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景学会
学会简介
章程条例
理事会
专家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
裁判委员会
纹样研发中心
传统手工艺再设计实验室
AIGC创意与表现重点实验室
文物活化保护重点实验室
教育研究重点实验室
新媒体艺术传播重点实验室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学术交流
论坛研究
青年沙龙
科研课题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基地建设
基地名录
大师工作站
研学基地
游学基地
科普基地
产业基地
生活方式示范基地
分支机构
理论专业委员会
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雕塑专业委员会
书画专业委员会
织锦专业委员会
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玉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石艺术专业委员会
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
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
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
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
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竹工艺专业委员会
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
微缩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
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
造像艺术专业委员会
宫廷艺术专业委员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会展工作委员会
线上新经济工作委员会
行业大赛
技能大赛
技艺大赛
证书查询
人才培训
党校培训
专业培训
展览资讯
学术展览
专业展览
会员中心
会员名录
入会申请
会费标准与缴纳方式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欣赏 | 纹样美学:论精致审美,我们真不如古人
时间:2022-07-25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
3869
分享:
日常生活中,大家对衣服有没有纹饰貌似不是特别在意,甚至是对有花纹的衣服感到抗拒。
今天,让我们抛开服饰纹样“又土又俗”的刻板印象,一起来了解极具奇幻国风的服饰纹样以及它们背后动人心魄的神话故事吧!
动物花纹都是自创?
麒麟纹
纯属自创的“四不像”
春秋时期、西汉、唐代的麒麟纹
论想象力,与古人相比我们不得不甘拜下风。这个看似西方神话世界独角兽的奇怪生物,其实是中国人按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来的瑞兽——麒麟。
龙头、鹿角、牛蹄、狮尾,麒麟在唐代之前几经变化,没有固定的样子,俗称“四不像”。到了宋代,躯体才变成现常见的狮形鳞身,基本成现在形态。
不仅长“胖”了,还多了很多毛发,实在是慕了慕了!
前段时间热映的《神奇动物3:邓布利多之谜》中,全新神奇动物麒麟的亮相让中国观众惊喜不已。
这是《神奇动物》系列推出的第二只中国神兽,在上一部《神奇动物2:格林德沃之罪》中,来自《山海经》的驺吾也曾萌倒观众,可见中国神兽在国外也非常“受宠”。
麒麟是吉祥的象征,在上古时期地位非常高,后来渐渐被龙、凤抢去风头,落入凡间,失去了原来图腾的意义,被寄予淳朴的美好愿望。
民间就有麒麟送子、麒麟吐书生孔子的传说。
清代 麒麟送子绣片
作为服饰纹样,麒麟通常被用在赐服和吉服上。
明代 大红地麒麟纹织金妆花纱女袍
明代只有五品大员才可以身着麒麟纹样,但正德皇帝非常喜欢给百官赏赐贵重的服饰,导致没有获赐的官员和民间的富商大贾们纷纷仿效,凭借他们的财力在服饰上追求标新立异。
明代 红绸麒麟袍
一时间,命妇们外出“莫不首戴珠箍,身被文绣,一切白泽、麒麟、飞鱼、坐蟒,靡不有之。”明代严苛的服饰等级制度就这么被“玩坏”了。
吞兽纹
暴力的浪漫
从神话到现实,威武的铠甲是盖世英雄们的必备单品,铠甲肩部的瑞兽就是吞兽。
吞兽是龙头鱼身的形象,
“龙吞口,兽吞肩”,《封神演义》中姜子牙金台拜将时身上穿的袍甲和《三国演义》中吕布的龙鳞宝甲都有吞兽纹样。
Lulu Zhang 《全面战争:三国》概念原画
吞兽是实用美学的典型代表。故宫屋脊上的吞兽为的是使屋顶结合处严密封固,防止雨水渗漏,既有装饰美,又有护脊的实效。
说起来,吞兽身份显贵,是龙的第九子。
它为什么被“定”在了屋脊上呢?
传说上古时代的某一天,龙的两个儿子上演了夺嫡的戏码,约定谁先吞下屋脊谁就能称王。可怜的吞兽在吞脊的时候,被兄弟暗算,拔剑把它刺在了屋脊上,剑柄还露在外面。
人的两臂就像宫殿的屋脊,龇牙咧嘴、张着大口的吞兽形象作为盔甲肩部的装饰,在战场上既可以保护肩部,又可以起到震慑妖魔鬼怪的作用。
骁勇的将军跨上战马,挥舞宝剑,在吞兽纹铠甲的庇护下,所向披靡,守万家平安,护山河无恙。
虎纹
辟邪除灾护身符
在世俗文化中,民间的辟邪佩件非常接地气,通常采用很直观的形象、寓意来表达装饰的物象内容。
老虎纹就是很常见的一种。
我国古代先民认为老虎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
艾虎五毒织锦 补子
有些地方在端午节时要给孩子缝制一些憨厚可爱的老虎造型的香囊,用彩线串联,里面再放进雄黄,认为这样可以避邪秽。
明代的人们,还正儿八经地在端午之际将五毒的纹样穿在了身上。
明代 艾虎五毒纹肚兜
对比起来,皇家御用的艾虎纹样,就显得高大上许多。
定陵出土的艾虎五毒补子是明孝靖皇后在端午节穿的应景服饰。除了一只卧倒的老虎和艾叶花卉,还绣有蛇、蝎、蟾蜍、蜈蚣、壁虎五种“毒物”,精美绝伦。
明代 艾虎五毒织锦(上)
明代 艾虎五毒纹方补子(下)
眼看端午节就要到了,小印
要赶紧去安排一个艾虎五毒纹样的物件,以便“以毒攻毒”保平安啊!
神仙们的绿植长什么样?
宝相花
最雍容华贵的纹样
如果说麒麟是“拼盘”的神兽,那宝相花就是“拼盘”的仙草了。
宝相花
又称宝莲花,形象源自睡莲,在民间有“宝相花,保平安”的寓意。它是魏晋南北朝以来,随着佛教的传入而盛行的纹饰。
它取百花之长,花和叶团团相连,找不到起点,也似乎没有终点,层层叠叠,庄严繁复。呈现出一种圣洁、端庄的理想花型。
唐代 宝相花印花绢裙
盛唐时期,宝相花纹样大量被用在织物上。
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宝相花纹锦,庄严而瑰丽,这样的服色和纹饰在当时一定是权贵人家才能用得起的。
唐代 紫地宝相花纹锦
在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中,杨贵妃身穿宝相花纹样的霓裳华服和唐明皇在花萼相辉之楼同框现身,画面视觉效果绚烂无比。
可能是因为它看起来富贵又喜庆,
经过艺术加工的宝相花成为衣衾的花纹,走进了世俗的生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子上也基本都是这个花纹。
灵芝纹
起死回生的仙草
作为能让人长寿的仙草,灵芝一直备受推崇。灵芝纹也被赋予了长寿富贵、如意吉祥的寓意。
《山海经·中次七经》中记载:炎帝最宠爱的女儿“瑶姬”不幸幼年夭折,
炎帝怜惜爱女,封她为“姑瑶山神”,瑶姬死后,她的精魂化作一棵仙草,能够治愈百病、起死回生。这棵仙草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灵芝。
灵芝纹样在传统服饰中应用得非常普遍,常见和桃、寿字、石头等组合起来,形成仙芝祝寿的吉祥纹样。
蓝色缎五彩绣十二团窠人物纹广袖女袄
也常见和玉兔、如意一起组合。
明代 黄地桂兔纹妆花纱(上)
明代 灵芝玉兔纹锦(下)
神仙本人也是装饰图案?
羽人纹
鸟兽伴生的纹样
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国家,它的国民可以长生不死,长着长脑袋、白头发和红眼睛,生着鸟的尖嘴,以鸾鸟的蛋作为食物。
没错,这是奇书《山海经》里的羽人之国,这些人鸟结合的神人形象不但鬼怪的意味颇重,而且天赋异禀。
比如,《西山经》里就记载了一只人脸单脚的鸟,吃了可以不怕打雷;《南山经》里的顒,鸟身人脸,还长着四只眼睛,一旦它出现,天下就会发生旱灾。
人兽伴生的神人是先民思维的一次大飞跃,也是自发、古朴的自然神灵信仰和图腾崇拜的全然表露。
道教的服饰中就有非常多羽人的形象,形象地展示了方士升仙的内心追求。而道教文化也影响了上层社会的服饰。
鸾鸟仙鹤祝寿纹
鸾鸟和仙鹤都是仙人的坐骑,有灵仙庆寿、仙寿万年的美好寓意。
最有名的事例发生在五代时期的前蜀后主王衍身上。
这位二世祖“每于宫中裹小巾,命宫妓衣道衣,冠莲花冠”,生活糜烂,把他爸爸好不容易打来的江山拱手让人。
唐寅 四美图(局部)
据考证,四美图上画的是身穿羽人、仙鹤纹样道服的前蜀宫女。
可见,有一个好爸爸不一定有一个好儿子。
西王母
霸气侧漏的王母娘娘
雁鸿作品
看过《西游记》里端庄贤淑的王母娘娘,小印曾经以为现在的古偶剧把她黑化了。
但《山海经·西山经》里记载的西王母形象“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又分明是一个凶狠的角色。
可见,王母娘娘霸气侧漏的人设,也不是没有渊源。
上古时期的西王母是一个以虎、豹为图腾的母系氏族酋长的形象,它有时住在昆仑山顶的瑶池旁,有时住在盛产美玉的玉山上。
而在民间传说中,西王母是七仙女的母亲,掌管天界后宫。
所有的女性神仙在成仙之后,都要在王母娘娘那里报到,经过王母的审核才能进入仙界。王母娘娘已经演变成一个母仪天下、德容兼备的形象。
实际上,西王母的原配是东王公而不是玉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玉帝和西王母被强行“拉郎配”,在仙侠剧中恩爱有加。
民间服饰中,西王母的纹样不太常见,多数用在七夕的应景服装上。
西王母七夕应景补子
西王母人物挂毯
中国神话传说大胆又美妙,衍生出来的神兽、仙草、神仙的纹样,让我们看到了其中饱含的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
神话的浪漫主义可以让人们改变对现世生活的态度。
当今世界时装界的中国古风,大多是采用我国清朝时候的纹样,殊不知,我们的服饰纹样文化源远流长,一个巨大的宝库等待设计师们去用心发掘。
永恒的东西并不只局限于一个时代,纹样只有在使用中才有价值,如果传统服饰纹样能够回归生活,中华文化的脉络定能永续不断。
上一篇:欣赏 | 福建漆艺在日本
下一篇:欣赏 | 剑桥大学费茨威廉博物馆——高丽青瓷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