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师
观点 | 范海民:弘扬正气 同中求异——《1934.11》五星纪念馆的造型创作
时间:2023-03-03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122      分享: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变局中发展,如何在危难中成功破局,大家不妨看看当年红军是如何突破重围,通过阻击战将烂牌打成好牌的。
坐落在广西桂林灌阳的“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纪念园”,从当初的规划设计到建成至今已经历了近十年的时间,目前已经成为国家4A级景区,它不仅是重要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还是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的公告中,“血战湘江·突破包围”精品线路中的景点之一。其中,《1934.11》纪念馆造型,以鲜明的革命主题内容,简洁的现代艺术形式语言,独特的五星艺术造型,给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艺术与建筑有机结合,精神与功能相得益彰。大型或较大型公共艺术往往要占据大量空间,除彰显造型艺术价值外,同时也具备了建筑的功能性和环境的公共性。因而,公共艺术是室外空间中具有永久性特质的艺术形式,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不仅仅是造型建构材质选择上的永久性,更为重要的是在造型初创时立意上的高度提炼,以及在深化与实施中的各种分寸的拿捏,使造型形象达到寓意深刻、艺术创新性和在地性鲜明的目的。本文从主创作者的角度梳理其中的甘苦,并为纪念性公共艺术建筑造型的创作如何突破常规提供可据参考的经验。

纪念馆造型景观

一、目标选择
2013年9月初,受灌阳县人民政府的委托,为贯彻落实桂林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要求,开发灌阳县红色旅游资源,推进旅游旺县战略,建设新圩阻击战旧址,包括枫树角、李天佑指挥所旧址、酒海井景点的博物馆和雕塑的创作设计,并要求在2014年10月底前完成第一期新圩阻击战旧址建设任务,目的是为纪念湘江新圩阻击战胜利80周年,显然这个时间是非常紧张的。所以当时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多次前往新圩阻击战旧址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与当地群众、政府领导、文史专家和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对当年发生在灌阳的新圩阻击战和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有了较深的认识。
记得当时陪同考察的灌阳文史专家文东柏老师介绍:“新圩阻击战发生时间是1934年11月27-30日,在4天3夜的浴血奋战中,红5师(师长李天佑)以团、营、连、排干部伤亡殆尽、损失过半(2000多人),红6师18团(团长吴子雄)全团覆没的代价顶住了桂军进攻,完成了掩护中央纵队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的艰巨任务。”在酒海井现场考察时灌阳镇委傅书记说:“当时阻击战任务完成后,还有一些来不及撤退的一百多名红军伤病员被敌军和土匪抓住捆绑后给活活扔进了酒海井……”

纪念馆外侧整体造型

时任县委书记沈荔芳给我感觉是个很有情怀和责任感的女干部,她在交谈时说道:“……正是由于当年红军在新圩阻击战的红5师、红6师18团付出的以少抵多、浴血奋战、不惧牺牲、冒死阻击的惨重代价,为中央纵队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取得史无前例的万里长征的伟大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现在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要继承他们的精神,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一定要永远珍惜、纪念、缅怀和保护这段独特战斗历史和感人事迹,这为激励当代人以及后辈不忘先烈、珍惜幸福、努力工作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如何对得起那些为国殉难的革命先烈,如何让后辈乐于参观纪念馆、敬仰和励志是我们这次工作的重中之重,你们是行业专家,我们期望有好的作品出现。”
为此,我和有关方面组织了多路专家、艺术家展开设计创作工作。首先我在图书馆、档案馆中查阅了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的相关资料,其次收集、整理、研究分析了国内外战争纪念馆、博物馆建设的相关成功案例,为新圩阻击战纪念馆提供有特点的规划和创作设计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听说之前当地负责同志曾经找人找单位对方案进行过设计,但是那些方案都没有让他们满意。我的理解是这个方案寄托了当地领导的深切感情和期望。在时间紧,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那段日子里我和大家都全力以赴,反反复复地调整方案,力争诞生一个既能满足现场条件,又能具备鲜明艺术个性的方案来。

纪念馆室外仰视造型

设计中,我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方案设计既不能太土太直白,又不能隐晦、平庸或太前卫。当年12月,在提交的几个方案中,县委四套班子选择确认了由我创作设计的《1934.11》新圩阻击战纪念馆五星建筑造型方案和配套的我们团队军旅艺术家赵军安大校创作设计的一组花岗岩人物主题雕塑,并由迟浩田将军亲笔题名“新圩阻击战”五个大字,这样第一期方案基本确定。
二、创意设计
纪念馆主体建筑《1934.11》五星造型方案是该公共艺术作品的核心内容。“弘扬正气、同中求异”,是我和团队在进行阻击战纪念馆创作设计时秉持的设计理念。“弘扬正气”是对纪念馆创作设计内在主旨精神指向的要求。艺术创作必须要尊重历史,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事件,塑造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正面形象,从而弘扬他们的天地正气之精神。“同中求异”是对纪念馆创作设计艺术表现的造型要求,不但要有在地的合理性,更要与众多相同相近的纪念馆博物馆在造型上有所不同,这是造型艺术突破上的难点,也是衡量纪念馆造型创作设计专业水平高低的关键所在。

纪念馆室外场景

纪念馆室内二层旋转楼梯

根据实地考察与多方交流,我们看到新圩阻击战旧址正处在灌阳县公路弯道与高山之间枫树角的河床低凹处,北边紧邻公路,南边是狭窄的河床与山连接。就事件发生所在地的史料真实性而言,在这里建造纪念馆无疑是具有纪念意义的。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当年的新圩阻击战,无数红军官兵冒死冲锋阻击数倍于己的敌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以高度的革命觉悟和严格的纪律,坚决贯彻“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天至四天”的指令,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作战任务,确保了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部队渡过湘江的重任。这使得我们倍感纪念馆的建筑造型一定要有特征,绝不能是一个非艺术的普通建筑物,必须是要能把这种不惧牺牲的精神能量体现出来。这个造型从外观到结构都要做到与众不同,使人过目不忘。不但要易辨识,还要能让人乐意观赏和进入其中。凝聚了我们创作方向的共识之后,大家发挥各自优势,各显神通,重点考虑如何实现“同中求异”的造型艺术表现形式和方法。
1.全维度雕塑化的五角星独特造型和钢构处理
红军——五角星——新中国,这是一个必然的联系,五角星是红军和新中国的必然象征,所以整个纪念馆外观造型在我脑海中考虑的是“五角星”这一具有红色经典的象征性形象。在中国老百姓的认知中,五角星是具有极高识别度的标志性“符号”,这在“同中求异”的“同”性的认知上具有广泛的共识性,所以,在辨识度上没有任何问题。只不过是五角星的平面表现见得多。平面的图案成为主流,浮雕有之,放大的五角星立体造型少之又少。就算以五角星为立体的雕塑作品间或有之,那也是在图案的理念上加厚而已。其根本的理念还是建立在前后两个维度的“图案化”上。我想我的方案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就在于它具备以下的独特性:首先五角星造型的全维度化,东、西、南、北、中,包括上下维度,都能凸显五角星符号的完整性。这无疑是一次关于五角星符号形态的创新,从平面图案化形象向全维度雕塑形象的一次跨越,使人耳目一新。第二,“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纪念馆”外观设计的灵魂(即主题)就是突显红军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转化在雕塑造型上就是要彰显出一种能量四射的力量。罗丹昭示过这样的真谛:空间产生能量。所以将具有二维性的图案,转化为具有全维度的空间造型的五角星正好将主体所要求的张力和空间能量,与红军的一往无前和大无畏精神表述得丝丝入扣。第三,当尺度放到足够大成为一座公共建筑,其直觉冲击力可想而知。第四,根据在地性情况对五星立体造型的反复推敲,我运用虚实对比的艺术手法以及主体钢构和暴露钢构的材质语言,进行建筑与非建筑、封闭与非封闭的钢构骨架式的组合设计,将整体与局部有机变化结合,恰如其分地展现出了红军将士的钢筋铁骨和战无不胜的革命意志。这一五星钢骨角的设计提炼,使五星纪念馆整体造型具有了独特的战斗力和生命力。它既是对新圩阻击战的形象表达,又是对整个红色江山是由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意志构筑五星中国的真实写照。
通过调动各种艺术手法和脑洞大开的创新思维,使得《1934.11》新圩阻击战纪念馆能集独特性、专属性和在地纪念的唯一性为一体,进而成为一座代表五星中国的红色纪念地的地标性公共艺术建筑。

纪念馆造型和主题雕塑

2.五星造型空间利用的最大化与合理化处理
《1934.11》五星艺术造型与普通建筑的最大不同,是前者侧重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传递,后者侧重实用价值和使用面积。如何在满足艺术价值的前提下尽可能结合建筑实用价值,让其精神价值传递的能量场和建筑使用的空间最大化、合理化是我们在处理公共艺术造型方面要认真面对和考虑的。深化的过程中,始终将造型的艺术性、当代性和安全性放在首位。正如前文所讲,该建筑的外型实际上是一个多维度组构成的“五星符号”,向外张扬的四只“角”是建构在一个底边方形的边长为12m,高度为20m的锥体上的。整个造型以钢构框架语言组成,正好体现红军战无不胜的钢铁意志。锥型体量在稳健中直冲云霄;锥体中部向四方展开的角分别指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根据功能和内涵的需要,四只横向展开的角被设计成了两实两虚。首先我们先看两实部分:东部角迎接朝阳,南部角接水连山,在这两个内空外实角的顶部设计为观光台,可供观者在高台观赏,临空感悟。其次再看两虚部分:西部角则为阻击战面对敌人进攻的金属钢骨角构架,纯粹艺术化的精神载体;北部角则面向东西横向公路与广场接壤,钢结构+透明玻璃为下方门面标识和一层纪念馆大门出入口遮风挡雨,是具有遮阳与雨棚的功能性建筑部件。
五星主体内部空间设计为三层,一层二层和几个角的空间都运用起来,最大限度地营造了纪念馆藏品的展陈空间。五星主体三层加底座一层使用空间共有四层,该馆建筑总面积715.3m2,总高度达25.5m,且从外围四面八方任一角度环绕观赏纪念馆,五星的整体视觉形象不变。
建筑的主体造型设计了两个出入口,即主体造型本身北面的一层出入口,该口邻接公路处,留出了一定的安全缓冲空间设计成主馆广场,方便观众游客驻足观赏留念,主题雕塑就安置在广场偏西处与纪念馆形成呼应。另一出入口在基座一层,与停车场和河滩运动场相连接,方便游客进出。这样,纪念馆主体造型室内外空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合理化融合。
3.突出亮点,提高品质
“1934.11”是阻击战事件发生的历史时刻,必须铭记。因此在纪念馆主体北门出入口门楣上面将作品名称“1934.11”和“新圩阻击战纪念馆”标识文字有机结合,并将纪念园三大景点(新圩阻击战纪念馆——李天佑指挥所——酒海井纪念馆)的指示线路节点同时放大体现,突出三点一线的整体性;并在上下两层广场地面铺设的地砖上刻有部分纪念标识,加上馆内藏品实物与声光电多媒体的展陈设置,使观赏游客对纪念馆整体概念一目了然,空间视觉清晰,头脑印象深刻。

纪念馆造型和主题雕塑

在建筑内部结构上,特别要说的是在纪念馆主体从一层或底座层沿着正常楼梯进入到二层后,再从二层到三层的楼梯设计,是一个围绕中心支柱的旋转楼梯,一方面因为三层顶部尖角面积窄小,不适合多数人上去。在此处采取安全管控措施后,可让通过者沿着旋转楼梯盘旋而上,抵达到三层后,当即有三面透明玻璃会使人眼前一片明亮,心胸豁然开朗的感觉。观者自然会随着五星主体的尖角抬头仰望天穹与星空对话,还可分别打开本层的两扇玻璃门进入东、南方向的角形观光平台极目远眺,神思遐想;这个浓缩的旋转楼梯,可让观者在经过短短一层的旋转楼梯攀到顶层,小小的感悟一下什么是前进道路上的艰难曲折,什么是胜利后的苦尽甘来。
纪念馆在材料选择上不限制在当年材料的还原上,而是结合当代的工字钢、不锈钢管材、耐候钢板、环保石材、真空玻璃和多种高新电子器械的综合运用,让纪念馆艺术造型在特定环境的不同时空视野里,烘托悲壮、崇高、敬仰之情,体会传承、创新、脱俗的感觉,全力营造出一个富有鲜活生命力的、具有当代审美意义的纪念馆。再有,就是将五星建筑艺术造型下部基座内的较大空间与旁边同一平面的运动场地联系一起,设计为乡村公共文化活动中心,用于各种休闲、旅游和文化集会活动场所,用以满足当地人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公共文化活动空间的需求。考虑到新圩、灌阳又都隶属于桂林市管辖,桂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也需要灌阳和新圩能提供更多有价值、有亮点特色的旅游景点资源,以促进当地旅游资源与桂林国际旅游资源的互动式发展。因此,《1934.11》纪念馆建筑造型不但要满足红色旅游纪念性主题馆的纪念展陈要求,同时又要能成为当地人和外地游客敬仰观光从事纪念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有效促进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兴旺发展。
我记得当时方案确认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当即安排工作人员联系地质队在设计点位打眼钻探,了解地下基础是否安全可行?在得到地质确认可行报告后又即刻部署相关工作跟进落实,确保了新圩阻击战纪念馆一期任务在第二年如期竣工。

顶层观光台

三、创作启示
通过这次的创作设计任务,使我进一步感受到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启示一:烂牌如何变好牌。当年红军正处于低谷劣势,30万武力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连续五次的大围剿使得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突围和长征大转移,长征途中仅湘江战役红军与优势之敌苦战数日,拚命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此战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试想,如果没有这么一批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红军将士,红军怎么可能冲出敌人的封锁线,而且冲出去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还没有溃散。靠的是什么?靠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是啊,若没有理想信念的力量就不会有奋勇牺牲的精神,没有奋勇牺牲的精神又怎么可能战胜一切困难险阻,冲破重重封锁线,取得突围成功的英勇壮举,这恐怕是将烂牌打成好牌有史可鉴的经典案例。
启示二:工作自觉与担当。试想,如果没有灌阳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自觉与担当,没有他们工作的重视和决策,是不是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开发,再好的方案也难以实现。说实在的,之前对灌阳我们多数人是陌生的,对新圩阻击战的状况也是不太清楚的,估计国内外更多的人也会是这样。可庆幸的是,我们因为当地政府的作为让我们能参与新圩阻击战纪念馆的组织创作和设计,使我们有机会走进灌阳,了解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的重大意义,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先烈们的伟大之处,这与字面上看到的理解深度有很大的差别。能够走近现场感受真实,深入观察研究才会有真切的震撼。那么处在现实工作中的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中谋求发展,如何在危难中成功破局,如何展开工作,如何担当与作为,各自从当年红军的新圩阻击战到灌阳县委、县政府的担当与作为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对能否坚持“为人民服务”,切实做好自身工作是有一定裨益的。

启示三:创业谋生当自强。想当年参加新圩阻击战的红军将士大多20岁左右,师长李天佑也才21岁,他们都正值青春年华,可为阻击强敌就能服从命令,舍生忘死投入到战场中。现如今20来岁的青年人正处在学习、创业的前沿,该如何学习进取,如何创业谋生,为个人、为单位、为国家做出应有贡献,我想这是青年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所以,要想成就事业、有所作为,就得自强不息,懂得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事业只有在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进取中才能获得成功。任何胜利的成果都不会从天而降,更不可能是不劳而获的。

通过《1934.11》新圩阻击战五星纪念馆造型的创作设计,我深深感到:无论任何团体还是个人,做人做事,都要胸怀大志,有不惧牺牲、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奋斗精神,让有限的生命在有限与无限的时空中发光发热。形象的力量是无穷的,形象的力量是感人的。我深信:透过《1934.11》五星纪念馆的公共艺术形象,能够让更多世人从形象上真切感受到新中国的革命成功不是从天而降的,她凝聚了无数革命先辈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我期望:通过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纪念园能够感染更多的仁人志士,承前启后,不断努力,为国争光,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路上,大家抱定必胜信念,勇于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和挑战,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范海民   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重点专业期刊《雕塑》杂志执行主编,中国民族品牌艺术品创意中心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北京精卫文化艺术中心艺术总监。从事美术教育创作设计出版工作几十载,先后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多次参加国际著名专家主讲的全国抽象雕塑高级研修班,数次参加国际艺术展览交流与考察活动。 2023年《癸卯兔》入选华夏福瑞生肖作品邀请展,2022年《纸老虎》入选华夏福瑞生肖作品邀请展,2021年《辛丑牛》入选华夏福瑞生肖作品邀请展,《惊蛰》入选第四届中国抽象雕塑作品展,《生长的折线系列》入选第十七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2019年《听风》入选第四届中国雕塑年鉴展,2013年创作设计的《1934·11》被用于“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纪念馆”建筑造型,2009年《诺·行》入选“中国动力——2009中国雕塑年鉴展”。


向下


《雕塑》杂志2023年第1期封面    

作品:《1934.11》作者:范海民


 《雕塑》杂志2023年第1期跨页2

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泛雕塑时尚艺术展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


原文载于:雕塑杂志公众号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