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长卷中,学术与实践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五届理事会的五年履职,扛起了“行业引领”的时代大旗,以产业思维推动理念创新、以智库洞见凝聚多方共识、以战略眼光前瞻远景目标。从“学术引领”的深度突破到实践探索的初见曙光,开启了中国工艺美术“创新传承”的时代新篇。
回望五年漫漫征程,五届理事会始终坚持“学术立会”,初步构建起了中国工艺美术“理论研究、智库洞见、凝聚共识、产业实践”完整的“学术引领”体系,并迅速地融入到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之中。让“学术引领”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转换成为行之有效的“行业引领”,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进程中,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
2020年:开篇破局
这一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五届理事会组建不过百余日,明确以“学术引领”举旗定向,开启破局之旅。
1、2020年9月在北京五届一次理事会上,首次提出打造“四个工美”的理念,传承“经典工美”、锚定“创意工美”、拥抱“科技工美”、走向“生活工美”。
2、2020年9月在嘉兴研讨会上,明确以“产业思维”引领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未来。首次提出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特质”的内涵:一个核心(由创意思维引领)、双轮驱动(人文与科技协调驱动)、一个定位(具有产业集聚的技能密集型产业)、两种属性(兼具经济与文化双重属性)、两个载体(承接一产、服务三产的主观载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客观载体)、一个明确(其产业本质目前仍属于第二产业的制造业)。
3、2020年9月在禹州调研期间,首次提出“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学术主张,强调“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的产业发展理念。
4、2020年11月在杭州浙江二轻集团组织的座谈会上,首次明确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定位:“坚持党建统领、恪守学会使命、引领行业发展、满足时代需求”。由此,开启了“行业引领”的实践探索之路。
2021年:红脉铸魂
这一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五届理事会紧扣时代脉搏,融“红色主题”于行业重大活动之中,意在举旗明志。
5、2021年4月在太原五届二次理事会上,首次明确工艺美术的“三大任务”:繁荣文化、满足需求、稳定就业;首次明确“三大方向”:打造大国重器、塑造中国符号、引领时代需求。强调了三者的相互关系,尤其强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个优秀群体攀登高峰、打造“大国重器”的使命。
6、2021年5月在北京,将“红色主题”融入到“繁荣文化”的重大任务之中,为庆祝建党百年连续举办南昌的“红星照耀中国”、嘉兴的“红船精神”、长沙的“回眸百年”三场大型红色主题展览。
2022年:举旗破冰
这一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五届理事会主动践行“学术引领”,以夯实核心能力为抓手,全力履职以“学术引领”实现“行业引领”的主责。
7、2022年2月在新年贺词中,首次提出建构工艺美术的“四大能力”:产业创造力、行业影响力、院校创新力、人才竞争力。由此,开启了以提升“四大能力”为根本的、造就出一系列从无到有的平台或项目,实现“学术引领”由“主张”走向“践行”,并在践行中不断地创造创新。
8、2022年5月创立全国工艺美术大学生“毕业季”优秀作品大赛,充分展现工艺美术“创意思维”的核心特质,激励院校“毕业季”拥抱科技,并与产业深度融合,重在提升“院校的创新力”。
9、2022年7月在杭州五届三次理事会上,首次建构起产业思维下的“政产学研”融合支撑体系,包括大师工作站、研学基地、游学基地、产业基地、生活方式示范基地等,重在提升“人才的竞争力”。
10、2022年11月在南昌,创立“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大会”,首次提出“引领行业发展、满足时代需求,把工艺美术产品打造成生活必需品”的产业目标,重在提升“产业的创造力”。
11、2022年11月在温州,创立“手工艺50人论坛”,首次提出“艺术当随时代、手艺当领时尚,把手工艺产业打造成时尚产业”的产业目标,重在提升“行业的影响力”。至此,明确了中国工艺美术产业未来发展的两大目标。
2023年:转型跨越
这一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五届理事会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以突破性的思维为产业深度转型提供路径指引。
12、2023年4月在郑州五届四次理事会上,首次提出从“行业思维”向“产业思维”转变的理念: 明确提出树立“转换理念、拥抱创意”的思维;担负“创造需求、引领消费”的使命;明确“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定位。由此,开启了学术主张的主动践行之路。
13、2023年7月在天津中德职业学院调研中,首次提出从“产教融合”向“教产融合”转变的理念;同年10月在厦门创立“首届全国工艺美术教育大会”,并明确:“教育要引领产业、服务产业”的理念。
14、2023年11月在哈尔滨学院由黑龙江文联主办的专题报告会上,明确提出: 以“四个转变”打通艺术生活化路径;以“四个推动”打通“生活艺术化”的路径;以“四个开创”打通“文人艺术步入家庭”的路径。
2024年:前瞻探索
这一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五届理事会敏锐把握时代脉搏,聚焦核心主题,为工艺美术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注入强劲动力。
15、2024年4月在济南五届五次理事会上,首次提出从“传承创新”向“创新传承”转变的理念,并与从“产教融合”向“教产融合”转变的理念一道,成为助力中国工艺美术产业深度转型的两翼;首次提出以“艺科融合”理念建构中国工艺美术新质生产力的学术主张。
16、2024年5月在回复工信部的建议中,首次提出创建“时尚消费品类”的政策建议,为“艺术生活化”产品创建新的品类,并首次提出以“轻奢品牌”作为时尚消费品类核心产业的品牌定位。意在打通“艺术生活化”与“生活艺术化”的时尚消费路径,强调以“物以类聚”的有效供给,满足“人以群分”的时尚需求。
17、2024年11月在温州五届六次理事会上,首次完整发布以“学术引领”实现“行业引领”的理论体系,为工艺美术的深度转型奠定践行基石。
18、2024年11月在西安美术学院举办的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委会年会上,首次提出“魅力乡村”的理念及内涵。由此,明晰了工艺美术有效赋能“乡村振兴”的学术主张。
19、2024年12月在温州工艺美术创新之道交流会上,首次提出从“以人为中心”的时尚1.0时代向以“场景为中心”的时尚2.0时代跃迁的学术主张。明确了“时尚2.0”理念的内涵,为工艺美术产品的“时尚属性”探索新路径。
20、2024年12月在哈尔滨高校美育教育与创意实践研讨会上,首次提出“让工艺美术作为通识教育走进社会”的学术主张。
2025年:赋能未来
这一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五届理事会紧扣“十五五”规划酝酿的战略节点,以系统性思维整合学术探索与实践成果,为中国工艺美术的深度转型筑根明向。
21、2025年2月在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年会上,首次提出从“经典产业”跨向“时尚产业”的学术主张。
22、2025年5月在沈阳,由工信部主办的“消费名品大会”上,首次提出“时尚3.0”概念,明确“叙事能力”与“审美能力”或将成为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首次系统性诠释“大师经济”的学术主张。
23、2025年6月在回复中国科协的调研建议中,首次提出“美育中国”行动计划的政策建议,并积极推动“设立中国美育日议案”的落地。
24、2025年6月在西安陕西工艺美术大师高研班上,首次提出“文化新质生产力”赋能“时尚消费品类”的“造物曲线”或将改变传统制造“微笑曲线”规律的学术主张。
25、2025年7月在北京历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回巡展上,首次提出以“文化新质生产力”唤醒“大师经济”的学术主张,并于七、八两月在山东与北京分别系统地阐述“大师经济”的产业模式。
五载春秋,是学术与实践相互成就的五年,更是中国工艺美术从“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1.0时代向“融入生活、引领生活”的2.0时代跃升的五年: 所有的学术主张无不指向以“新质生产力”撬动中国工艺美术产业从“经典产业”跨向“时尚产业”;以“文化新质生产力”唤醒并催生“大师经济”。
这五年,是理念引领的五年。“四个工美”的提出,为工艺美术注入了蓬勃动力。“经典”、“创意”、“科技”、“生活”四大维度,打破的不止于传统认知,重要的是找到了“传统技艺与当代生活的链接点”,打通了“艺术生活化”与“生活艺术化”的路径。
这五年,是体系重构的五年。“产业思维”的提出成就关键转折,以更为宏观的产业视角开启了中国工艺美术的新境界。不仅要实现工艺美术从“作品”到“产品”的认知跃迁,更要探求从“文化消费”到“时尚消费”的倍增逻辑。
这五年,是价值再造的五年。“大师群体”守住了文脉根魂,“大师产业”激活了创造基因,“大师经济”挺起了行业脊梁,工艺美术品不再仅仅是静态的展品,更应该成为融入生活、相伴生活左右的“时尚消费品”。
站在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潮头,五年的“学术引领”之路更是五届理事会以“学术引领”带动“行业引领”,进而实现“政治引领”的履职之路。面向未来,“艺科融合”当亘古不变,“大师经济”定呼之欲出,这条以学术引领实践、以实践反哺学术的脉络,一定能绘制出产业跃升的美好愿景,并将创造无限可能。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笃定以“文化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工艺美术的深度转型,中国工艺美术从“消费社会的边缘”走向“消费社会的中央”或许不再是梦。
谨此,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六十周年之际,五届理事会呈上履职五年“行业引领”的时代答卷!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2025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