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机构
织锦专业委员会 >
织锦 | 南京云锦研究所成功复制的最轻薄汉服扬名海外
时间:2021-08-16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113      分享:

由南京云锦研究所成功复制仅重49克的素纱襌衣,近日在新华社海外版日文发布,中华文化扬名海外!在接到通知后,南京云锦研究所全体同仁感到与有荣焉,并为共同弘扬优秀传统中国文化,向世界介绍中国感到任重而道远,并欢迎各界到南京云锦博物馆,一同了解传承了1600年的“南京云锦”。

 

素纱襌衣是西汉时期纺织业的最高峰,被认为是现存最古老、最薄、最轻的服装。2019年,湖南省博物馆与研究中国传统手工织造工艺“南京云锦”的南京云锦研究所合作,完成了一件重49克的复制品。 在文物出土40多年后复制成功,并获得政府批准审核、博物馆专家鉴定承认的复制品,后期将替代原文物用于博物馆内展陈。

  

下面为新华社海外版相关报道及截图。

 

 标题大致翻译:衣服轻如蝉翼的秘密,接近素纱襌衣之谜。
  


内文大致翻译:南京云锦研究所于2019年复制素纱襌衣成功,并与出土文物进行比对,位于上层的是复制件,放在下面的是文物原件。
  

内文大致翻译:单衣出土于汉墓马王堆1号墓,据史料记载,墓中埋葬的人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为一位生活在 2200 多年前的女性,享年 50 岁。
  

内文大致翻译:在2002年,素纱襌衣被指定为首批禁止带出国外的文化财产之一。南京云锦研究所专家杨冀元(右)正在对素纱襌衣的复制件进行染色实验。
  

南京云锦研究所在仿制还原素纱襌衣时遇见许多困难点,因素纱单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面料为素纱。重量仅有49g,一个鸡蛋的重量是70克左右,一张A4纸重4.9克,所以这件衣服,大约等于10张普通的A4纸,为现代织造技术无法达成的工艺。

 

本次复原工作南京云锦研究所一共突破8个难点:

一、寻找纤细的蚕丝

素纱的轻薄在于:是轻薄透明的方孔平纹织物,经密度一般每厘米为58根至64根纱,纬密度每厘米为40根至50根纱,而其经纬蚕丝纤度只有11D,是现在常用单丝纤度的一半。为了更真实的还原文物面料,云锦研究所团队经过多次考察和验证最终找到较现代蚕丝更细,纤度为11D的三眠蚕丝作为原材料来进行面料的织造。 

桑蚕茧
 

二、专门定制织造机器

因为古代织造技术的限制,门幅要比现代织机窄很多,云锦研究所团队采用最传统原始的织造方式专门定制48厘米尺幅宽度的机台,按照当时门幅重新装造;因为三眠蚕丝过细,现代木梭过重容易造成抛梭不均,因而织造用的木梭也是重新定制,以便更好的辅助11D蚕丝的织造。 

重新打造机台
 

三、传统与高科技手段结合,解决纹样难题

参考考古报告记载的纹样内容,电脑测绘后再反复实地采样确认纹样的准确度,一比一还原纹样后,为了提高织造的准确度;采用了现代更加精准的电子意匠工艺来辅助挑花;电子意匠工艺能更好的控制纹样细节,准确的把握纹样尺寸。 

电子意匠示意
 

四、织造中把握细节

在织造环节中,对织手的要求极高,经验丰富、专注力、感觉缺一不可,堪称百里挑一,一旦开始织造便不能够随意替换织手,因为每个师傅手感和力度的不同,都会影响面料的经纬密度和质感,而即使是最终被选中的师傅,在开始织造之前都要反复试样培养织造手感,以保证织造面料的密度均匀。

 准备织造
 

五、脱胶程度突破重量壁垒

面料织造完成后需进行脱胶处理才能使用,因素纱规格的限制所以对脱胶的要求也很高。脱胶过度会使面料滑移,密度不均,极易变形,无法与数据吻合;脱胶不完全则无法达到面料原有的质感,也会增加成衣的重量。所以为了达到成衣制作的标准,云锦研究所团队从温度,碱的用量以及脱胶时间几个方面分别进行多次实验,最终得出最适宜的面料脱胶状态,为下一步工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细节调整
 

六、还原历史的颜色

出土至今的素纱单衣经过日夜沉淀,呈现出历史的陈旧色彩,为了将文物古化后的颜色明确而自然的展现出来仿制团队对染料进行数次实验染色,通过实验发现单纯的染料染色效果并不理想,无法像文物的颜色一样自然,云锦研究所团队通过结合资料信息及实验筛选,选择了用染料和红茶浸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面料染色做旧处理,完成整体颜色的呈现。 

染色实验
 

七.古法裁剪

素纱面料质地轻薄,极易破损变形,一般的服装裁剪中的绘制工具都无法在面料上直接应用;针对这一问题,云锦研究所团队沿用传统古法,先将面料平铺,用喷壶喷至潮湿拉直,等面料微干的时候在按制版进行绘制及裁剪,固定面料的同时使裁片更加平整,避了熨烫造成的不稳定形变。 

裁剪与缝制
 

八.缝制

根据面料裁片进行最后的缝制,首先明确每一部分拼接线所用针法和针脚针距;同时保证与缝边宽度的采样数据一致。用与面料染色相同的极细丝线单股手工缝纫,保证丝线的重量不会对服装克重造成影响;在缝制过程中根据研实验复原西汉缝制方法,在符合所有制版采样数据的情况下进行移位缝纫,最终完成与文物现状相一致的素纱单衣仿品。 

交付成品

 
转载于:南京云锦研究所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