感表露其间,姚建萍在作品中将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 、海纳百川,通过苏绣的手法充分表现出来,抒发的是中华儿女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歌颂的是国泰民安的和谐盛世,绣出的是姚建萍对苏绣艺术永远不竭的追求。融针绣在具体作品表现形式来说,主要特征是具有时代性,绣随时代就是融针绣的一个重要内在理念。作品将“画面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相融合,将“写意和写实”相融合,将“江南之美中的含蓄婉约和创新文化中的激情奔放”相融合。在“绣意与绣真”上下功夫,在“情调、意境、气势”上下功夫,在“针融百家、艺开新境”上下功夫,为中国刺绣的艺术创作做探路者
二、苏绣回归生活
贴近人民审美趣味,强化审美共鸣:用情在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是工艺美术创作发展的基础和源泉。王朝闻先生指出:“我国的工艺美术和其他艺术一样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唯一正确的方向,但也只有从人民对工艺美术的需要和工艺美术对人民的作用出发才能够正确贯彻这个方向”。工艺美术来自生活,既源于具体的物质需要,也包含艺术的审美的需要与创造。
三、苏绣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推动行业共同进步:2021年9月23日,第十三届中国刺绣文化艺术节首届苏州工艺双年展作为刺绣艺术节的开场展览同时开幕。2019年,在姚建萍的积极参与组织策划推动下,得到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江苏省民协大力支持。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及省级大师和代表性90后新生代老中青三代人,特邀了全国各绣种的名家大师代表,共同走进中国美术馆,上演了“锦绣中华——刺绣艺术精品展”,为祖国献礼,向人民汇报。2014年,姚建萍为镇湖苏绣传承人获得江苏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启动创作 原创苏绣作品向苏州市高新区政府申请到专门立项资金。姚建萍认真负责实施此项目的从启 动到完成,并率领姚惠芬、邹英姿、卢福英、王丽华、朱寿珍、梁雪芳、沈德龙八位大师创 作八位幅原创苏绣作品。这不仅留下了一批苏绣的创新之作,同时推动苏绣艺术和整个产业 的发展,这对引领苏绣创新发展走出了新的一步。
2017年,姚建萍积极参与组织推动,得到新区政府的支持,完成了在北京恭王 府“锦绣中华——水墨姑苏”系列活动。整个活动全方位带领大家从梳理历代刺绣针法的呈 现,组织一场苏绣作品展示,一场水墨姑苏服饰秀,一场苏绣学术论坛,多维度的向人们展 示了民族艺术之美。2015年,“针融百家 艺开新境——姚建萍刺绣艺术个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 办,期间同行大师及学生参观欣赏、交流学习。2019年,在姚建萍的积极参与组织推动下,得到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 江苏省民协大力支持。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及省级大师和代表性90后 新生代老中青三代人,特邀了全国各绣种的名家大师代表,共同走进中国美术馆,上演了 “锦绣中华——江苏刺绣艺术精品展”,为祖国献礼,向人民汇报。传承刺绣技艺,助力乡村振兴:绣花针助力乡村振兴,在十多年中,走进大山,走进草原,传授技艺,扶心扶志,走向共同富裕。 
习总书记勉励我们: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我们一定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 ,营造风清气正的文艺创作氛围,持续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传播好中国声音,以实际行动投身到苐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为实现我国现代化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工艺美术应该做到“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我们不仅要深刻认识工艺美术的发展现实,更要从根本上认识和把握工艺美术优良传统,紧密对接新时代人民的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工艺美术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回顾和重温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的创作导向,深刻理解文艺发展的目标和方法,在时代发展中坚守人民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培根铸魂,用心用情用功“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处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