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景学会
学会简介
章程条例
理事会
专家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
裁判委员会
纹样研发中心
传统手工艺再设计实验室
AIGC创意与表现重点实验室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学术交流
论坛研究
青年沙龙
科研课题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基地建设
基地名录
大师工作站
研学基地
游学基地
科普基地
产业基地
分支机构
理论专业委员会
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雕塑专业委员会
书画专业委员会
织锦专业委员会
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玉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石艺术专业委员会
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
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
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
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
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竹工艺专业委员会
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
微缩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
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
造像艺术专业委员会
宫廷艺术专业委员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会展工作委员会
线上新经济工作委员会
行业大赛
技能大赛
技艺大赛
证书查询
人才培训
党校培训
专业培训
展览资讯
学术展览
专业展览
会员中心
会员名录
入会申请
会费标准与缴纳方式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观点|黄宝庆:共创·共享·共生——科技与手工艺的创新融合
时间:2024-09-08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
0
分享:
2024年9月5日—6日,由日本国际元宇宙协会、IBEE-ISTO(MASA)、IEEE区块链技术社群(BCTC)、美国罗丹国际艺术家基金会、早稻田大学和日本经济新闻社等联合主办的“2024日本国际元宇宙大会”在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国际会馆召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宝庆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出席,并在“国际艺术论坛大会”上以《共创·共享·共生:科技与手工艺的创新融合》为题作主题发言。
回顾历史,科技与手工艺一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两股重要力量,它们共同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景观。科技不断改变着生产方式和审美观念,为手工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而手工艺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则为科技的发展注入了独特的灵魂与温度。它们在许多方面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如今,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手工艺如何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创新发展,科技又如何汲取手工艺的人文精神实现更加人性化的进步,两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共创、共享、共生的新生态,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共创:科技与手工艺融合的新机遇
当前,我们正见证着科技与手工艺融合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融合不仅为手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科技的进步增添了更多的人文温度,两者在共创中实现了相互提升和共同发展。
(一)技术赋能,助力传承与创新
首先,自动化生产流程的应用,可以缩短手工艺品的生产周期,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数字化技术如3D扫描、建模和打印技术,以及智能化设备如自动切割机、雕刻机等,能够显著提高手工艺品的制作效率和质量,手工艺人能够更精准地掌握制作技艺,减少人为误差,同时实现复杂结构和形状的精确制作。数字化设计工具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辅助设计师进行复杂图案和结构的创作,突破传统手工艺在设计上的限制。
此外,科技还为手工艺品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数字化记录与存储可以高精度、多维度保存地保存手工艺品,记录手工艺制作过程,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展示则提供了沉浸式的在线展示及互动体验。
例如,中国故宫博物院的“数字故宫”项目,通过数字化手段,让全球观众能够近距离、全方位地欣赏到故宫珍藏的手工艺品,极大地拓宽了文化传播的边界;皮影戏数字博物馆以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馆藏皮影为依托,对皮影领域的相关资料进行数字化采集、管理并实现永久保存。
(二)跨界融合,拓展应用领域
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时尚设计、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跨界融合,拓展了手工艺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创造出更加多元化、创新化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在时尚设计领域,将刺绣等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尚感的新颖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独特化的追求;设计师通过3D扫描仪获取文物数据,再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复制品,并设计了一系列文创衍生品,如福建博物院的“文昌君”白瓷坐像系列文具收纳盒等,既保留了文物的艺术价值,又赋予了其新的实用功能;国家级非遗项目——济南皮影戏李娟推出“AI数字皮影”系列数字藏品,借助AI技术模拟济南皮影特有的渲染涂色技法,完成了对皮影戏《西游记》剧目中七个主要角色头像的配色。
三、共享:促进手工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浪潮中,共享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手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能够为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和创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数字化平台,打破信息壁垒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数字化平台,在线教学、视频教程、虚拟现实体验等数字化手段,打破了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播的地域限制,使手工艺文化能够更加迅速、广泛地传播传承。
例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是一个集展示、传播、交流、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整合了全中国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的内容。人们不论身处何地,都能轻松接触并学习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敦煌”项目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2016年,“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上线,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发布敦煌石窟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及全景漫游;2020年,“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上线;2022年,“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莫高窟等石窟遗址及敦煌藏经洞文献的6500余份高清数字资源档案向全球开放,这是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2023年,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进一步丰富了数字敦煌的内容。
(二)国际合作,推动手工艺全球化发展
国际手工艺展览、文化交流活动、合作项目等,为手工艺人提供了展示作品和技艺的舞台,也增进了世界各地手工艺人交流和学习。我们可以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手工艺文化有机融合,创造出更加多元化、创新化的手工艺产品和服务。同时,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等共同合作,通过资金扶持、市场推广、品牌建设等措施,帮助手工艺人将作品推向国际市场,提升手工艺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例如,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是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发起、国内外50多家丝绸之路相关博物馆参与合作、在云上构建的一个虚拟博物馆。它的使命是集合国际丝绸之路沿线及相关博物馆的数字藏品资源和丝绸之路数字知识内容,构建具有策展和设计功能的数字平台,在云上直接生成丝绸之路相关展览,贯彻开放共享理念,开启数字融合时代。
四、共生:构建科技与手工艺和谐共生的新生态
手工艺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独特魅力和价值不容忽视。为了构建科技与手工艺和谐共生的新生态,我们需要注重人文关怀,保持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并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科技与手工艺的共生共赢。
(一)注重人文关怀,保持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手工艺之所以珍贵,不仅在于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因此,在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手工艺品质和应用领域的同时,我们必须坚守手工艺的文化根基和人文精神,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同质化,确保手工艺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二)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科技与手工艺的共赢
在科技与手工艺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首先,利用科技手段对手工艺品的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降低能耗和排放,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其次,开发环保材料、推广循环经济等可持续生产方式,减少手工艺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推动全球手工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科技与手工艺的创新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源泉。让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拥抱科技,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去传承手工艺,使科技与手工艺在相互融合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黄宝庆
上一篇:观点 | 姚建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奋力推动非遗事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观点 | 王颖生:壁画修复和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