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景学会
学会简介
章程条例
理事会
专家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
裁判委员会
纹样研发中心
传统手工艺再设计实验室
AIGC创意与表现重点实验室
文物活化保护重点实验室
教育研究重点实验室
新媒体艺术传播重点实验室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学术交流
论坛研究
青年沙龙
科研课题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基地建设
基地名录
大师工作站
研学基地
游学基地
科普基地
产业基地
生活方式示范基地
分支机构
理论专业委员会
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雕塑专业委员会
书画专业委员会
织锦专业委员会
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玉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石艺术专业委员会
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
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
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
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
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竹工艺专业委员会
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
微缩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
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
造像艺术专业委员会
宫廷艺术专业委员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会展工作委员会
线上新经济工作委员会
行业大赛
技能大赛
技艺大赛
证书查询
人才培训
党校培训
专业培训
展览资讯
学术展览
专业展览
会员中心
会员名录
入会申请
会费标准与缴纳方式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综述 | 赵普:在“手工艺50人论坛”2023世界峰会“当代手造,世界表现”主题论坛上的综述
时间:2023-12-05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
96
分享:
“手工艺50人论坛”2023世界峰会于2023年10月27日—28日,在温州市空港万豪酒店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六大洲的手工艺界大咖,齐聚盛会、开坛论道、碰撞思想,奉献智库观点、发表学术洞见、达成理论共识。
著名文化学者、中国匠人大会创建人赵普主持主题论坛“当代手造,世界表现”。
赵普讲到:应学会邀请,今天下午的主题论坛由我担任学术主持。如同昨天我的老同事刘芳菲一样,我们不仅仅是前国家电视台的主持人,同时也因为不同的因缘际会,如今成了手工艺界的自家人。
今天的开题演讲嘉宾是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的特聘专家、课程教授林振中先生。林教授还是法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奖的联合发起人,他是学术总顾问。
林教授演讲中提出的学术思考和他的观点,从理论上证明了我们今天组织“手工艺50人论坛”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我们今天所探讨的观点,在手工艺发展的共识上,其实有很多契合点。如此看来,交流互鉴、共享共赢,是当今手工艺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如今,大家面对面交流,同台论道,有思想、有温度。我们常说的机器制造缺少温度,大概就是指我们需要这样面对面的交流吧。从这个意义上讲,守护传统手工艺的意义真是非比寻常,这实际上是在守护一种人与人之间所期待的关系,那就是我常说的确定性和安全感。
接下来,有请世界手工艺理事会非洲副主席帕森·努塞尔为我们带来的“今天的文物——曾经的当代艺术”。
我觉得她的这身装扮就彰显出了手工艺术的独特性。刚才的演讲太精彩了,再给她一个小时恐怕也讲不完。看的出来,她做了很认真的准备,各类图例展示的很充分,清楚表明了不同手工艺的特性。特别是关于材料,她非常清楚地表达了观点:材料不一定是求贵,而是求“和”。人类创造需要与这个星球和谐。再就是工艺,工艺究竟能够达到什么程度,以及现代技术对工艺的参与,我觉得她的发言是很有学术价值的。
下面我们将请出的专家,应该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学者,他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特别期待他的高见,有请姜奇平教授。
听了姜教授的演讲,让我想起了故事。今天的人们频繁地出差,今天在温州,明天到上海,后天又到了哪里。常常一觉醒来,不知道自己身居何处,缺乏一种安全感。杭间教授曾介绍过他的经验,他时常随手从自己的案头拿一个手把件往兜里一揣,在换了一个环境之后,若有那种莫名的不安全感、不安定感、陌生感,他会摸一摸那个手把件,感觉就会踏实很多。为什么要提这件事呢,就是回应姜教授的部分演讲内容,即手工艺走到今天,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面临着两大挑战:生存和发展。如果以手工艺的功能来论,我们做一个最粗的区分,一种叫做雪中送炭,也就是说,我们把手工艺作为日常刚需的存在;一种是锦上添花,也就是说在一般的物质层面得以满足之后,我们在审美上,会产生愉悦的那些个诉求。那么杭间教授的经验到底是刚需还是非刚需呢?这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的论坛今天下午即将结束,论来论去,无非就是要引领传统手工艺产业如何更深入地走进今天的生活。我们还需要反思,手工艺产业发展究竟需要怎样的理论,怎样的思想洞见。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远见,将手工艺产业的发展放在全人类未来的境遇里来思考,而不是只着眼于当前问题和困难。
接下来这位演讲者所服务的机构非常重要——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对外的一个窗口。董事长李金生将以“ 手工艺搭建文明对话之桥”为题,为我们带来演讲。
听了金生董事长的演讲,让我想起了一件往事。我在这次会上遇到同济大学嘉兴学院珠宝设计专业的一位年轻的教师,我跟她讲了2008年奥运会奖牌设计的故事。这大概是奥运历史上最特殊的一次。我们作为主办国,为了彰显尊贵和特别,将金银铜奖牌都镶嵌了不同的玉。因为我们觉得这是高贵的礼遇,可是有个别获得金牌的外国运动员居然把奖牌上镶嵌的玉敲碎了,然后还用牙齿咬了咬,确认那是否为黄金制成的金牌。这件事情很有意思,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你以为的好,尊贵、礼遇,对方却不一定这样认为。这个案例应该放在我们的头脑中,我们要去想这件事儿,不是我们的玉做的不好,不彰显尊贵,而是如何在一个共同的价值理念上让对方认同。否则就会出现金牌选手砸玉的笑话。这也可以做为“当代手造,世界表现”的一个真实生动的实例吧。
接下来的演讲题目是:“手工艺——现代生活中炼金术——从拉丁美洲的公共政策分析中探讨工艺概念”,芭芭拉·韦莱斯可是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副主席,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拉丁美洲主席。
有学者认为在 1688年,也就是英国光荣革命之前,匠人和艺术家是没有分别的。那时候艺术家也被称为匠人,匠人也可能是艺术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是整个人类的一个新篇章,君主立宪是人类重大的社会变革的一个新起点。为什么要提光荣革命呢,因为它所带来的制度文明,会深刻影响包括手工艺在内的整个艺术的发展。我这里算是简单回应刚才芭芭拉的问题,对手工艺产业的发展而言,公共政策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在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年,人类还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包括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同仁还没有提出来非遗这个概念。不过区区20来年,在有识之士的参与建设下,这个人类文明的宝库才被重视,其研究才在今天蔚然为一门显学。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各国公共政策的制定。一个地方,文化自觉固然重要,但制度建设更加重要,因为制度具有刚性特质。我们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手工艺人50论坛,也许在今天,在当下,你看不到他有什么成果,但是今天芭芭拉的这个讲话,却证明了,我们今天是在播种,未来一定会有收获的。民间力量的推动是对公共政策最好的呼应和佐证。
“工艺、趣味、时尚、产业”,有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教授。
今天方教授的演讲用了好多图。我常说,一张好图抵得上1万个字符。在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上,图是最容易识别和达成共识的。我想以后的演讲论坛,还是要对嘉宾提出一些高要求,图一定要做好,图非常重要,另外案例也很重要。我自己就随身带着放笔的小包,这里面有我的两支毛笔,不是普通的硬笔。先说第一支,白色的,你们远看会以为是塑料,但它不是,它是用鹿角制成的。今天我们所有的专家都在台上不断的提到材料这个问题,我现在用这支笔做一个呼应。大家知道,鹿角是自然脱落的角质,并且它还能再生,不会伤害动物。在今天的生态文明观念下,这可是重大课题。我们现在不能用象牙,不能用犀角,不能用珊瑚,不能用玳瑁……等等。那我们传统手工艺从业者过去熟悉惯用的材料没有了该怎么办呢?要给他们出路,所以这支鹿角笔时时刻刻在提醒我,它是环境友好型的传统材料,我们应该发现并推广更多这样的材料。这是第二支笔,这是一个日本的手艺人世家的作品,木质的,木头表面的木纹肌理完全是刻出来的,不是木材料固有的。我每一次摸到花纹的时候,都仿佛能接触到匠人之手,仿佛在提醒我手工艺术跟当下的物质生活到底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的精神联系到底是什么。这也是一个学者应该穷究的问题啊。
接下来,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名誉总馆长杭间教授为我们带来的“与科技同进步的手艺”。
讲到科技,就不能不提传承,而传统意义上的传承,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葫芦画瓢,也就是把古人的那些个方法、理念一股脑传承下来,当然也就难免泥沙俱下。就设计而言呢,必须是一定程度上的创新,而创新最重要的是颠覆或者是怀疑。特别是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下,这如何平衡呢?需要我们回答。当然,总是要行动,然后才可能出现答案,有了答案就意味着改变,意味着我们整个事业的升级。
站在台上签约的妍枫女士代表法国艺术工会。诞生于1868年的法国艺术工会,历史悠久,能量很大,带领着包括手工艺在内的艺术和设计行业在法国、在全世界做了非常多的活动和博览会。明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有一系列的重大活动。九月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中国国际工艺创新博览会,是中法文旅年法国官方支持的在华8项活动之一。我们将会看到以法国为主的二十多个国家,上百家创新型的艺术工坊及其作品,这些手工艺后面都有漫长的产业链条。换言之,他们都不是简单地手艺人,而是可以对传统产业产生推动、甚至再造的设计师。请注意这个博览会有“创新”两个字。非常希望各位中国手工艺大师和传统产业带、亟需转型升级的古老产业来合作对接。我们相信被工业文明更早洗礼的法国同行,能给我们有益的启发和经验,我们也相信优质的国际资源,会帮助中国传统产业与世界建立畅快的通路。
最后我想说,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真正意义上只有两次来自域外文化的冲击。第一次就是佛教,他居然通过三五百年的时间,悄无声息地深深的影响了我们这个封闭的农耕大国,而且他成为了我们未必膜拜,却无时无刻不需要的一种存在。第二次就是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的冲击,从西方资本主义发端的工业文明的对一个古老东方大国造成了摧枯拉朽的冲击,以至于过去的100多年,直到现在我们依然消化不良。现在看,这样一次冲击未必是坏事,当然,我们也不能简单把它定义成好事。如今,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高歌猛进的背景下,手工艺的意义何在?我们该如何定义与解释手工艺的必要性?是心灵共振还是终极关怀?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是今天的人们根本绕不过去的时代之问,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本质上是我们该如何看待文明的演进。
“手工艺50人论坛”2023世界峰会已接近尾声, 我认为无论是手工艺从业者、手工艺爱好者,还是手工艺专家们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因为行动,就是我们对时代最好的回答。无论如何,我们手工艺人仍然要以自己的双手和心灵,去期待明天,创造明天,一个更美好的明天。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处
上一篇:动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五届七次常务理事会、分支机构工作会议隆重召开
下一篇:开讲 | 杭间:与科技同进步的‘手艺——在“手工艺50人论坛”2023世界峰会主题论坛的主题演讲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