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冬奥 | 诠释“一起向未来”设计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2-02-02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53      分享:


2021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北京冬奥组委向全社会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版》。国际奥委会也同步发布了遗产报告的国际版。国际奥委会官网对奥运遗产的解释为:“奥林匹克遗产是奥运会愿景实现的结果,包括所有通过举办奥运会为民众、主办城市和地区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创造和加速带来的所有有形和无形的长期利益。”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体育赛事之一,奥运会对主办城市的发展和变革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在多个层面持续影响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 鸟巢内景


在一定意义上,奥运会本身就是一个“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奥运会蕴含了包括古代神话传说、风俗、技艺等极为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的奥运会举办于公元前776年的古希腊,就是从祭祀宙斯的仪式中发源而来。在战乱频仍的古希腊,当希腊少女在宗教仪式上获得神圣的火种后,会跑遍希腊,传谕停止一切战争。这期间,任何人不得动用武器,任何人不准侮辱和刁难前来参加比赛的人,任何人不准进行偷盗、抢劫、卖淫等不道德的行为。这就是“奥运休战”的来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奥运会及其所代表的和平、平等、公正、拼搏等精神也日渐深入人心。我们从认识奥运会,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到东京奥运会的举行,奥运及其代表的文化价值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精神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一份世界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内景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越来越重视奥运遗产和可持续发展,能否为主办城市、民众和国家带来积极影响和长久收益是申办和举办奥运会的前提和目标,‘Creating long-term positive legacy far beyond the Games’是每个申办/主办城市需要思考的深刻主题。举办奥运会将成为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促进城市发展变革的巨大动力和加速器,因此,确保创造和带来丰厚的奥运遗产是筹办奥运会的核心和首要任务,需贯穿奥运会筹办和举办整个生命周期。”北京冬奥组委会遗产处处长刘兴华介绍道。创造奥运遗产越来越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目标,与通过体育构建更美好世界的愿景高度契合。举办一届奥运会,其目的不仅是要实现办赛精彩,为广大运动员公平竞技、实现自我价值搭建平台,更大价值还在于为公众、主办城市、主办国家及奥林匹克运动带来更多可以长期受益的有形或无形的奥运遗产。


图左>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下沉广场

图右> 北京冬奥组委总部所在地首钢园区景色


北京冬奥会在筹办早期就融入了遗产规划和管理理念,这是一项创新性举措,对刘兴华团队而言,也意味着挑战。“奥运遗产有很多有形和无形的表现形式,不像一门科学容易捕捉和衡量,最容易感受到的是人们期待通过举办奥运会带来的加速改变,这种期待和改变不仅仅是体育比赛的成绩、体育设施的兴建和体育运动的参与,更多是期待城市设施的更新、环境质量的改善、技能的提升、新工作机会、交通的便利、教育的改善和社会文明的提升。”


>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外景


提到自己的工作范畴,刘兴华介绍说:“冬奥遗产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北京冬奥组委各个部门各个业务领域,同时还涉及到两个主办城市和国家有关部门等围绕冬奥会所开展的工作。所有参与到奥运筹办工作当中的单位、部门、个人都要参与,是全民行动,因为所有的工作产生的结果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遗产价值和传承意义。所以,要求我们这个部门要跟所有的部门来建立联系,把大家对遗产的认识统一到一起。”刘兴华和团队关心筹办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场馆赛后利用、冰雪运动推广,到奥运人才培养、办赛标准创新、城市更新、区域协同发展……在他看来,遗产工作早规划、早受益,科学规划,才能形成长久效益。因此,在2019年2月,“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明确了北京冬奥会将从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7个方面创造丰厚遗产。”


>“冰丝带”内部


北京是奥运史上首个“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筹办,夏奥会的许多遗产继续在冬奥舞台发挥作用。“最明显的就是奥运场馆,北京赛区13个场馆中有11个是夏奥场馆遗产和土地的再利用,我们在奥运遗产管理方面已经有了很多好的做法。”刘兴华表示,相比夏奥会,北京冬奥会的遗产工作注重超前谋划、统筹规划、贯穿筹办全过程,更加全面系统规划管理奥运遗产。

筹办六年多来,北京冬奥组委与国家和主办城市政府有关部门紧密合作,围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推动完善冰雪运动发展政策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促进体育文化普及和产业升级,让“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逐步走向现实。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显著增加,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2018-2019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首次超过2亿,达2.24亿人次。


>北京冬奥村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我国冰雪运动普及发展的目标,这短短十一个字蕴含了太多人的太多付出。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设计、科技、场地、备、制作等方面的技术提升和人员配备。所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仅仅是一次体育的盛事,不仅向全世界人民宣扬了体育精神,更带动了包括设计、科技、运动等产业的发展,也将“中国设计”“中国创造”带到了全世界的面前。

此次冬奥会陆续发布了很多标志性的视觉形象,例如体育图标、会徽、吉祥物等,而这其中的大部分都面向全社会进行了征集活动,包括专业的设计机构、创作团体、事业单位、学生、残疾人群体等。刘兴华介绍说:“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的征集活动从全世界13个国家收集到了4506件投稿作品,吉祥物从全国以及境外35个国家收集到了5816件设计作品。同时在吉祥物形象征集过程中,我们还在我国中小学开展了‘我心中的吉祥物’主题征集活动,全国4.6万所学校参与其中,有1515万中小学生参与,并最终收集了30.4万件设计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公众参与到冬奥会的设计当中,不但激起了公众对冬奥会的关注,更提升了我国设计行业的水平。经过大量的征集和精细的打磨,从会徽、体育图标、核心图形、火炬、海报到城市景观、赛场,都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设计力量。


>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外景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推动下,设计与各行各业相结合,创造出焕然一新、独具特色的中国设计。旱地冰雪运动设施的设计为冰雪运动走进校园带来了可能性,让更多孩子可以在学校就培养冰雪运动的兴趣;多数社区现有的健身器材并不适用于残疾人,在新设计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冰雪运动项目得以在公众间普及,使残疾人也可以参与冰雪运动;设计与民族文化、传统工艺相结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冬奥特许商品,一件件小小的商品在方寸之间将中国特色带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些创新与突破都离不开设计、科技、运动产业的发展。在冬奥会的促进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快速发展、不断突破,产生了更多便捷高效、富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并藉由冬奥会,让“中国设计”“中国创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