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师
论桃核雕的“线条”与“意象”的意义
时间:2017-09-11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217      分享:

文/韩志耀

线条是中国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结。而桃核雕刻也是遵循“以线立骨”“以线立形”“立象以尽意”的造型审美理论,在有天然的纹形桃核上绘画雕刻更强调其“以意取形”“以意生象”的审美意境,在情感的孕育和传达中对物象进行概括、提炼,进而用各种质感的线条揭示物象的本质特性与精神内涵,在线条强弱、顿挫、虚实、疾缓之中幻化而出的形象,体现审美主体把自然形态转化为艺术形态的本质能力。

“意象”是客观自然形象与主观感受的交汇融合,从而带有意蕴与情调表现出来的形象。客观存在的物象只有经过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的加工之后才能成为意象。具体到桃核雕刻上,由于材料不能任人而意,必尊其材料本身的表现力;其“意”当是指线条在审美观和随桃核表面纹形构图之时的感受、情态、意趣;“象”则是指带有审美主体的主观情态的超以象外之形。线条的“意象”就是在意象思维和意象审美的统摄之下,对现实生活中所提供的自然性物象进行加工时衍生而出的意之所象,是桃核雕者心性与情绪的外化表现。

一、意象思维方式赋予桃核雕线条表达时的意象性

意象思维是指审美主体以主观情意为主导,突破客观自然的制约,缘物寄情,以意取象,追求眼中的真实与内心感受的转换对接,以此着意表达物象的内在精神和生命力的一种思维方式。意象思维是中国古典思维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先秦时代,“意象”这一审美要素就已成为中国绘画的重要法理依据。其后,在中国绘画长期发展过程中,线条在“意象”审美规范的统摄下日臻完善,成为审美主体实现意象造型的重要媒介和手段。桃核雕艺术生长在中国绘画的土壤中,有异曲同工思维方式。“意象”审美也完美的应用在桃核雕艺术上。

在桃核雕刻表现形式的方向性的演进中,因人们的意象性思维方式赋予了桃核雕线条表达时的意象性。艺术家通过线条的表达实现在桃核上审美创造,但其使用线条表现形象,进行意象造型时并不是纯客观地对自然物象进行模仿记录,也不是纯主观地抽象表现,而是首先源于“意象思维”的前提下,审美主体在内部生活与形式的相互作用之下,在摆脱和改变客观真实与立体空间的同时,对客观物象形神兼备的总体把握过程中,有效地以线条为表现手段,把物象置于意的统辖之下的创造性活动,将内心生活与形式、技巧融合在一起,而使桃核雕的线条本身的表现有其特定含义和心理定式。其中也充分反映了艺术家的情感、气质与学养。因意象思维因素,审美主体也借自然物象之形态,赋予桃核雕线条不同的意象形式美感在这些意态神奇、千变万化的线条塑造的多彩多姿的形象中,浸润着审美主体无尽的情意和独特的审美品格,也使空间显得更加灵动而富于情韵。由此,审美主体因摹化意象形态而进行使用线条表达的同时,不仅体现了审美主体对客观世界观察、体验、感悟之后的精神气质,也让意象性自然隐含其中。

二、桃核雕线条意象性表达的自然取向

线条作为桃核雕的主要表现语言,并非自然客观物象本身所具有的,而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对自然客观物象形体结构进行观察、分析之后,顺其桃核材质纹形提炼出审美经验的线条和围绕着桃核材质上的凹点而展开的构图形态中经过一定的取舍、组织、编排,概括和提炼出的能够准确生动、深入表达审美主体创作意图的表现手段,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结果。因此桃核雕线条意象性表达的自然取向是指主体在表达意象形态时不是反映式地描绘再现客观物象,也不是脱离自然物象随意抽取形态,而是对物象进行审美创造时的一种“应物象形,传移模写”,是以桃核体结构为依据概括提炼出不同线条形式对物象进行描绘的一种表达方式,是艺术家在审美经验和审美情趣融合后形成的意象进行的表达形态。“形神兼备”的美学观念就是要求在线条表达时应依据客观自然的因素,反映了审美主体利用线条的表达所综合展现出的造型能力,桃核雕勾图逆向思维与情趣感觉。审美主体通过概括和提炼后线条的勾画完成了对客观桃核形象的意象传达,自然物象因素也自觉地在这一过程中渗入了桃核雕独有的线条意象性之中。

线条意象性表达的自然取向是创造线条样式的依据。桃核雕根据审美对象的特点,用线条的长短、曲直、粗细、疏密、虚实、缓急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物体的结构关系和物象精神。这是一个桃核雕刻者利用线条的意象属性使意和象通过以线条为媒介而达到有效的融合后,进行主观创造的过程。在线条的处理上,虽然桃核雕刻者往往带着强烈的主观感受来对物象进行取舍与描摹,追求线条的顺应、契合,体现桃核雕独有的线条的力度、节奏、韵味和美感,使人们可以在桃核体上线条所表现的韵律和节奏中感知艺术家的情感,感知生命的存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功效的实现归根结底离不开桃核材质的自然形纹提供的丰富物象。桃核材质的自然形纹有着各自不同的外形和结构关系。不同的大小方圆、凹凸起伏、转折衔接关系,就会相应产生不同线条的前后穿插、疏密对比等组合形式。桃核雕刻者在运用线条表现形象时,往往是根据审美经验,取得对自然物意象和情趣的特殊感受之后,产生一种能符合表现物象的形态、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的线条来表现对象的。比如,人物构图的形成基本以材质中较大的面积加凹眼的组合。是一种以自然物象为依据而又高度意象化的形态表现方式。又如,配图常借鉴剪纸中的刀剪刺构图法来加强节奏和疏密对比的力度。就经过加工概括提炼出的高度意象化、程式化的表现方式。

桃核雕线条意象性表达的自然取向,不仅表现在通过线条的长短、粗细、强弱、曲直、虚实、松紧、断连、整散、涩润、借、顺、吻合等让人联想到桃核雕的形态和质感,而且在桃核纹形和提炼、概括后线条组合中还可以使人联想到天人合一的形成过程,并由此构成了一套稳定的桃核雕符号系统,如,叠加、刀剪刺、逢实必留、随形而变等。用极为形象的自然物体进行描述,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意象形态符号。所以,桃核雕线条意象性表达的自然取向是桃核雕线条程式化符号产生的基本条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旧的线条程式不再适合新的表现对象和审美要求时,桃核雕的艺人又会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开掘对自然物象的感受,提炼新的意和象融合的线条符号,于是新的桃核雕线条勾法也自然应运而生。如果没有自然取象的因素,桃核雕线条的意象性能就无法进化和演变。正因为如此,审美主体在面对自然物象时能自由、主动地去选择和利用各种造型因素,运用不同形式的线条适应物象的不同形态和质感,并把事物的不同情态有机地融入其中,着力追求内在的、有生命感受的表现方式,进而根据对客观世界的感悟与体验来对物象进行自由地经营取舍、概括夸张、提炼升华,准确地表达审美主体的情感和理念。

三、桃核雕线条意象性表达的人文取向

在传统桃核雕勾图中,以其就型取形、随纹用纹的感知下,使得桃核雕的画面过满、挤、碎、俗气过足。它的历史发展也缓慢。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民族的艺术对线条钟爱到如此痴迷的地步。当桃核雕者将桃核体的客观物象升华至高妙的精神世界时,桃核雕者对线条的感悟和运用已超出线条本身记录、表达自然的范畴,而是以线条为情感表达的载体,使自身气骨等内在品质已含化在线条勾画过程的国画线条的理念的应用和随形而变、顺势而动的应用以及与桃核体纹形的契合之中,从而赋予了线条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由于受中国儒、道、释等文化精神的长期熏染,其丰富的内涵已成为桃核雕线条表达意象性的审美哲学依据。正因如此,从桃核雕者刀下的千变万化的线条,神奇迷离,或朴实简约,或洒脱飘逸,在线条运行游动的轨迹中,不仅体现了桃核雕者构图理念的变化,而且也体现了一种在情感节律作用下的精神表达,浸润着桃核雕者独特的审美情怀和审美品格。这些蕴含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美学特质,是审美主体对线条表达有主观审美情感需求和人文取向的结果,使线条不再仅仅是对形体的勾勒,而是具有了一种人文精神的取向,从而使得在线条表达时的意象性内涵更加丰富,意蕴更加充实,体现出不同的线条表达的艺术风格,并拓展了线条的审美功能和表达功效。

如“中国风桃核扣”的水墨风线条勾画,简约、生动,格局化、使画面刀致流畅,意象潇洒生动、对比度强。再如“七星罗汉手排”配戴大气舒适、把玩流畅,构图线条抑扬顿挫,收放自如适度,其巧妙的归避了桃核原有的纹形制约、又注入了人文线条。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乃是在于他们均能够将精神情感在酝酿和变动中所产生的节奏韵律体现在不同理念的线条之中,因此也就体现出了各自特有的人文气息与关怀,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即提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提出了通过线条表达物象时不能平铺直叙,仅求形似,而要讲求力度、意趣和风格。谢赫的“骨法”,张彦远的“骨气”,不仅体现了线条的意象性,也充盈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这些都成为后世绘画中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对桃核雕借鉴先人更其优之。

总之,线条意象性的人文取向使线条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因素,熔铸于艺术形象中的真情实意,以意生象,以意取形,让审美主体使用线条时自觉拒绝世俗的艺术形式,避免了沦于浅薄与粗俗,在线条的意象表现中做到“妍而不甜”“纵而有法”,这样通过线条进行审美表现时就能达到观之有境、品之有韵。

四、桃核雕线条的意象性表达因书法渗透而更加丰满与深刻

桃核雕的线条在向着简约,意象性方向发展过程中多借鉴国画和其它门类的技艺与理念,加之书法审美因素的渗透,使其桃核雕艺术更具民族形式风格。书法中的起承转合、圆匀顺畅、顿挫拥让、对应得体的基本因素对桃核雕中的线条表现是一样的审美要求。再如“气”在书法线条与绘画线条表达中都是重要的审美因素,它又可延伸为气韵、气息、气度、气概、神气等审美境界。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要求笔意相贯,一气呵成,神完气足,而格调高逸的绘画也要求气息贯通,超凡入圣,二者均是要通过千变万化的线条呈现出创作者的宇宙意识与生命意识。

绘画线条因书法审美元素的融入,也使得线条构成的意象所指更加丰富和明晰,当审美主体精神酝酿和变动所产生的节奏与律动隐含于线条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笔意之中时,其本身的修养、气质、情趣也随之寄寓其中。因书法元素的嵌入,桃核雕线条意象性特征更加饱满与深刻。直中求曲、实中求虚、湿中求渴、枯中求腴、动中求静、刚中寓柔,这些书法的审美情趣,在绘画线条的意象表达中也具有相应独立的审美价值。同时,桃核雕的线条因书法美感的移入增加了微观的多样性,提升了意象表达的气格,即使把线条从整体的形体中分离出来单独品味也仍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五、审美主体的才情、学养等强化线条的意象性表达

审美主体通过线条这一重要媒介落实情与景的汇合与交融,以线条作为表达情感和情趣的重要手段,在线条中融入情绪意态而形成独具个性的意象符号,将心中之意外化为线条的律动,将意味融注在线条的形式之内,凝聚审美主体的情感、学识与涵养,造就线条各种意象形态的气质和韵味,从而使线条呈现出充满感性的意蕴和丰富情趣的意象世界。中国绘画的审美观念、思维方式与技法语言都浸润着中华文化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世界,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各种雕刻。人格、品德和写意的精神内涵影响着画家对客观自然物象的认识理念和情感表达。

因画家、雕刻家的学问、阅历、涵养与心态都不一样,有的是“意匠惨淡经营”,有的是“点画信手烦推求”,因此也就产生出有各自的情感指向的不同风格的线条,并衍生出不同的审美意象,传达出不同的审美情趣与意象信息,有的是简约空灵、自然淡雅、悠远清澄,如坐春风,呈现一派自然天机;有的是神气涵浑、气度雍容,如沐秋月;有的是气调高远、典雅蕴藉,富有雅静的书卷气息;有的则是天真烂漫、不激不厉,中和柔韧的静穆风格。以上不管哪种形式的线条表现,都让人们感受到充满情与趣的意象世界,体现出审美主体用自身的才情与学养对意象与情趣融汇而成的完整一体的审美素养,因此欣赏者也能够从线条的律动中充分领悟到其“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意象世界那种玩味不尽之美。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