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师
赏读 | 唐三彩:千年陶艺 盛唐华光
时间:2025-09-04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0      分享:

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这种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斓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的造型著称于世,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2008年,唐三彩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三彩将雕塑、绘画、陶艺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造型生动逼真,线条粗犷有力,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杰出代表,对后世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三彩的绚烂,通过这些静默的釉彩穿越时空,传递着盛唐的华彩。


三彩凤首壶 唐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三彩鼓钉提篮斧(左)三彩塔式罐(右)


唐三彩最初并不为世人所认识,因其既无文献记载,又极少传世品。直到1928年,修建陇海铁路时,在洛阳邙山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出土了大量唐三彩随葬品。当这批三彩器被运送至北京时,引起了学者以及一些古董商的高度重视,被遗忘了一千多年的唐三彩陶器终于名扬天下。


唐三彩陶马特写


唐三彩的盛行,离不开唐代繁荣昌盛的社会环境。唐朝推行开放包容的政策,使得社会秩序井然,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经济方面,唐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蓬勃发展,丝绸之路的繁荣更是让东西方贸易往来频繁,大量的财富积累为唐三彩的制作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文化上,唐代兼收并蓄,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艺术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丧葬习俗也对唐三彩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唐代盛行厚葬之风,色彩绚丽、造型多样的唐三彩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逐渐成为贵族和平民丧葬品的热门选择。


三彩塔式罐 唐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三彩花卉盘 唐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藏


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每一件唐三彩器物,都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记录着盛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在商贾往来的市井之间,在达官显贵的府邸之中,唐三彩不仅是器物,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大唐帝国的开放包容与文化自信。


三彩塔式罐 唐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唐三彩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它是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铅的氧化物作助熔剂,目的是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在烧制过程中,用含铜、铁、钴等元素的金属氧化物作着色剂融于铅釉中,形成黄、绿、蓝、白、紫、褐等多种色彩的釉色,但许多器物多以黄、绿、白为主,甚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种或两种,人们统称为“唐三彩” 。


三彩罐 唐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藏


三彩鹦鹉形杯 唐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藏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约800℃。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


三彩盒 唐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藏


三彩人俑面部特写


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的过程,这样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唐三彩在造型、装饰和工艺上都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从人物俑的形象来看,有汉人、胡人等不同民族的形象,反映了当时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装饰方面,唐三彩吸收了西域文化中色彩鲜艳、图案丰富的特点,同时又融合了中国传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技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此外,其烧制工艺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如低温铅釉技术的改进和发展,使得唐三彩的色彩更加绚丽多彩。

常见的出土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马、骆驼、仕女、乐伎俑、枕头等。尤其是三彩骆驼,背载丝绸或驮着乐队,仰首嘶鸣,那赤髯碧眼的骆俑,身穿窄袖衫,头戴翻檐帽,再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联想起当年骆驼行走于“丝绸之路”上的景象。


三彩骑驼人物  唐代 出光美术馆藏


武则天时期,人物俑开始出现。它们有的为历史真实还原,比如文官俑、武官俑、侍女俑、男装女俑、昆仑俑、胡人俑等,为我们再现出大唐的穿衣打扮和审美风潮。而有的则为信仰供奉,像天王力士或者陆羽的塑像。

同一时期还常见动物俑,三彩马和骆驼俑为当时的交通工具,狮子俑有护法功能,麒麟俑当瑞兽之用,另有镇墓兽,以人面兽身,怒目圆睁,长角大耳,双肩生翼的可怖面貌守护逝者之灵。


三彩人形俑 唐代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藏


三彩鸡 唐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藏


唐代佛教盛行,唐三彩的制作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一些唐三彩作品的造型和装饰具有佛教元素,如菩萨俑的形象往往具有慈悲、庄严的神态,体现了佛教的慈悲为怀和普度众生的思想。除了宗教用途,唐三彩在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从实用器皿到镇墓神兽,从庭院楼阁到牲畜家禽,唐三彩为今人铺展开一幅幅流动的盛唐画卷。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唐三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再次走向世界舞台。在国际文化交流展览中,唐三彩常常成为最受关注的展品之一。国外观众惊叹于这些千年前的艺术品所展现的精湛工艺,更对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产生浓厚兴趣。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正是唐三彩艺术价值的最好证明。


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建筑外立面及屋面大面积使用了黄色的三彩釉面瓷砖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唐三彩技艺,各地相继建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传习所。在洛阳,一座现代化的唐三彩博物馆不仅展示了大量珍贵文物,还设立了互动体验区,让参观者亲身感受制陶的乐趣。博物馆定期举办工艺展示和教学活动,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参与其中,为唐三彩艺术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高水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的传承人,致力于传承唐三彩的工艺和文化价值。他介绍说:“唐三彩的特点在于其鲜艳的釉色、多样的品种以及开阔的气度,这都得益于盛唐时代的繁荣与开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在为成型唐三彩胎体上釉  图源/中新网


随着社会的进步,复制和仿制工艺的不断提高,唐三彩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洛阳人在传统唐三彩造型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平面唐三彩,他们还将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唐三彩作品。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得要的作用。


海南唐三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 图源/海南日报


现代唐三彩创作者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艺术创新。他们采用新型材料和现代烧制技术,在保持唐三彩特色的同时,赋予作品更多当代元素。有的艺术家尝试将唐三彩技法与现代雕塑艺术结合,创作出形式新颖的装置艺术;有的则致力于开发实用性的唐三彩艺术品,使这门古老工艺融入现代生活。

唐三彩作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瑰宝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唐代社会的辉煌与繁荣,也蕴含着匠人们的智慧与创造力。保护和传承唐三彩这一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民艺传承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