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师
人物|喻小芳:壶中日月 竹映清辉——“紫砂九隽”系列报道(四)
时间:2024-02-13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22      分享:

编者按:近日,凤凰网记者在江苏专访“紫砂九隽”,记录了他们在丰富紫砂文化内涵,扩大紫砂文化影响力,开拓当代紫砂新路上的动人故事。“紫砂九隽”孜孜不倦的追求,也契合了学会“引领行业发展、满足时代需求”,“把工艺美术产品打造成为生活必需品”的理念。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公众号以“人物”为报道方式,作系列报道,继续讲述他们的故事。


壶中有道,道法自然。从喻小芳的众多作品中既可以读出阳羡竹海的清雅风骨,又可读出她对生命的温情感知。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古称阳羡。千年陶都,薪火相传。一代代紫砂艺术家用妙手匠心唤醒手中的五色泥土,阐述对生命的热爱、对历史的追溯、对时代的追随。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是永不褪色的时代话题。
2017年,“紫砂九隽”诞生,由史小明召集范建军、顾美群、蒋雍君、喻小芳、范伟群、蒋琰滨、毛子健、范泽锋共九位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组成。不同于传统形式以名人命名或师门传承的工作室、艺术馆,这个艺术家群体打破了门户隔阂、融汇制技所长,力求成为新时代紫砂文化的拓展者。
六年走来,“紫砂九隽”从传统中汲取养分,沉淀基因,用更贴近时代的紫砂作品诠释紫砂文化,并在更宽广更纵深的维度,丰富紫砂文化内涵,扩大紫砂文化影响力。近日,凤凰网江苏专访“紫砂九隽”成员喻小芳,走进她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解读她在开拓当代紫砂新路上的动人故事。


千年陶都——宜兴,素有“竹之海洋”的美誉。天目山余脉绵延千里,竹林翠绿,万亩成山,呼吸之间,微风拂动,沙沙作响,清远竹香从密林深处传来。这片灵秀竹林是一代代宜兴文人雅士的“精神绿海”。
在宜兴紫砂界,一位女艺术家同样对竹之风骨深深迷恋,“我敬慕竹子‘未出土已有节,高数丈也虚心’的品格,更喜爱潇潇翠竹的清丽和神韵,常常为秀竹的风姿和品格所吸引。” 对于“紫砂九隽”成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喻小芳而言,以“竹”入壶早已成为她的紫砂作品的特色所在。
14岁时,仍在读书的喻小芳便常常给做壶的姐姐打下手,耳濡目染间,初尝到紫砂生产创作的丰富乐趣。当时,宜兴紫砂工艺厂开始送教下乡,为宜兴丁蜀镇周边的农村输出紫砂培训,教村民制壶技艺。一时间,“紫砂潮”风起太湖西岸,而在一众做壶人中,喻小芳凭借着极高的悟性和不亚于任何人的勤奋,迅速脱颖而出。
1988年,刚满21岁的喻小芳进入宜兴紫砂工艺五厂学习。天赋叠加努力,她很快得到了在制作竹节壶方面颇有声望的丁亚平老师的赏识。自此,喻小芳手中的紫砂壶飘出一缕沁人的竹香。

“丁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大,他指导我做竹节壶特别严格,甚至要求竹子的枝节要做到大拇指用力推也掉不了的程度。”喻小芳有着这样深刻的记忆。事实上,无论是竹节壶,还是光器、花器等各种器型,丁老师皆倾囊相授。几年下来,玉琢成器,喻小芳的紫砂技艺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这也为日后日臻成熟的自由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出于对壶艺的热爱和精益求精的追求,喻小芳后来又报中央工艺美院培训学习结业,不仅夯实了传统的制壶技艺,在工艺美术理论、器皿造型设计功底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敏而好学,笃行不怠,学徒时期的喻小芳淬炼出温和沉稳的心性,也进一步得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的认可。早年间,汪寅仙大师就常为喻小芳指点迷津,2017年,更将她收为入室弟子。
汪寅仙,师承“紫砂七老”中的六位,技艺博采众长,又独具个人特色,她的艺术理念一直深深影响着她的弟子以及热心紫砂陶艺的后学者。喻小芳说:“师父做的光素器轮廓大方、结构缜密、线条流畅,以简练的形式表达紫砂壶特有的美感与深度。花器集大气、大美于一体,集抽象,写实于一体,既有以写实手法刻画自然生态美于作品上的手工技艺之趣,也有仅于局部画龙点睛的天然妙趣之韵。”
汪寅仙大师的谆谆教诲影响喻小芳的并不限于技艺方面的提升,更有对艺术和生命的深度思考。“做壶如做人”,汪大师如此要求自己。紫砂壶是有灵性、有生命的,它能折射出作者的心胸、气度、才思、情怀,先要做好人,才能做好壶。

匠人如何为手中的紫砂竹器注入生命的温度?
喻小芳踏上了“格物致知”的道路。“我平时经常去山里看竹子,风中的、雨中的、晴天的、各个季节的,古人称此为‘格物’,既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当你能够了解不同状态下竹子的变化、形态、气韵,也就能够将它们更好地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了。”
壶中有道,道法自然。从喻小芳的众多作品中既可以读出阳羡竹海的清雅风骨,又可读出她对生命的温情感知。

《雅竹》以秀竹为题材,采用段泥,壶身上以竹节修饰,简单明了。采用嵌盖,提梁上以寥寥数片竹叶随风而动,有画龙点睛之效,清新淡雅,恰到好处地点出了雅竹的主题。

《竹吟清风》的提梁上几片嫩竹叶随风而动,底则以一片嫩叶装饰,一派“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的景象。

《一片竹》则用紫砂方器的造型与紫砂花器的装饰来解读竹子的品质、禀赋和审美。竹子“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来有清韵”的诗情画意跃然而生。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懂紫砂没有捷径可走,喻小芳选择了几十年如一日在泥凳上摸爬滚打。一壶架,一工作台,一泥凳,一茶案,喻小芳在与壶对话的艺术世界里宵寝晨兴、孜孜不倦。
她坚信好的作品应是“浑然天成,妙手偶得”,紫砂竹器的最高境界只可用心感知。紫砂是有语言,韧竹是有灵魂的,喻小芳在以“竹”入壶的岁月中终于练就指间捻砂的妙手匠心,并成就了今日艺术通融的气象万千。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凤凰新闻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