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景学会
学会简介
章程条例
理事会
专家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
裁判委员会
纹样研发中心
传统手工艺再设计实验室
AIGC创意与表现重点实验室
文物活化保护重点实验室
教育研究重点实验室
新媒体艺术传播重点实验室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学术交流
论坛研究
青年沙龙
科研课题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基地建设
基地名录
大师工作站
研学基地
游学基地
科普基地
产业基地
生活方式示范基地
分支机构
理论专业委员会
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雕塑专业委员会
书画专业委员会
织锦专业委员会
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玉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石艺术专业委员会
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
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
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
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
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竹工艺专业委员会
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
微缩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
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
造像艺术专业委员会
宫廷艺术专业委员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会展工作委员会
线上新经济工作委员会
行业大赛
技能大赛
技艺大赛
证书查询
人才培训
党校培训
专业培训
展览资讯
学术展览
专业展览
会员中心
会员名录
入会申请
会费标准与缴纳方式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观点 | 才大颖:抢抓机遇 乘势而为 ——《关于推动工艺美术行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解读
时间:2025-01-02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
56
分享:
工信部、文旅部、人社部三部委联合出台《指导意见》(139号文)发布至今已有半年,一直没有看到官方的解读。今天,受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的邀约,借此,我仅从学术引领和创新实践的视角,结合这几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在行业引领上的一些做法对照诠释,谈几点基本认知与大家共勉:
一、发布时机是应时而出、超前布局。《指导意见》抓住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时代窗口,抓住了文化强国战略机遇期。围绕消费需求升级、产业创新导向、品牌价值转化、产业集聚生态、数字创新场景等领域适度超前布局,风向标作用明显、加油站效果显著。
二、总体要求是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指导意见》强调了“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让工艺美术产业首次与工信部提出多年的、事关“消费品”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贯通。这让工艺美术产业深度转型有了突破瓶颈可能,为工艺美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政策导向是创新引领、因业施策。《指导意见》全文出现42次“创新”,主要聚焦在产品、工艺、材料、装备等领域的创新;重在产品设计、文化创意、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的融合;强调设计创新、平台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明确建设高水平特色产业集群;提出融汇于文旅文创、品牌授权、数字赋能、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拓展行业边界,创造更多更新增长极。
四、战略部署是产业导向、目标清晰。《指导意见》紧扣产业发展主题,创新性提出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加可持续的工艺美术产业生态的总体目标,强化了工艺美术“兼具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特征,明确了“一个50、两个100;一个500,两个一批”的量化目标;提出了“市场认可度高、创新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建设标准;提出了“消费引领能力强”的区域品牌建设要求和产品创新总目标。
应该讲,《指导意见》在量化目标的导向下,实现起来并不难。能否如愿以偿地实现工艺美术产业的深度转型,这是难点,更是堵点与痛点。关键在理念上、行动上、运作上是否能够做到上下通达。最近四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从行业引领的视角,围绕“中国工艺美术的当下与未来”这个主题,做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与三部委发布的《指导意见》精神实质是高度吻合并适度超前。梳理出一个目标建设体系:即“一个支点”,就是以设计赋能撬动转型,打造产业新质生产力;“两个转变”,就是奋力主张从“传承创新”向“创新传承”转变,让创新成为传承的起始点与落脚点。从“产教融合”向“教产融合”转变,让教育成为引领产业、提升产业、创造产业的策源地;“四个能力”就是全面提升“产业创造力、行业影响力、院校创新力、人才竞争力”,让工艺美术从消费社会的边缘走向消费社会的主流;“三个通达”,就是实现以“艺术生活化”的有效供给来满足“生活艺术化”的时尚需求,让“文人艺术走入家庭”,从理念到行动,直至运作上实现一以贯之地引导;“两个目标”,就是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在2035文化强国的建设中,实现“把工艺美术产品打造成生活必需品”,“把手工艺产业打造从时尚产业”的目标,让工艺美术产业成为人们美好生活愿望的重要支撑。这个体系与《指导意见》上下呼应,如果说《指导意见》重在宏观指导,“中国工艺美术产业深度转型”的学术引领体系则是上下贯通的中观解决方案。尤其是在思想、观念、理念的认知上,能够在很多方面助力《指导意见》的顺利贯通。
事实上,当下工艺美术的状况与三部委《指导意见》的要求还是存在巨大的偏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业资源分散。所有的资源目前都被绑架在两架各自独立奔跑的战车上,一边是工信系统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体系,一边是文旅系统的国家级非物质项目传承人体系,牵动着各级相关组织的神经。年复一年,如同高考一般地把所有资源虹吸到“以技艺为准绳、以人的名誉加冕”为核心的考核、选拔体系之中。不得不去的展览,没完没了的参评,尤其是在经济如此不大景气的背景下,行业似乎都在疲惫应对。亟需从各自的“行业思维”转变成一统的“产业思维”,《指导意见》恰恰是对症下药的引领;二是产业属性模糊。近些年非遗宣贯工作铺天盖地,几乎到了人尽皆知,应该感谢文旅系统这么多年的努力,让工艺美术受益颇多。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工艺美术被社会弱化、淡化、甚至等同于非遗,把物质的工艺美术与非物质的非遗混为一谈,确实到了工艺美术一定要正本清源的时刻。我的理解,从产业属性上描述,工艺美术应该是“以创意为核心的、人文与科技双轮驱动的、具有产业集聚特征的技能型产业,兼有经济与文化双重属性,是链接一产、服务三产的主观载体,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载体,是不折不扣的第二产业,即制造业,目前暂时还不能理解为文化产业”;三是行业定位不清。工艺美术自五十年代恢复以来,一直没有真正地进入日常生活。工艺美术本是源于生活,到了现阶段,环顾左右,与日常生活也只是相生却难以相伴,甚至是渐行渐远。依然徘徊在消费社会的边缘,游离于生活的主流之外,这就让《指导意见》在宣贯落实中必须面对一个思维与理念大转变的问题。
这次《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与中国式现代的推进是同频的,这与工艺美术的时代转型形成了共振的态势。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本质要求如同为工艺美术从“行业思维”向“产业思维”深度转型量身定做的一样,为工艺美术产业提供了历史机遇:人口众多的现代化激活了中产阶层的消费需求;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增强了人民对“生活美学”的普世认同;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极大刺激并丰富了“文化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手工艺产业提供了新的价值机遇;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为工艺美术产业创造了利好环境。也就是说工艺美术产业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迎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新时代。尽管近期出现消费降级的感知,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轴上看,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这即是时代背景,更是可以把《指导意见》的内涵贯彻始终的底气,这个深度转型不是人为臆造,而是新时代的千呼万唤。
如何把这种底气转换成动力并实现《指导意见》中所明确的目标,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以“铸就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梳理出了一整套助力“中国工艺美术深度”转型的方案,提出了“五个强化”所建构的新质生产力:包括“强化设计的支点作用”、“强化两个转变的助力作用”、“强化四大能力的撬动作用”、“强化理念通达的基石作用”、“强化两个目标的领航作用”。并以此明确提出:要坚定从“作品”意识向“产品”意识转变,要坚定从“工艺品”的创作向“消费品”的创造转变,以“艺术生活化”的有效供给来满足“生活艺术化”的需求。以此,创造新的品类,与“耐用消费品”、“日用消费品”、“快速消费品”一道构成消费品的新矩阵,即创建“时尚消费品”这个新品类,并为工艺美术产业属性锚定中国轻奢品牌或奢侈品品牌定位。只要把手工艺的匠心、温感、极致做到与商业逻辑的时尚衔接,让灵魂所呈现的艺术感染力贯彻于“时尚消费品”创造的始终,由“艺术生活化”而成就的中国奢侈品不会太远。深度转型的目标就是让工艺美术产品从消费社会的边缘,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与2035文化强国的建设,走进消费社会的主流,并实现从“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1.0时跨向“融入生活,引领生活”的2.0时代,让工艺美术产品成为美好生活的不可或缺。
通过对照,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能够形成补充:
一、推动“两个结合”与“三品战略”的贯通,形成工艺美术“两创发展”的新思路。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为推动工艺美术产业与“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贯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丰富的价值资源,更为实现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两个结合”与“三品战略”的贯通,为行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二、推动“四品创建”与“生活方式”的贯通,打通工艺美术“回归主流”的新路径。“推出一批工艺美术新品、精品、名品、珍品”的总体要求与“结合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工艺美术产品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指导意见,引领了全民消费从 “大众消费” 转向 “小众消费”的总体趋势,人们在功能性消费得到满足后,心理消费、精神消费、文化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工艺美术品天然地满足小众需求,与消费者心理消费定位高度契合。“四品创建”与“生活方式”的贯通,形成了工艺美术更加场景化的“玩、用、赏、藏”四级市场,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产品创新升级,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三、推动“三化发展”与“品牌培育”的贯通,打造工艺美术“重构生态”的新模式。“推进工艺美术行业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的总体目标与“加强品牌建设,充分挖掘产业价值”的指导意见,抓住了价值链增长的关键要素,与加速构建数字中国整体步伐相协调,与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总体目标相契合,体现出与乡村振兴、文化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等重大战略的融合。“三化发展”与“品牌培育”的贯通,契合了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加可持续的工艺美术产业生态的战略目标,数字化与创新传承、融合化与附加值、绿色化与可持续,为工艺美术品牌建设提供了更丰富的创新要素。
正是“四点认识”和“三个贯通”,让《指导意见》中提出的2030年全面实现“一个50、两个100;一个500,两个一批”的量化目标变得大有可为,特别是《指导意见》首次提出要“坚持两个结合”、要“以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为根本目的”、要“打造工艺美术产业生态”三大新主张,引领了工艺美术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产业趋势。
《指导意见》中留有大量的微观层面的议题需要去破题,需要去创意实践,诸如: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的“三化发展”怎么干?50个高水平产业集群高在哪?100个龙头企业、100个区域品牌强在哪?500个创新产品案例新在哪?新品、精品、名品、珍品的市场价值如何呈现、如何转化?工艺美术品牌扶持计划如何实施?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行业引领作用如何衡量?工艺美术人才评价体系如何构建?
这些具体的细化项目,恰恰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提出的“中国工艺美术产业深度转型”学术引领实践体系无缝衔接,这无疑为《指导意见》的落地实施提供了有一部分有效支撑 ,并以此尝试一种新的践行模式。而今天的论坛无疑为宣贯《指导意见》开了一个好的兆头。非常期待与各位专家有更广泛、更跨界、更深入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在助力中国工艺美术深度转型中,彰显工艺美术的力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事业更精彩!
上述观点,来源于才大颖理事长在“2024工业文化发展大会”上的主题演讲。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处
上一篇:发布 | 关于推荐申报第二批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荣誉会员的通知
下一篇:贺辞 | 逐梦未来 向新而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2025年新年贺辞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