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未来中断、困境和方向
图源/ UNESCO官网
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融入教育,既带来了变革机遇,也带来了复杂的挑战,重塑了教学法、课程和教育治理,同时提出了关于公平、道德和人类机构的关键问题。随着关于人工智能颠覆性潜力的辩论——从夸张的承诺到更谨慎的方法——教育系统必须驾驭困境,包括数字监控的影响、系统性偏见和教育决策中人类责任感的潜在侵蚀,以重新校准教育未来的积极新方向。
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未来:中断、困境和方向”的主题下,2025年数字学习周将帮助规划公平、道德和人类驱动的人工智能在教育中整合的路径,确保技术成为包容性进步的力量。
学习背景
颠覆:把握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脉搏
图源/ UNESCO官网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日渐广泛的存在引发了多元观点的碰撞。然而,支持很多观点的有力证据仍有待探寻。其中一些观点把人工智能视为系统性变革的催化剂——认为它将重塑教学方法、课程体系、评估机制及教育管理和治理, 这种论述预设了与传统教育的必然决裂,以及教育基础结构的根本性转变,进而引发了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另一些观点则质疑人工智能的颠覆性作用是否如此具有影响力、普遍性或变革性,他们指出,尽管当前关于教育颠覆的论调声势各异,但往往存在过度泛化、夸大其词且与实际情况脱节的问题,还有其他的观点则对人工智能融合教育采取颇为谨慎的态度。
困境:在人工智能时代重申人类主体性
图源/ UNESCO官网
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社会领域和全球环境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教育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正面临着诸多迫切的伦理与教学困境。人工智能工具通常被视为填补学习差距的解决方案,能够实现个性化与自动化的教学。然而,这些工具也加剧了教育不平等、数字监控和系统性偏见,并引发了对于过度依赖人工智能从而削弱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人际互动与人文关怀的担忧。将人工智能用以提升行政管理或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效率,可能会侵蚀人类在决策中的责任抇当、急于在教育场景中推广使用人工智能,可能会转移对更紧迫教育需求的关注与资金投入,从而导致资源分配和优先事项的失衡,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在工作领域逐步接管越来越多的人类任务,教育系统正面临前所末有的压力:如何培养学生适应人机协同的新时代,以及在技术洪流中保持人类独有的主体性。
图源/ UNESCO官网
方向:重塑井调整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未来愿景
在人工智能时代重塑教育未来,需要从政策制定、教学方法、基础设施和教育治理等维度进行系统性调整,以确保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平等、实现伦理内嵌设计、并始终以维护人的主体性为核心。随着人工智能系统日趋复杂、自主具备数据索取能力,塑造其发展轨迹不仅是一种需求更是一项共同的社会责任。鉴于教育的公共属性,这一事业必须积极引导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其服务于不同群体的教学、文化和社会需求。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教育领导者、学生和教师,他们不仅要能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更要能共同参与制定规范、政策和研究议程,以确保人工智能在教育及更广泛社会领域实现符合伦理的设计和应用。
2025年数字学习周共同重新构想的平台
图源/© UNESCO/Sacha HERON
2025 年数字学习周致力于打造必要的、前瞻性的全球对话平台,深入探讨科技与教育的末来融合路径,本届活动将整合全球名元视角,为集体探索教育末来的可行替代路径提供指引,我们诚邀请各国政府、私营机构、研究人员、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这场深度对话,挑战主流叙事,分享实证研究,共同塑造末来发展的路径。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1年报告《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所强调的,世界正处于一个拐点——我们必须从根本上重新构想和实践教育。在数字技术日益深度介入教育的当下,2025年数字学习周不仅是一个探索的契机,更肩负着开拓更公平、更句容的教育末来的重要使命。
图源/© UNESCO/Sacha HERON
目标宗旨
通过部长级圆桌会议、多方对话论坛、公开讲座、研讨会和现场演示等多元的形式,2025年数字学习周旨在:
促进批判反思和前瞻思维:探索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推动利益攸关方突破当下局限,共同展望教育的未来。
推动多方对话和能力建设:搭建多方互动交流的独特平台,推动数字教育实践向更具包容性、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共建核心资源和工具:推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的系列知识产品和工具,包括关于人工智能和教育末来的专题报告、数字学习平台的质量标准、面向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全球能力建设材料等,并秉持共创精神广泛征集反馈与贡献。
运用前瞻方法构想未来:通过探索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方法,帮助教育从业者分析新兴趋势 识别挑战,把握机遇,从而界定并引领人工智能时代的多元教育未来。
人工智能正在给教育带来颠覆。这引发了人与政策的两难,迫使我们反思我们应该采取的方向。教育的未来将取决于我们在教育投资、教学法、治理和我们所坚持的道德原则方面做出的政策选择。为此,强大、果断的领导至关重要。
人工智能的方向和教育的未来
在2025年数字学习周的第一天,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一次闭门部长级会议,为就国家战略和所需的勇敢领导进行丰富交流提供了一个战略平台,并解决了围绕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和优先考虑学习者安全的必要性等共同关切。
图源/© UNESCO/Sacha HERON
对话以共同的愿景和坚定的承诺结束: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整合必须以人为本、公平、安全和道德。部长们确定了五个紧迫的优先事项:还出现了一系列关键方向,为主要会议定下了强有力的基调:
· 面对新兴的“人工智能鸿沟”
· 确保安全和道德,保护所有学习者
· 保护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
· 推广反映当地背景、语言和文化的人工智能
· 促进全球团结和共享标准
300多名演讲者的丰富辩论
在数字学习周里,通过 40+ 场有 300 多名国际演讲者的会议,数字学习周的参与者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重塑课程、教学法和评估实践。亮点包括语言学教授 Emily Bender 的公开演讲,以及 AI 问责实验室创始人Abeba Birhane、哲学家和思想家 Báyò Akómoláfé 和计算机科学家 Nina da Hora 的主题演讲。
国际演讲者的会议 图源/© UNESCO/Sacha HERON
来自各国的教席参加了数字学习的专场研讨会。
图源/© UNESCO/Sacha HERON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遇晓萍参赞与陈平
图源/© UNESCO/Sacha HERON
数字技术与未来发展是教席们非常关注的话题 图源/ © UNESCO/Sacha HERON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教席陈平在会议现场
9月3日的全体会议上,来自中国的编程猫创始人兼CEO李天驰作为行业唯一代表受邀出席,与纳米比亚教育、创新、青年、体育、艺术与文化部副部长 Dino Ballotti,刚果民主共和国高等教育与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及创新部部长Marie-Thérèse Sombo Ayanne Safi Mukuna,乌干达教育与体育部常任秘书长 Kedrace R. Turyasyenda,同台共话编程和AI教育等全球性议题。
编程猫创始人兼CEO李天驰参与国际对话:编程猫分享中国 AI 教育新范式 图源/© UNESCO/Sacha HERON
编程猫受邀深度参与,代表中国教育科技力量深度参与全球数字教育治理,通过高层对话、成果展示、主题论坛等形式,系统阐述中国企业在推动全球青少年AI教育公平中的实践路径,向全球传递中国 AI 教育实践经验,为推动全球教育公平贡献中国力量。
教科文组织新出版的两本出版物
为了为讨论提供信息,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份出版物《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未来:颠覆、困境和方向》,该出版物汇集了来自21位全球教育思想家、领导者和变革者的不同观点和声音。从哲学反思到具体政策应用,这些主题激发了公平人机共创的新愿景。该出版物还强调了人工智能鸿沟的出现,因为全球三分之一的人仍然处于离线状态。
教科文组织的另一份新出版物《人工智能与教育:保护学习者的权利》强调,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必须立足于受教育权,并受到人权的保障。最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发布了一项关于高等教育中人工智能的调查结果。在教科文组织教席全球网络中进行的数据表明,虽然十分之九的受访者已经在他们的专业工作中使用了人工智能工具,但只有一半的受访者对他们对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和教学应用的理解充满信心。只有约 34% 的人报告了人工智能辅助评估的积极体验,这凸显了进一步指导和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教科文组织的行动
图源/ UNESCO官网
教科文组织与各国政府合作,支持包容性和以人为本的数字学习生态系统。
自 2024 年以来,教科文组织已支持 58 个国家为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设计或改进数字和人工智能能力框架、课程以及有质量保证的培训。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和面向教师和学生的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为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道德、公平、以人为本、基于人权的未来制定了路线图。教科文组织还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份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指南,以帮助批判性、创造性和道德地驾驭人工智能。
Stefania Giannini 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发言 图源/© UNESCO/Sacha HERON
贾尼尼女士在闭幕词中申明,“我们共同致力于塑造一个对话和行动的全球公域”,一个共同确保人工智能成为“促进所有人和地球的公平、尊严和繁荣的工具”的空间。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民艺传承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