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追访“笑傲江湖”的“翔龙”订单教育
时间:2016-04-26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38      分享:

    一边是企业感叹人才难求,一边是每年大量毕生业就业艰难。今年的毕业季,因699万毕业大军面临着多出上年19万人、就业岗位不增反减的尴尬,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然而难题并非无解,更加不乏成功逆袭的个案。山西翔龙黑陶工艺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翔龙”)通过订单教育顺利引入人才,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晋中高师)黑陶班全班学生一毕业即整体实现就业,让“翔龙”订单教育一枝独秀、“笑傲江湖”。9月2日,晋中高师黑陶班毕业学生、“翔龙”成型车间员工乔健告诉记者,与他同龄、同乡的十几个伙伴中还有不少人在“史上最难就业季”里煎熬,仅有三四人顺利就业,他本人就是昔日伙伴们羡慕的对象之


    一。乔健说,是订单教育让他成为同伴中的就业佼佼者。从乔健等黑陶班学生入学起,本报记者就多次采访报道“翔龙”订单教育的实施情况,在“史上最难就业季”里,记者再次追访“翔龙”订单教育的实际效果,感受到了学子们就业后的自豪,听到了校方扩大校企合作的心声,也看到了企业投资人才培养后获得的丰厚回报。可见这种校企合作、订单教育的尝试不仅让三方受益,还为破解就业难题,贯彻中央相关精神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模式。

    一、入学即就业 学子提前订制未来

  乔健是晋中市介休市人,当年考入晋中高师黑陶班时,就已经规划好了自己的未来,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把对黑陶这项非遗技艺的痴迷和追求,当作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决心让代表中国形象的黑陶艺术闪耀全球。同时,期待自己能早日有所建树,让整个行业,甚至世界艺术界都知道乔健的存在。正是如此明确的目标生发出来的动力,让他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能力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成为“翔龙”新员工之翘楚。

  乔健和他的同学于2009年被晋中高师的黑陶班录取。在校学习期间,学校为他们提供理论教学,而“翔龙”就是他们的实训基地,企业不但承担了他们全部的学杂费用,还于第一年为他们每人提供300元的生活补助,第二年生活补助增至600元。第三年的实习期,他们成为令其他实习学生羡慕的挣工资的实习员工,正式参与企业的生产。2012年毕业后,黑陶班学生在“翔龙”正式上岗。经过一年的试用期,近日他们已经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享受包括养老保险等在内的所有福利待遇。企业方还根据他们的技术水平,为他们评定了相应的技术职称。“翔龙”总经理张福荣表示,只要他们有意向,企业将为他们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并帮助他们申请省级及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师称号,激发他们传承非遗文化、探索艺术精髓的激情和创造力。

  来自平遥的薄晓宇和武乡女孩安世媛,相比当年刚入学时的新奇多了几分自信与成熟。在车间内隐隐传来的典雅古筝曲里,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唤醒穿越千年风雨的黑陶艺术,雕刻它们浴火重生的前尘往事。来自贫困地区,当初只为获得免费上学机会的他们,如今已经真正爱上了黑陶工艺,并靠自己的实力和工资提高了家庭收入水平。第一次领到工资时的激动;第一次为亲人购买礼物时的满足,让这些孩子们倍加珍惜今天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他们说自己目前并不看重报酬的多寡,倒是这份职业带给他们的愉悦感、价值感,以及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升的空间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


   二、打造订单教育 培养适销对路型人才

  “近年来,因担忧就业前景而放弃高考的考生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令全社会担忧,也直接影响到各类院校的招生工作。”晋中高师美术系黑陶班专业教师王甜说,定向培养,入学即就业是黑陶班最具吸引力的招牌。晋中高师美术系主任孙瑞忠介绍,2009年,他们与“翔龙”达成合作意向,并向上级申报非师范类专业“美术设计(黑陶方向)”专业获得批准。随后根据双方的共同要求,向贫困地区招收热爱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晋中高师负责他们的教学和管理,“翔龙”负担他们在校期间的学杂费和实习实训,并为学业合格者安排就业。黑陶班的学生免费学成毕业后,需在“翔龙”工作两年以上,否则自己支付所有费用和10%的违约金。

  黑陶班的34名学生入学后,晋中高师依据教学和岗位需求,为他们开设了专业素描、中外工艺美术史、电脑3D、陶艺基础等专业课程及其他公共课程,培养他们理论和职业素质。经过三年学习和实习,2012年这批学生如期毕业并整体在“翔龙”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梦想。除部分学生选择了其他岗位外,今年有18名学生通过了企业的试用期,并与企业正式签订了劳动合同,开始了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的职业生涯。订单教育实现了专业理论和就业方向的无缝对接,也有效改变了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有学历没能力、有文凭没水平”的诟病,让他们一毕业即具有熟练工作的能力。

  在谈到订单教育、校企合作的成效与思考时,孙瑞忠说,校企合作可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有利于及早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助于合理分担教育投入,更重要的是解除了学生和家长的就业之忧,也减轻了社会总体的就业压力,可以说收到了利国、利民、利企、利校、利生多方共赢的效果。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也符合中央和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的方向。黑陶班的成功实践,给晋中高师今后丰富办学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提供了经验。目前,该校正在寻求与其他企业的进一步合作。

  三、投产人才储备 企业先亏后赚立足长远

  “翔龙”创始人,也是“翔龙”订单教育的策划发起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黑陶研究所所长张福荣告诉记者,订单育人计划他酝酿了好久,当初触发这一计划的除企业人才需求外,还有全国非遗文化普遍后继乏人的担忧。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黑陶研究所所在单位,不仅要致力于黑陶艺术的研究和开发,同时还担负着为黑


陶艺术事业培养人才的责任。因此,翔龙公司与黑陶研究所共同努力,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他在与同行讨论此计划时,不少企业经营者都不看好计划的效果,他们认为当前求职者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企业为人才储备提前投资,恐怕投入大于收效,是一笔赔本买卖。但事实证明,订单教育中提前投资的企业最后仍然可以成为赢家,且这样培养的人才无论从职业素养或长远发展来说,都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张福荣说,这批学生在校3年期间,企业为培养他们投资了48万元。三年中,学生们学习之余定期到企业实习,实习过程中他们共为企业生产出了价值190万元的合格产品。尽管入学的34名学生中有的到其他企业就业,还有的参军入伍,但最后18人在翔龙就业的结局也高出自己当初半数的预期,今后他们还会不断地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由于这批新员工在可塑性极强的关键阶段接受了黑陶教育,而且企业帮他们走出了大山,走向了艺术,他们基本确立了传承黑陶这项非遗文化并在业内有所建树的价值和职业取向。这样既避免了企业每年不断招收新员工、培训新手的重复投入,也破解了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的难题,还保证了企业长远发展的原动力。

  福州脱胎漆器传承人郑益坤,将自己全部的收入投入到培养传承人上,换来的是学徒们另谋出路的结局。莆仙戏传承人王少媛,精心培养的35名学员中,34人改行。非遗传承人的“断代”尴尬主因是就业前景。张福荣说,良好的就业前景,加上帮助贫困学子对继续求学的渴望,以及助农增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翔龙”订单教育成功的关键。该模式也为高校探索新形势下的育才方向,以及学术界对“大学是不是应该成为职业培训所”,除了研究型的大学,应该面向用人单位培养人才的讨论作出生动的注解。特别是在当前“史上最难就业季”的社会焦虑中,这种“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模式的成功,无疑为各方走出“最难就业季”趟出了一条可循之路。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