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师
人物|王晓昕:浅谈品牌化意识与非遗文化产业融入当代生活
时间:2022-12-29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272      分享:

在跨学科背景下,从多视角阐释非遗可持续发展与品牌建构,深挖非遗品牌价值,提高非遗品牌管理者的艺术科学综合素养,促进非遗品牌时代的文创设计转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文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今天由王晓昕教授和大家一起探讨非遗领域面临的诸多困惑。




问:您认为目前中国的非遗文化产业面临后继无人,被大众忽视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非遗文化产业或传统工艺产业没有融入当代语境,与现代人的生活存在脱节的情况。在大众眼里,传统技艺似乎只是传统文化的符号,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很少能看到传统工艺的身影。如果传统技艺对现代人来说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那也就意味着它对现代人而言可有可无,这是不利于传统工艺的发展的。

其次,很多非遗从业者或传统手工艺人的观念需要做出一定的转变,很多人过于关注自己的技术,忘了抬起头看一下前方,看一下当下的消费市场,忽视了非遗品牌化问题。比如,很多从业者没有考虑产品是否能融入当代生活,是否实用、能否量产等问题。很多人非遗从业者在做一些代工,即便有自己的作品也是小批量的产品,所以非遗品牌的建设及文化的推广可以使更多的人关注非遗、认识非遗、参与非遗。

比如,2021年,我策划了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当代金属艺术展”,主题为“熔古·铸今”。 “熔古”即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就是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从资源形态转化成价值形态,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释放出来?在我看来就是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装饰的内容、工艺的技术以及对材料的认知等比较本体化的内容挖掘出来,和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那么“铸今”更多的是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质等作为切入点进行融入,例如数字化制造技术、新的艺术思潮、新的艺术理念等,让作品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符合现代人的生活

王晓昕 文以铸魂 银 珐琅 金 

30cm×20cm×20cm×3件 2019年

2


问:您认为传统文化如何和当代生活更好的融合?

答:我以金属工艺中传统的景泰蓝为例,在多数人的认知中景泰蓝就是皇家御用,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远。近几年,很多艺术家们试图将景泰蓝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推动景泰蓝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活性发展,为景泰蓝艺术勾勒出更为广阔的天地。跨界融合是景泰蓝创新的重要路径。对于珐琅而言,载体很重要,如孔氏珐琅,熊氏珐琅、以及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等都在进行跨界合作,将传统的掐丝珐琅与手表结合,这就是给珐琅找到了一个与当代生活完美结合的载体。


孔氏珐琅 纯手工高温掐丝珐琅
黄月花鸟系列《墨荷》腕表

当代珐琅艺术有着日常生活化的发展倾向,近年来,景泰蓝制品不仅作为收藏品,更是作为一种装饰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传世珐琅

珐琅艺术装置作品

《凝固的时间》




除了尝试新的载体,还可以拓宽传统技艺的新领域,将珐琅技艺拓展到了公共艺术领域。如来自上海的“传世珐琅”,整个天花板都是用珐琅做的,还有门口的玻璃幕墙也是用珐琅做的,这就是珐琅与当代生活陈设与公共空间完美融合的案例

传世珐琅

珐琅装置新材料




3


问:品牌意识对于非遗从业者的主要的意义何在?

答:品牌意识可以帮助非遗从业者获得长久可持续的文化及商业价值,想要保持持久的商业价值,就必须学会构建自己的品牌,围绕品牌去挖掘自己的文化,用自己的文化去填充品牌的故事;与此同时,越来越丰富的产品和周边可以讲述自己的品牌故事,这样产品才会被注入灵魂。非遗从业者需要转变思想,产品融入当代生活,才能为自己品牌带来生机活力。

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创新性发展,融入当代生活。非遗从业者需要在继承、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文化内核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多样化方式融入当代日常生活,使之在当代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

4


问:现在很多非遗传承人都是作为生产者,以微薄的利润向知名的服装、珠宝品牌提供产品,那他们的产品技艺是得到认可的,确始终无法建立让市场认可的个人品牌,您认为他们缺失的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答:核心问题在于大多数非遗传承人没有自己的品牌,所以面对市场就没有话语权。非遗从业者需要构建自己的品牌,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讲好自己的故事。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的话,非遗从业者也很容易就成为一个代工;但是如果有自己品牌的话,那就变成了品牌之间的合作,这个概念之间有很大区别。
而且构建自己的品牌不是一个短期行为,需要长期的运营。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不仅仅在于传承人本身的工艺和技艺,而包含了很多内容,比如,商标、品牌故事、成熟的生产线、成熟的设计等。我举一个例子,比如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的姚兰,用传统艺术触达年轻人的生活,跟随其母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姚建萍女士,创建品牌“姚绣”,并且组建了一支年轻的团队,从设计到运营都有专人负责,很好的实现了将苏绣品牌化。
比如,2021年七夕,“姚绣”联手王者荣耀手游推出王昭君英雄新皮肤“乞巧织情”。这款皮肤姚兰也参与设计,而且团队也用苏绣进行等比例还原,出品线下同款成衣,非常受年轻人的欢迎。这无疑让非遗成功触达到了年轻人,这就是品牌IP合作的成功的案例。
\ | /
2021年王昭君英雄新皮肤“乞巧织情”


比如,“姚绣”设计了一款福禄系列首饰,外观上采用了中国传统图腾葫芦,葫芦谐音“福禄”,寓意大吉大利,富贵延绵,本身就有非常好的寓意。产品使用国家级非遗技艺苏绣技法打子绣,打子绣独有的肌理效果和蚕丝线丰富的色彩与金属闪烁的光泽交融,彰显独特的个性。“姚绣”把高高在上的、束之高阁的非遗项目融入现代生活,做到让产品有活力、有张力,融入了当代生活语境

✦+
“姚绣”《福禄》系列首饰

5


问:您认为高校工艺美术教育对于非遗保护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答:我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为例,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学术研究、本科教育、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我认为,这几方面,尤其是后三个方面都对中国的非遗保护有积极的影响。

高校开设非遗或传统手工艺相关的课程,首先就是肩负培养非遗领域或工艺美术领域专业人才任务。另外,高校工艺美术教育除了深层次的专业教育,同时也在做普及性的教育,如何推广非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怎么回事,认识到它的当代价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突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以“通识教育”的视角来重塑非遗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比如我自己在清华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金属艺术》通选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金属艺术,了解艺术背后的内涵,感受金属艺术的价值。这样,如果真的有学生以后从事了相关的行业,那么他/她就会对这项技艺有更深次的认知。

6


问:您作为本次清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设计与创新研修班的授课教师,您认为本次课程最 重要的价值是什么?

答:我认为作用有四:第一,让学员知道品牌是什么;第二,让学员了解如何构建一个以传统手工艺为内容和载体的品牌;第三,让学员理解品牌的长久价值是什么;第四,为学员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

首先,很多非遗从业者或传统技艺从业者是没有品牌意识的,所以一直只能做代加工的工作,因为完全没有自己的品牌,无法实现品牌之间的合作,所以课程首先就是帮助学员认识品牌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其次,在有了品牌意识之后,学员可以去学习如何把传统的手工艺转化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商业品牌,如何在商业环境下,讲好自己的品牌故事。最后,学员还需要知道如何用长远的、可持续的方法构建品牌

当然,除了这些方面,清华本身就给大家搭建了一个优秀的平台,除了站在这个讲台上的老师资历丰富之外,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个优秀的团体,在这个课程中,学员不仅仅是和老师在学习,还可以和周围优秀的同学们学习,久而久之,自己也可以获得进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学注重专业教学、创作设计、社会实践、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在教学方面,教师会有意识地将自己身上的传统工艺等元素传授给学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创作设计方面,受清华大学多学科尤其是理工学科的影响,学生的作品也往往呈现跨界特色;社会实践方面,我们会带领学生前往传统工艺的产区实习实践,以此反哺教学;文化传播方面,清华大学很多的展览以及项目注重传统工艺传播与研究的落地与物化。

“文化之美·金有所属”项目守护人佘诗曼

参观“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

2019年度成果展

作品:王晓昕 《以同为异》

22×22×4.5cm 黄铜-金 2011  


7


问:对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从业者在文化传承和商业化品牌化发展等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答:非遗的本质是传承与保护,也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创新。想要在当代市场下做好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品牌化是很重要的一点,构建一个好的品牌,才能让这项技艺广为人知,更好的传承;但是在品牌化的过程中,需要写好自己传统文化的故事,梳理好传统工艺的脉络。所以,进行一个深度的挖掘,结合品牌化与自己的传统文化,才可能出圈,找到自己的流量密码,才能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王晓昕简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党支部书记、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首饰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人民银行纪念币设计生产专家库成员

近年来,王晓昕的主要从事“传统工艺美术当代转化与创新发展”方面的教学、研究及设计实践工作。主创完成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庆祝活动中央代表团赠礼、国庆70周年庆典-宁夏回族自治区彩车、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银币等10余项国家重要项目的设计工作。主持完成4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研究课题(国家艺术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等),在重要学术期刊和报纸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著作《金匠》、《现代金属雕塑》,主编《熔古·铸今:中国国际当代金属艺术》,曾荣获“第十五届‘光华龙腾奖’(2019)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等重要奖项,作为策展人组织策划“中国国际当代金属艺术展”、“北京国际当代珐琅艺术展”等十多项国际学术展览,在国际国内重要机构和学术活动演讲三十余次,担任国内外重要赛事的评委十余次,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原文载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