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景学会
学会简介
章程条例
理事会
专家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
裁判委员会
纹样研发中心
传统手工艺再设计实验室
AIGC创意与表现重点实验室
文物活化保护重点实验室
教育研究重点实验室
新媒体艺术传播重点实验室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学术交流
论坛研究
青年沙龙
科研课题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基地建设
基地名录
大师工作站
研学基地
游学基地
科普基地
产业基地
生活方式示范基地
分支机构
理论专业委员会
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雕塑专业委员会
书画专业委员会
织锦专业委员会
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玉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石艺术专业委员会
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
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
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
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
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竹工艺专业委员会
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
微缩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
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
造像艺术专业委员会
宫廷艺术专业委员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会展工作委员会
线上新经济工作委员会
行业大赛
技能大赛
技艺大赛
证书查询
人才培训
党校培训
专业培训
展览资讯
学术展览
专业展览
会员中心
会员名录
入会申请
会费标准与缴纳方式
分支机构
教育工作委员会 >
简介
工作动态
赏读 | 2024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毕业季”工艺美术类优秀毕业作品大赛铜奖作品(二)
时间:2024-11-02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
123
分享:
由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福州大学、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厦门市文发办、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共同主办
,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红点设计(厦门)品牌运营有限公司
联合承办的“2024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毕业季’工艺美术类优秀毕业作品大赛”顺利举办,经过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广泛动员与组织,来自全国80所院校8900余名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生参与了本次大赛。
大赛初评工作由各院校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围绕“创意工美”和“科技工美”两个主题,共遴选出783件(套)作品参加大赛评审,包含陶瓷艺术、金属艺术、玻璃艺术、纤维艺术、雕刻艺术、漆艺术、首饰艺术、文创设计、其他艺术等九大门类。
经过大赛评审委员会第一轮线上评议,从783件
(套)
作品中选出共280件
(套)
优秀入围作品,按照评审结果票数由多到少排列,取前140件
(套)
作品参与第二届全国高校工艺美术专业优秀作品线下展,【其中6件
(套)
作品由于损坏等原因无法送展,实际送展
作品
为134件
(套)
】送展作品将参与大赛终评。在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教育大会暨全国高校工艺美术专业优秀毕业作品展上,大赛评审委员进行第二轮线下终评,大赛终评共评选出了27名铜奖。
获奖作品如下:
铜奖作品
首饰艺术
(创意工美)
《龙骨》
作者:汪雁引-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竹、银
指导教师:杨晓晖 、刘菲
该套作品主要从传统工艺出发,以布龙骨架为基础。竹编骨架是龙身结构的基础,为布龙的制作提供了稳固的支撑,同时竹编骨架也是布龙的“魂”,是吉祥的象征,承载着勇敢奋进、活力无穷的美好寓意。此次设计造型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龙纹形象,并对其进行抽象与概括,使作品能够在表现传统龙造型韵味的同时也能体现当代感,融人现代生活。
铜奖作品
首饰艺术
(创意工美)
《木吟·一方 Woodyin·One side》
作者:洪发仙-
云南民族大学
作品材料:乌木、s925银、珍珠、木珠
指导教师:罗元园
作品《木吟·一方》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云南昭通彝族的服饰纹样,提取了昭通彝族服饰中的羊角纹、螺旋纹、植物纹样、菱形纹样,通过木镶银工艺,运用乌木、银、木珠、珍珠的材料结合,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关于少数民族系列的首饰作品。首饰整体的配色为黑白,外观贴合纹样的形状和走向,作品整体以传统的工艺和极简的配色最大程度展现出昭通彝族服饰纹样的独特和灵动。
铜奖作品
首饰艺术
(创意工美)
《精卫誓水》
作者:王秋艳-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作品材料:999银、宝石
指导教师:黄昕
作品以传统文化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的故事为基础进行创作,设计一套现代首饰,注重造型的美感。故事告诉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不畏艰苦,勤奋不止,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在体现出精卫填海的精神的同时弘扬花丝镶嵌技艺,制作银饰品三件套。将银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丝工艺表达,通过宝石的点缀,表现出精卫填海的画面,使设计更具和谐的生命力,更贴合大众的审美。
铜奖作品
首饰艺术
(创意工美)
《稻之道》
作者:周文婧-
云南艺术学院
作品材料:银
指导教师:张琳翊
哈尼族人民在梯田农业生态系统中发明了“稻鱼”小型共生系统,水稻中养鱼,鱼又反哺于水稻。在鱼的元素符号背后又有可持续的生态循环之道。设,稻之道系列取其形(鱼的标志性形态鱼尾)用其意(鱼与水稻之间的循环),将哈尼族稻作元素符号中的鱼符号进行语义转化,用抽象性思维设计出一系列首饰。胸针与耳挂采取鱼跃入水田,水面上露出的鱼尾和鱼潜入水田,水面泛起的阵阵涟漪,倒映出生长出水面的水稻的意象。胸针上半部分巧妙地结合了花丝工艺与金属编织技术,共同构建出栩栩如生的鱼尾形象,展现出细腻而富有层次的美感。而下半部分则简洁地采用了单一的金属编织针法,形成了一种与上半部分相呼应但又不过于繁复的视觉效果。凹造出扭曲的形态模仿出水稻倒影被水波扭曲的形象。
铜奖作品
首饰艺术
(创意工美)
《寻幸》
作者:蒋雅雯-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作品材料:925银、锆石、珍珠
指导教师:谢赟怡
耳饰 、手镯 、胸针;
作品材质:925银、锆石、珍珠设计说明:作品围绕簪花围以海螺的各式形态为载体大型,进行线条的扭曲表达,将具款的鲜花用同样寓意美好的宝石进行概括,融入了渔网的元素和阶梯更加贴合蜉埔女的特点,表达出就算脚踩淤泥也要心向阳光。
铜奖作品
纤维艺术
(创意工美)
《星陨·流光》
作者:胡诗月、何成林-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作品材料:幻彩线、亮线、缠花线、亮片、彩色珠子、钢珠、羊毛、棉花
指导教师:罗剑英、任亚华
作品以水彩画为蓝本,运用湘绣经典针法掺针、米字针、乱针、圆形松针、散套针结合幻彩绣线、亮片、钢珠、蓝紫色米珠等材料进行绣制,表现了宇宙流星雨浩瀚的画面,通过刺绣工艺与综合性材料融合,再现了宇宙的神秘和壮丽,营造出宇宙的浩瀚氛围。使用简洁而富有动感的线条,描绘流星划过夜空的轨迹,加入一些渐变的颜色来增加视觉的冲击力。展现了浩渺星空的璀璨韵律。
铜奖作品
纤维艺术
(创意工美)
《故园》
作者:王芊芊、唐诗虹、杨岚、张艳-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作品材料:丝线、素库缎
指导教师:聂媛、任亚华
作品以原创油画为刺绣蓝本,以素库缎为刺绣底料。通过运用乱针、交叉针等多种湘绣针法结合蚕丝线相互重组、叠加,对比主体物和背景的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进行细节绣制,同时采用镂空留白的方式丰富作品的表现,使房屋的古朴破旧质感生动再现,画面兼具油画的厚重感与立体感,视觉冲击力强,呈现原生态之美。
铜奖作品
纤维艺术
(创意工美)
《染·觅净》
作者:普云慧、杨雅媛-
云南民族大学
作品材料:染色棉布、线、木条
指导教师:黄蓉
结合蒙德里安的理念,以工地航拍图为落脚点,展现出几何美感。结构上,直线交织,直角透视万物;色彩上,红黄蓝三原色微妙变化,赋予画面韵律与节奏。采用色块编织、木棍缠线,捕捉楼宇间空间关系,表达画面秩序与均衡。植物染色如苏木、栀子、板蓝等,为画面增添自然气息,丰富色彩层次。现代视角与传统工艺结合,简约中富有内涵,传递出对自然与现代交融的深思。
铜奖作品
玻璃艺术
(创意工美)
《梦》
作者:韦劼媛-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作品材料:玻璃
指导教师:李宪阳
流淌着红色的血液,记忆就像一块块碎片,《梦》作品由我的记忆与梦结合而来,是现实与虚拟的交错。
使用镶嵌工艺,表达像碎片一样拼成的身体,就像我的记忆和梦,作品名“梦”的由来便是如此。颜色以鲜明的红色与黄色为主,通过玻璃表达梦的变幻与记忆中青春的活力。
铜奖作品
玻璃艺术
(创意工美)
《候鸟》
作者:黄佳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玻璃
指导教师:关东海
此作品为四件一套的首饰盒,主要使用了粉烧玻璃的工艺。图案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纸鸢和花鸟画,选择了四季具有代表性的鸟类、花卉和配色,表现了四季流转、时光飞逝的哲理。
铜奖作品
玻璃艺术
(创意工美)
《生》
作者:屈闻聪-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作品材料:石材马赛克、麻绳、玻璃钢
指导教师:谢玮
《生》
——马赛克雕塑设计与制作
以珂勒惠支的《母亲与她死去的孩子》为灵感,通过马赛克雕塑的形式,深刻反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悲痛与绝望。作品运用大理石与纤维材料,象征性地展现了母亲与孩子间相依为命的关系,传达出人类唯有和平共处才能共生的理念。呼吁人们珍视和平,远离战争。
铜奖作品
雕刻艺术
(创意工美)
《村里有喜》
作者:黄晨曦-
闽江学院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玻璃钢
指导教师:连勇
本作品基于作者家乡农村流水席为背景所创作的场景化雕塑,通过夸张的动态和浮夸的表情渲染热烈的喜宴氛围,本组雕塑主要采用夸张的手法辅以卷泥片的手法进行塑造,材质上使用玻璃钢翻制,色彩上运用了大量鲜艳的颜色进行气氛的烘托,主要色调为暖色调。
铜奖作品
金属艺术
(创意工美)
《若梦》花丝镶嵌熏香炉
作者:张新淑-
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
作品材料:银
指导教师:霍凯杰、麻美琳
《若梦》花丝镶嵌熏香炉采用传统花丝镶嵌技法制作而成,设计构思巧妙,香炉顶端掐丝芭蕉叶上,有花丝编结的四龙戏珠,腾空而起,头顶火焰宝珠,炉旁各有一凤。同时香炉可开启,口沿有一圈极为精致的累丝炸珠花边,下垂流苏。腹部前后有缠枝镶嵌红宝牡丹花,双层底部上有围栏,下为掐丝卷草纹间镶金花,古典雅致、气派非凡。
铜奖作品
文创设计
(创意工美)
《那山·那水》
作者:臧天娇-
南京工程学院
作品材料:棉布、植物染料
指导教师:许正人
作品以传统手作扎染工艺形式勾勒美丽南京的“绿水青山”,植物靛蓝的晕染、布料经纬的交织,
结合传统扎染工艺灵活多变的扎、缝、缚、缀、夹、染等丰富的工艺手法,渲染出迷人的金陵胜景画卷。作品突显了扎染语汇丰富的纹理效果,以视觉解构、布艺拼贴的手法构建出另一派“诗意栖居”的景象!扎染屏风的设计既可组合为一种陈设工艺品,又可以拆开来作为一幅幅单独的工艺壁挂。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上一篇:赏读 | 2024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毕业季”工艺美术类优秀毕业作品大赛银奖作品
下一篇:赏读 | 2024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毕业季”工艺美术类优秀毕业作品大赛铜奖作品(一)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