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景学会
学会简介
章程条例
理事会
专家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
裁判委员会
纹样研发中心
传统手工艺再设计实验室
AIGC创意与表现重点实验室
文物活化保护重点实验室
教育研究重点实验室
新媒体艺术传播重点实验室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学术交流
论坛研究
青年沙龙
科研课题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基地建设
基地名录
大师工作站
研学基地
游学基地
科普基地
产业基地
生活方式示范基地
分支机构
理论专业委员会
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雕塑专业委员会
书画专业委员会
织锦专业委员会
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玉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石艺术专业委员会
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
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
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
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
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竹工艺专业委员会
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
微缩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
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
造像艺术专业委员会
宫廷艺术专业委员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会展工作委员会
线上新经济工作委员会
行业大赛
技能大赛
技艺大赛
证书查询
人才培训
党校培训
专业培训
展览资讯
学术展览
专业展览
会员中心
会员名录
入会申请
会费标准与缴纳方式
分支机构
教育工作委员会 >
简介
工作动态
典型 | 马赛:首届全国工艺美术教育大会工作经验分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五届七次常务理事会暨分支机构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汇报
时间:2023-12-13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
115
分享:
2023年12月8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五届七次常务理事会暨分支机构工作会议上在广东省四会市隆重召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马赛,以“首届全国工艺美术教育大会工作经验分享”为题,做工作汇报。
马
赛
讲到:
一、工艺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与现状
工
艺美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载体。
从建国以来,为满足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我国工艺美术教育领域逐渐形成了行业师承培训、高校专业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并立的格局。
在高等教育领域,从1963年《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修订“工艺美术”项,到1983年、1987年
先后颁布《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和《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工艺美术”的史论和创作实践成为艺术学学科专业组成部分;
期间建立的一系列工艺美术学校和工艺美术研究机构,很大程度上是工艺美术生产发展需求和计划经济管理的产物。
这与工艺美术的生产性、应用性本质相关,也是工艺美术教育随经济生产而动的国情特点。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正式新增了工艺美术专业,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进入新阶段。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转发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在《计划》中提出了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等十项重点任务,其中强调了要加强传统工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
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开设传统工艺的相关专业和课程,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帮助传承人群提升学历水平。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把先进科技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建立健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体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对于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文化自信的增强,国潮产品的兴起,国民审美的提升,工艺美术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作为工艺美术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重任,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2021年4月19日,习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指出:
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美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这就把美术、艺术与科学、技术置于对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强调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认识到加强美育建设已经进入了实质性、深层次阶段。
在这种指导精神下,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五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审议批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建成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成立大会于2022 年4 月15 日下午在北京水木清舍艺术空间隆重召开。
教育工作委员会在成立之初,致力于积极探索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展现中国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新气象,承担“加强工艺美术教育教学,推动工艺美术行业可持续良性发展”的重要职责,把实现促进工美行业“教育普及化、教学专业化、人才全面化、行业创新化”作为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奋斗目标。
在此基础上,在学会的指导下,学会秘书处领导同教育工作委员会,于2022年5月正式启动2022首届全国大学生“毕业季”工艺美术类优秀毕业作品大赛。
经过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广泛动员与组织,多方调研比对,选出全国30家院校参与此次首届全国大学生“毕业季”工艺美术类优秀毕业作品大赛,通过征集创新作品的方式,从全国30所院校3000多名毕业生中发现和推介优秀作品及人才,围绕“创意工美”和“科技工美”两个主题进行遴选和推荐优秀作品。
因疫情原因,大赛初评阶段由参评的各院校自行组建评审小组,从本院校2022年工艺美术类优秀毕业生中评选出入围作品,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 (硕士、博士)毕业生作品。
包含陶瓷艺术、金属艺术、玻璃艺术、纤维艺术、雕刻艺术、漆艺术、首饰艺术、文创设计、岩彩艺术等九大门类。
从3400多件作品中遴选出共438件作品参与大赛终评,其中“创意工美”类入围作品为321件,“科技工美”类入围作品为117件。
大赛终评工作由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评审委员会,主要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以及学会相关专委会(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组成,评审委员会共有18位委员参与评审工作,参与评选的438件作品按照“创意工美”与“科技工美”两个主题及九大门类,共分为18份评审材料,每份评审材料仅保留参评作品的作品编号、作品简介及作品图片,隐藏了所有可能透露作者及单位信息的内容,力争使评审工作达到公平、公正、公开的状态。
每位评审以线上“背靠背”的形式,历时7天,从438件作品中选出100件优秀的获奖作品。
此次大赛汇聚全国高等院校工艺美术专业应届毕业生的优质创新创意作品,展现了全国院校当代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实力,依托“创意工美”,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热情,成就创新人才;
依托“科技工美”,促进人们对新材料进行不断研究、探索和实践、应用。
大赛整体促进了国内院校间工艺美术学科交流,提升设计思考能力,激发设计创造力,促进设计教育水平,大赛积极倡导并推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创新,积极鼓励并推动院校与企业的融合创新,积极支持并推动院校与专委会的融合创新,展现中国工艺美术教育事业产教融合的新气象。
二、首届全国工艺美术教育大会概况
2023年10月21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福州大学、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工艺美术教育大会”在福州大学鼓浪屿校区顺利启幕,首届全国工艺美术教育大会是一次高规格、大规模、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行业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教育专家、从业者、爱好者共同参与了此次大会。本届大会关切工艺美术教育发展前景,旨在促进全国高等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的交流协作,共同探讨当代工艺美术教育创新手段与新时代背景下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大会围绕“一赛、一展、一论坛、一对话”展开工艺美术学术与教育交流。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毕业季”工艺美术类优秀毕业作品大赛,承袭去年首届大赛经验,但规模更加宏大、参赛作品更为丰富。来自全国60所院校7200余名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生参与了本届大赛。大赛初评工作由各院校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围绕“创意工美”和“科技工美”两个主题,继续深度突出我们在新时代工艺美术发展中所追求的创新思维、学科交叉、跨界融合、服务产业的时代精神。共遴选出742件作品参加大赛评审,包含陶瓷艺术、金属艺术、玻璃艺术、纤维艺术、雕刻艺术、漆艺术、首饰艺术、文创设计、其他艺术等九大门类。经过大赛评审委员会19位委员第一轮线上评议,从742件作品中实际选出共288件优秀入围作品组织线下展览。在首届全国工艺美术教育大会暨全国高校工艺美术专业优秀毕业作品展上,大赛评审委员会16位委员第二轮线下终评,大赛终评共评选出了9名金奖、18名银奖、27名铜奖,86名优秀奖。
大赛筛选出的金、银、铜、优秀奖等获奖作品,以及其他全国高等院校工艺美术专业选送的优秀入围作品在“全国高校工艺美术专业优秀毕业作品展”中得以集中展示。展览入选的优秀作品展现出传统工艺与当代工艺的高度融合,不同门类的工艺美术作品汇聚一堂,凝结着青年艺术家们对工艺美术形态的感知和思考和对传统材质的现代探索,直观呈现了工艺美术背后映射的造物思想和文化精神之间去时空化的交融与发展。
大赛与展览汇集全国60所高校优秀工艺美术作品,为高校间的良性互动与学术交流提供了一片自由的展场。多品类的工艺美术作品反映着不同院校的差异化教学特色,也承载着具有共通性的时代脉搏。求同存异的优秀工艺美术作品不光推动了当代工艺美术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考,也开启了以工艺美术为辐射的培养新时代文艺领域人才的对话与互动。
本届大会同时开展“全国工艺美术院校长论坛”活动,各高校领导与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以“新时代的工艺美术教育”为主旨思想发表一系列报告。论坛从教育、科技、人才三大角度协同出发。院校长论坛遵循中国式现代化工艺美术教育的本质要求,积极倡导新时代工艺美术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培育新模式。以此为契机,各院校交流互通、凝聚力量,形成为构建工艺美术教育新格局、坚守发展理念新道路、促进高水平人才新发展的共识,对工艺美术教育的当代探索具有深远意义。
鹭岛学术对话分为上下半场,承续论坛主题,围绕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学术研讨。对话内容丰富、主题明确,旨在开拓新时代工艺美术领军人才培养方式,开辟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本次学术对话在工艺美术领域顶尖专家学者的思维碰撞中,切实促进了院校之间培养模式的思维碰撞;在各院校学人的齐心求索下,必定会为新时代工艺美术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
三、全国工艺美术教育大会的影响力
此次全国工艺美术教育大会共有23个地区,90所院校参与,几乎涵盖了全国大部分区域的工艺美术专业院校。大会通过3场直播吸引到了33000多人次观看,同时得到光明日报、中新社、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南方都市报、人民政协网、中国文化报、雅昌艺术网、中国艺术报、视觉同盟等20多家媒体的广泛宣传。
在这次大会上,各位专家学者们围绕大会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既探讨了工艺美术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也展望了工艺美术教育的未来。此外,各位还分享了许多关于工艺美术教育创新和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首先,对于提高全国工艺美术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这次大会,各位专家学者们不仅交流了研究成果,还就许多关键性问题达成了共识。例如张凌浩校长在演讲中提到的关于如何发挥工艺美术具有独特艺术实验性的特色,杨冬江院长提到的关于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变化的思考,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工艺美术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对于推动工艺美术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会上院校长论坛以及鹭岛学术对话中各位专家教授的分享和讨论,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找到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院校长论坛中,各代表院校都提到了本校对于学科建设的一些经验和案例,根据自身院校不同的地域特点,这也为其他院校提供了一定的学科建设思路,为工艺美术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此外,包括像学术对话中提到的关于工艺美术概念的讨论,“手”在工艺美术中的参与,以及各个分支机构对于如何推动工艺美术教育,都做了深层次的讨论,还有工艺美术创新的基础是具有良好的人文价值,这次大会还激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实践者的热情和创造力,为工艺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对于提升全国工艺美术教育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大会,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工艺美术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从而更好地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工艺美术快速发展下,如何解决工艺美术人才产教融合的乏力,如何引导未来科技与手工艺的融合发展,都是带给我们的思考。
通过这次大会的举办,不仅加强全国工艺美术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了解不同地域工艺美术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还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工艺美术教育中的问题和市场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有助于共同为培养更多的工艺美术人才做出贡献。此次工艺美术教育大会的成功举办对于提升工艺美术学科在教育领域的地位,扩大行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全国工艺美术教育大会的未来挑战
首届全国工艺美术教育大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要感谢国家有关部门对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其次,感谢所有参与大会的组织者、参与院校、各承办单位,正是他们的倾力付出,使得大会得以顺利举行。对于未来明年的工作,我们也希望能够做的更好。增加参赛院校数量,从60所增加到100所,同步增加了参会院校的数量;会议规模也更加全面,覆盖全国多个地区,同时论坛、对话提升至国际领域,比如我们也计划依据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沿澜沧江、湄公河一带,与东南亚沿线国家建立工艺美术国际交流,希望明年能带来更加全面、更有深度、更具影响力的工艺美术教育大会。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艺美术教育事业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进步,以应对这些挑战,为推动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艺美术教育大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体系的变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工艺美术教育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其学科教育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这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方面的调整。
2. 跨学科的合作:工艺美术教育需要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更深层次、更广泛的交叉合作,如设计、艺术、科技等,以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艺术科学复合型人才。
3. 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ChatGPT”等人工智能AI对于艺术设计领域引起的变革,工艺美术教育需要在注重如何做好“守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艺术+科技完美融合,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4. 国际化的视野: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工艺美术教育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加强与国际上的工艺美术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5. 行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工艺美术教育需要整合行业内的各类资源,例如学术对话下半场中讨论到的如何把学会各个专委会的工作与学术研究、教育发展相结合,能够做到互相推动工艺美术各领域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6. 社会影响力的提高:工艺美术教育需要提高社会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工艺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工艺美术人才。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从我的分享中受益匪浅,共同为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谢思明
统筹核审:张书鹏
文章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处
上一篇:观点 | 董占军:新时代工艺美术教育的四个维度
下一篇:赏鉴 | 2023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毕业季”工艺美术类优秀毕业作品大赛优秀奖作品(六)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